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田雪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继续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调整人口的结构,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以人口数量变动与结构合理化、人口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宗旨。
  
  目前人口发展态势
  
  2006年7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人口日”。目前人口新态势的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五大高峰”即将不同程度地提前来临。
  其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口总量高峰将提前到来。中国生育率长期持续地下降,不仅减少出生人口3亿左右,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完成由年轻型向成年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增长势能或增长惯性大为减弱;其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10多年后即可达到最高峰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便急剧上升,进入劳动力增长高峰期;其三,老年人口增长迅速,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预测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可由2000年的0.87亿,增加到2010年的1.16亿,2020年的1.74亿,2050年的3.23亿。居于世界较高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最高水平;其四,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已临近最高峰值。随着人口城镇化的加速进行,本世纪头10年将是流动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其五,出生人口性别比经过持续攀升后,当前已达到新的高峰。出生性别比正常值在103~107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90年代攀升尤甚,目前120左右的出生性别比,在世界各国中属严重偏高国家,成为率先来临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资源能承载多少人口
  
  中国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到底有多少?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在多少合适?
  这个问题弹性很大,把承载量、“适度人口”数量说得那么肯定,不一定科学。经济、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就不大相信,如果最大承载量为16亿人口,17亿就无法养活,问题在于怎样养活,以什么样的标准养活。资源状况,确实应该重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标,要努力完成。
  我们现在每平方公里是135人。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如果按现汇比价算,我们现在的GDP占世界的4.2%,但我们是用8%的石油、10%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31%的煤炭消耗换来的,我们单位GDP消耗大约是美国的2.7倍,日本的3.4倍,如此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历史性地提到我们面前。社会转型,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和劳动年龄人口、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结构等密切相关,和人口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生育观念正发生转变
  
  我国是高度统一的体制,坚持多年的计生政策卓有成效,但以后人口增长率完全靠政府的政策约束未必有效。现在有的人不想生孩子了,甚至出现了“丁克家庭”。过去20年是政府限制大家生孩子,也许20年之后是政府动员大家生孩子。
  中国情况比较特殊。中国政府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主导作用,但政府不是万能的,并不能随意设定人口目标。如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中,要求200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后来修改为12亿左右,2000年普查为126583万,比12亿多出6583万。中国生育率的下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基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二战后欧美国家曾有一段生育高潮,但随后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许多年轻夫妇都抱怨,抚养孩子费用太高,不愿多生。也有大量育龄妇女因追求事业发展等原因推迟生育,或者干脆不生孩子了。人口生产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政府决策导向只能在规律范围内发挥作用,但在特定历史阶段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地域很大,沿海开放和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可能比较早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在贫穷落后地区,高生育率的问题还不能根除.
  这是普遍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生育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再次是南亚某些地区,最低的是北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现在也跨进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社会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越高,越是发达地区生育率越低。所以有句名言:贫困出人口。
  而且,生育多少孩子,生男孩还是女孩,归根到底是由孩子的成本—效益决定的。人们为什么多生?简单说是孩子对父母有用,没用生那么多干什么?现在西方国家为什么不生?就是孩子成本提高了,效益没那么高。人口学中所讲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即把生育行为纳入市场视野,父母生育孩子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当然孩子也能给父母带来相应的效益。如果净成本为负值(效益大于成本),说明父母需要这个孩子;如果净成本为正值,则不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养育孩子的成本特别是用在健康和教育上面的可变成本在上升,而孩子对父母的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精神享乐效益等却在下降,由此导致人们的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由追求多生多育转变到追求少生优育、优教,遂使生育率下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除采取政治的、行政的、法律等措施外,还有经济上的措施:给独生子女一定数量的奖励费,征收一定数量的计划外生育费,部分农村实行计划内生育子女父母奖励辅助政策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本—效益。如给独生子女奖励,是在孩子还没有进入成年时期就有效益了;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就是提高该孩子的成本,在正常的成本之外,多付一笔成本费用。我把这种奖励和征费叫作孩子社会附加成本效益,不管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大还是小,但它的初衷是通过这种利益上的调节,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和数量,诱导人们由追求孩子的数量向追求孩子的质量转变,由多生多育向少生优育转变。
  
  确立新的战略理念
  
  据报道,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历时两年,经由数百位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现已形成题为《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的研究报告。报告确立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理念.
  总的来看,我国发展正经历一个转变过程,即:由主要“投资于物”向“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再向以“投资于人”为重点转变。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正处于老少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比较高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红利”期,要把丰富的人口(力)资源变成高积聚的人力资本,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增加对人的投资,特别是用于健康、教育、科学方面的投资。“优先投资于人”反映了我们对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抓住了发展的关键。
  
  人口发展战略“三步走”
  
  “全球人口在同一列车上,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是我们知道未来的方向,那就是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联合国人口司司长约瑟夫·项密曾经这样说。
  我个人对人口发展战略的理解是,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尽快把高生育率降下来,这一步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总(和)生育率降到2.1以下;第二步,实现人口的零增长。研究报告提出到2033年,我们的预测稍提前一点儿。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不仅是数量问题,还包括素质的提高、人口年龄、性别、城乡、地区结构的调整等;第三步,零增长以后,再确定理想适度人口目标,即“全方位适度人口”,实现人口数量是适当的,人口质量是比较高的,人口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全方位的适度。这个理想适度人口不是静态的,它由届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的状况来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继续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调整人口的结构,实行“控制”、“提高”、“调整”相结合,以人口数量变动与结构合理化、人口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宗旨。
  编辑:朱军
其他文献
期刊
近日,笔者通过网络观看了一节美国吉尔伯特·兰斯中学六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堂实录.发现他们的数学教学有这样的特点:
以习近平党建思想为指引开展高校党建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党建思想既确保了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又为高校党建创新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习近平党建思想为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建
期刊
浙江省平阳县西湾乡跳头村位于温州第三大流域鳌江人海口北岸,是西湾乡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村落之一.该村临海岸而建,山崖雄奇,沙滩秀美,岩洞幽深,山上有飞瀑流泉,星星点点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台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电台主持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台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这就要
2007年,在民政部统一领导下,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在民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分别在2007年度、2013年度被评为最高等级5A
期刊
期刊
利用信息技术将有趣的游戏教学法导入小学课堂中,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变为有趣的实践性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打开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