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英雄的足迹一路走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凤卧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粟裕将军、刘英同志为革命奋斗过的土地。凤卧红军小学就坐落在“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出征地的旧址”之上,学校前临凤溪,背靠马头岗,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一座花园式农村小学。从2001年建校以来,凤卧红军小学在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教书育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被评为“省模范希望小学”;“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特色学校”,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全国示范基地”、“温州市示范性小学”、“温州市红色德育特色校”、“温州市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平阳县二十佳满意学校”、县首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
  “红军小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红色故事,蕴含着红色感情。走进校园,红色风景无处不在。“听红色故事, 学红军精神;唱红色歌曲,抒时代情怀;诵红色诗词,悟英雄气概;读红色书籍,倡优良学风;走红军之路,秉先烈遗志”等一系列活动,渗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位师生的心里。
  追寻英雄的足迹,感悟英雄的光辉,传承英雄的精神,红军小学精心构建“红色”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德育”校园育人文化。
  
  以环境文化引领思想,
  树立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环境的影响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想象当时革命时期物质匮乏的情况,也很难做到事事想到别人,红军小学就在校园文化布置上突出红军的优秀品质——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于是,校园环境文化就成为了一条“红色德育”的重要渠道,校园内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个空间都在闪着红色之光。走进凤卧红军小学,就会发现校园里那灿烂的红色文化风景让人热血沸腾:校园内的小溪两岸栏杆上雕刻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新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郑明德的英雄故事,中共浙江一大会议简介,革命伟人的诗词, 两座小桥被命名为“挺进桥”、“明德桥”,教学楼巨幅对联“红军高举燎原火,学子传承先辈志”,上下课铃声也改成了军队冲锋号,校服校徽校歌等都充满红色德育氛围;楼道上把浙南刘胡兰——郑明德(郑海啸的女儿,是凤卧人,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年仅17岁就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用连环画的形式展出,形象直观的图画表达出了她从小爱学习、爱劳动、乐助人、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供学生随时参观学习。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班级以英雄的名字命名,如刘英中队、粟裕中队、明德中队等,在教室门口分别配上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简介,让学生充分了解英雄人物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教室后墙上则有“闪闪红星伴我行”活动。所有的校园文化布置都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置身于浓厚的红色氛围之中,都能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召唤和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明德中队”的孩子们在学习英雄的活动中就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过程:“我与明德比童年”、“我心目中的郑明德”、“我与英雄讲知心话”等,拉近自己与英雄的距离,感受英雄的伟大品质,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这无处不在的红色文化,正如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和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以制度文化约束行为,
  培养学生自制的道德品质
  
  红军战士优秀的行为准则——严守纪律、自觉约束,正是长征取得胜利的保证。红军小学针对学生从一个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的道德品质也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状况,从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约束,着力强化最有效的制度文化的约束力。
  制度文化是介于表层的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之间的一个层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有效保障。为此,红军小学设置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
  1.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容易让学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措施。第一,为了培养学生像红军一样具有“严守纪律、自觉约束”的铁的纪律性。我们依照当年红军必须遵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式,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参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出本校特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1.不得迟到,不得早退。2.不吃零食,不乱花钱。3.不准欺骗,不准打骂。 八项注意:1.注意讲究文明,做到谦让、宽容、不说粗话脏话。2.注意待人礼貌,做到遇见客人、老师行礼、问好。3.注意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佩戴校徽、红领巾。4.注意讲究卫生,做到不乱丢、不乱涂乱画。5.注意遵守纪律,做到集会快、静、齐,自习能自觉。6.注意遵守秩序,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起哄,不乱跑。7.注意刻苦学习,做到上课勤学习,作业要认真。8.注意爱护公物,做到不损课桌椅,不折花枝,不践踏花草。)以此作为学生行动指南。第二,通过“红军节”的评估方案对各班参与“红军节”的每项活动进行评比,通过评比激活师生参与实践、参与思考的热情,在制度化管理的统领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订全面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能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是激励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向心力。如果没有一种动力机制,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容易持久。为此,红军小学在表扬、评比、升级、奖励等手段上,认真制订了《“星星奖”、“红军奖”评价方案》,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案依据现代教育的规律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激励机制,创设“星星奖”与“红军奖”,通过科学地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超越,把红军精神与时代精神内化为学生本人的自觉行为,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以活动文化体验道德,
  养成学生坚毅的道德品质
  
