农村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笔者认为,不能在课改中毫无选择地摒弃所有的老的教学方法。朗读正是一种不但不能摒弃,相反要重点提倡的教学方法。可现在的学生好似把朗读当成是酷刑。任凭你搜索枯肠,想尽办法,还是发现有些学生的嘴巴勉强张合,以为夹在其他同学的朗读声中,就可以浑水摸鱼。倘若就要他一个人独自朗读,那可变成要命的事:只见他似在表演哑剧,声音是压得低低的,读什么,根本难辨。书本与读者仿佛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究竟该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示范朗读,培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纳说:“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部分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课文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充分显示了语言形式下的艺术美。那些语言、构思、形象、意境综合起来,从整体上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例如,典雅的《荷塘月色》,凝练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志趣激昂的《沁園春·长沙》,这些文本各具特色。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错别字,读错句,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诱发感情共鸣,激发他们从中寻找文中蕴含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为他们理解文章旨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奠定基础。聆听出色的朗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选择的有教师示范、经典名家示范,或者学生中比较好的学生朗读示范等。
  二、形式多样,激发活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教材本身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这一动机要焕发出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稳步向前的内驱力,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也就越高,语文课堂也就越可能回到书声琅琅的氛围中,从而使语文学习生机焕发。个别读,有助于纠正谬误;自由读,可以尽情体验;火车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分角色朗读,可以使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特别是配乐读,它是现今语文课改中涌现出来的新阅读方式。阅读时,可选一首与课文表达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自主地走进课文,在文字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畅游。声情并茂,互容互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琵琶行》时,就可以采用女生朗读、男生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声音变化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教学《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女生朗读,和男生朗读进行对比,女生音色清脆、细腻,男生音色浑厚、低沉,从而领悟原文中那种忧伤的感情基调。
  三、质疑突破,探寻真理。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抓重点、疑点,几遍下来,仍不知其所云。每一篇课文总有它的精湛之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由所谓。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对其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地是田田的叶子……”一段,就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把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标上重点符号,细细地读,品味语调的起伏变化,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和用心。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有质疑地朗读。例如: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等等,此时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可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四、迁移评价,提升内涵。
  入选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文质皆美,语言规范。朗读时速度的快慢是由课文的内容和体裁决定的;声音的高低是依照思想内容的变化而调节的。在《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的睿智、讽刺充溢于字里行间。如果平铺直叙地读完课文,那就没什么收获,也体会不出作者的讽刺意味,但是,如果带有评价地读“大可以有三重安慰”“有一些幼稚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等,就可以领悟到作者的真正意图和他的幽默。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只有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才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如此。
  课文能提供给学生迁移的语言材料很多。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迁移。例教学《森林写意》一课时,一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是砍伐史”,我让他们重读《阿房宫赋》;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同学们不明白为什么黛玉回答贾母和宝玉的话不同,我让他们重读课文开头的段落,一开始他们读,也许还不明白,但现在就领悟了它的深意。学生在评价、迁移中得到了审美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曾这样说:“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进行迁移性朗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使学生对学校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修养,充实思想,陶冶情感,从而成长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注重朗读这一方式,能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体味揣摩语言的表达效果,深入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读出情韵,读出精彩,读出境界。
其他文献
期刊
中西部报业经济发展之路朱本卓相对发展缓慢的我国中西部报业经济,如何铺设通往21世纪的发展之路,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紧迫问题。把握形势抓住机遇了解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和走向
从草原来的徐福铎束方群在中国记协举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研修班上,有天晚上,我敲开2楼一个房间,一位中年男子迎上来,互通姓名,他就是内蒙古哲里木报记者徐福铎。对这位第二
摘要:作文训练一般可按照“审题目—挖立意—选文体—列提纲—取标题”这样五个步骤进行,其中“列提纲”可使写作内容纲举目张、写作思路成竹在胸、写作顺序一气呵成,是紧张的高三备考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  关键词:高考;作文复习;提纲训练  作文在具体的落笔行文之前,作者的脑海中必然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思维框架,这个过程就是写作构思的过程。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先发散后聚合,由模糊到
摘要:高校课程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高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进行了梳理,并对改革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改革对策  一、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考试的目的和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宁夏地区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作者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对本地区三所中学的部分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普遍存在,考试焦虑检出率为74.4%,检出率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显著。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因此,建议加强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工作。  关键词:宁夏地区;初中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比较典型的一种焦虑形
新课程标准倡导“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活,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近年来中考命题也更加注重學生学科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精心选题,科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与旧的教育体系相比,都有重大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对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供广大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和以前的历史课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再是以前的教条主义,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新的课程要求教学应更贴近学生实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