  红军精神的核心品质——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否在学生身上体现,要看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红军小学根据课改与德育的五项基本原则,本着发扬革命传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设计出了两个系列化的活动项目,使学生以此来养成、实践、检验自己的道德水准。
  1.红军节活动
  红军节活动是红军小学利用学校特有的人文环境和红色德育特色,根据小学生喜欢、敬仰、羡慕和学习英雄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设计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系列活动,把有关歌颂英雄的课文、故事、歌曲、图画等资料有机整合,互相渗透。因此,学校编写了红色校本教材《革命歌曲大家唱》、《革命诗词大家诵》、《革命故事大家讲》,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人物与革命事迹,唤起他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豪情与意识。学校把“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诵革命诗词”等活动分解在学期之中,逐项组织进行。学生在晨间时诵读革命诗词,利用音乐课教唱革命歌曲,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课去搜集、分享革命故事。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讲“讲革命故事,学红军精神”、 “唱革命歌曲,受思想洗礼”、“诵革命诗词,扬中华精神”等比赛,有团体赛,也有个人赛,使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在学生活动中展现出来。
  为了让红军节活动向纵深发展,学校特别规定:周一晨会,齐诵校训:“继承、开拓、求真、创新”,红小精神:“艰苦朴素、坚定信念、诚实守信、勇于超越”,齐唱国歌。各班的主题队会也是红军节的重要内容,各中队创意缤纷,互相学习交流,涌现出了许多很好的活动主题,如“知革命先烈”、“爱革命先烈”、“学革命先烈”等主题队会实践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红军小学组织学生“重走红军路”,走出校门去参观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冠尖、红军北上抗日誓师遗址水尾宫、粟裕大将部分骨灰安葬处山门镇、郑明德纪念堂……一个个革命遗址留下了一届又一届红小学子的足迹。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一首首昂扬的革命歌曲,顺着蜿蜒的山道来到这些德育基地向所有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们献上一束鲜花,或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烈士纪念碑前怀着无上的崇敬与虔诚默哀,深深缅怀长眠这块热土上的烈士,用心灵聆听革命先辈奋斗不息的英雄故事,使自己受到深深的熏陶和感染。
  2.“摘红星”活动
  “摘红星”活动是从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意志、习惯、兴趣、品格等个性品质的塑造进程,也是锻炼学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重要平台。红军小学设定的基本目标是以活动为载体,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培养出集红军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一体的未来人才为理想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刻苦学习、乐于助人、艰苦奋斗的名言、谚语,使学生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中认识到:所有的英雄、先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忠心、爱心、孝心、热心、恒心。要学习他们,就要努力做到:红心向祖国,爱心献家乡,热心献学校,同心献班级,孝心献长辈,关心献老师,诚心献同学,专心送学习,小心献公物,恒心献自己。意在把学生学英雄、学先烈的渴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学校拟定了摘星方案,在评价时设置了“星星奖”与最高奖项“红军奖”。星星奖分设基础奖和个性奖,基础奖设有8个奖项:守纪之星、刚毅之星、俭朴之星、互助之星、自理之星、诚信之星、乐学之星、环保之星。学校设置了精美的“星”章,提出了摘星的具体要求,又根据不同的星星奖的难易情况以及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分年段落实摘星任务。如果某位少先队员8个“基础”星都拿到了,学校隆重颁发最高奖项“红军奖”,授予奖章。个性奖是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形成特点,弘扬个性而设。目前学校主要是从科技、体艺等方面对少先队员进行引导、点拨,设置了5项个性奖:科普之星、艺术之星、电脑之星、外语之星、体艺之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摘星”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对照摘星要求,自评自查,大胆提出申请,由班级初评,学校审核终评,进行表彰。对于不断涌现的星星们,班级设立了“星星档案袋”,建立了“闪闪红星伴我行”,学校设立“小红军档案袋”,推出了“校园之星”专栏,使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形成坚毅的品质,从中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一些孩子在成长日记中写道:学习英雄、先辈是我们的目标和动力,“红军节”、“摘星星”活动是我们学习和养成习惯的加油站,它促使我们在道德养成的大道上向前快跑。可见,红军小学的红色德育文化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落地生根,成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重要一部分。
  只有学生喜欢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美好的情感才能融入他们的内心。温州市平阳县凤卧红军小学在这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观念迅速更新的时代,坚持把“红色德育”做好做深,提炼红军精神的精髓,不断夯实德育养成教育之基石,最终让“红色德育”之花在红军小学学生们心中绽放。
  
  责任编辑 /徐永恒
  
其他文献
中国德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统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一项重要德育内容,您能否介绍一下常德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唐汇诰:近年来,常德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争创教育特色。成立了常德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围绕精编教材、构建课堂模式、拟订评价方案这三个重点加强传统文
或许你怎么也想象不到,一辆小小的smart居然能卖到如此之高的价格,要知道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到不少合资品牌的中型轿车了。但这辆smart却大有来头,乃是敞篷版车型。事实上,“历朝历代”的smart都有敞篷版,并且价格都不算便宜,因此对于全新一代smart推出敞篷版我丝毫没有吃惊,这对于smart来说是必备车型。虽然价格的确不菲,但转念一想,只需花20万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一辆进口敞篷车,心情会不会由
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校长教师,有许多主题可以做教育科研。如自主教学、自主管理、自主德育到底怎么落实,信息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对学校教育到底有哪些影响?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加强德育、改进教学?教育科研如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在教育科研中,我们要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情、本地区学生发展特殊需求加以跟进;要思考如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因为这既是教育科研的范畴,同时也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北国初冬,雪后放晴。在经历暴雪与雾霾的双重夹击后,长春终于迎来了冬日暖阳与清新空气。2015年11月10日,在日光明媚的欢欣中,我们来到宽城区教育局,对局长周红进行了深度采访。周红局长知性典雅,在睿智话语、创新实践与前瞻性的思考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教育气质。是的,我们看气质,因为这气质源于探索者的勇气,始于改革者的魄力,成于教育家的魅力。  立足实际,确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区域整体推进现代学
是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中国德育:韩城市教育局为何选择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呢?  白双朝:我们认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能引导青少年一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之所以选择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首先,立德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德育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复古”,而是将其蕴含的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传达给学生,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  “教科书作为国家意志、民族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载体。”[1]了解、分析和探究小学德育教材,对促进学生德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政
校本课程实践如火如荼,百花齐放。然而,热闹的背后,也不乏效果不佳的困惑与后继无力的迷茫。本期话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校本教材的规定为契机,反思校本課程的实践。一方面,校本课程实践需要“做减法”,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减轻学校负担,明确校本课程不等于校本教材,亦不必非要在国家课程之外另起炉灶;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实践需要“做加法”,学校需要在课程实践中增加评
B. A.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更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知名度最高的外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全面、教育实践丰富、教育著作等身,他逝世时虽年仅52岁,但留下了50多部教育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500多篇寓言故事。他的重要著作被翻译成世界30多种文字出版,而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著作已超过了40种。就外国教育家汉译名著在我国的出版发行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译著无论从翻译种类
葛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江北新区秉承着“幸福教育”的理念,德育工作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的。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幸福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葛飞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认为我们秉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