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职能是做好产品与服务,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学校、企业、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50-0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的职能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职能是做好产品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高职校院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即企业与学校职能不分,学校希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要求企业每年接纳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入职之后,还需要经过3~5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部分企业开设了就业实训班,招收大学毕业生,向每位学员收取1~2万元不等的学费,3个月实训结束之后能留在企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企业表面上说是为企业储备人才,其实是为了创收。
学校与企业各自的
资源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各自挖掘自身资源和希望得到的资源,以找到合作平衡点,也就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学校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科研资源等,希望得到企业一线项目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或先进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具备的资源是了解市场,有成熟的产品生产线(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希望得到学校的人才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希望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方式,到企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推动企业发展。
学校与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或总经理到学校开讲座、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组建校企“冠名班”、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充当一线工人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笔者认为,利用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可以开展以下四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一是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有人就有消费,因此,学校的店面、招待所、游泳馆、健身房等可以改建为管理类、营销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案例一: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区时规划了学生自主经营一条街,有12个店面,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承包了其中一个店面,根据校内市场消费需求自主经营一个月,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经理组建专家组团队,担当顾问的角色,负责为学生自主经营把脉。学生经营前一个月通过市场调研,撰写了经营方案,经专家组审批通过开始实施,专家组在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融入会计、市场营销、广告、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知识。通过利润考核学生团队的经营管理业绩,一个月经营结束之后,需要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分析原因,以便下次改进。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业绩研究会,各组进行交流,吸取创新点。
二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成立某某学校专业工作室,接纳合作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产品生产或项目开发,间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案例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合作,在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成立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企业免费为学校提供工作室,目的是吸引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通过培养教师间接地培养学生。此合作方案有利于教师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因为教师不是企业员工,但又了解企业,更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性意见;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前沿专业(影视动画、物联网等)的师资极其缺乏,教师到企业之后参与生产,可以提高技能;有利于提炼教学案例,教师在不泄露企业机密的前提下,将企业典型项目或产品生产技术改编成教学案例,把企业生产技术带到课程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关注企业,企业有了学校的工作室,每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模式;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案例来自企业真实例案,教师和学生不间断地与企业接触,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了解学生。
三是学校利用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成立某某企业(项目)工作室,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参加真实的企业项目,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满足企业弹性生产的需求。
案例三: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合作共建了号码百事通实训基地,基地设有30个中、英文语种的电话服务席,受理业务包括行业首查、查询转接、商旅服务、通信助理等。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承担基地运营所需要的水费和电费等;企业负责实训室的装修、实训室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电话30部、语音系统一套、交换机、服务器等)、运营管理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训活动,按10~12元/小时计算实训补贴,工作时间为16:00~22:00。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显著,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客户服务实训)平台,成为学生积累实习经验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途径。 案例四: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福建中科亚创公司合作,在学院成立了手机动漫制作中心和手机应用系统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手机动漫制作,手机漫画创作及手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手机动漫方向)的行政班;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提供制作中心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网络、发布平台等);中科亚创公司提供手机动漫制作工具和运营平台、专业教学及运营管理;学生参与的实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机动漫制作,第二阶段手机动漫创作,第三阶段手机漫画运营与管理,第四阶段手机应用系统开发)。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计算实训补贴的方式也不同,第一阶段按件计算实训补贴,第二阶段按用户访问量提成,第三阶段按营业额提成,第四阶段按授权付费。经过两年的合作,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已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机动漫基地及相关合作企业工作,其中有两个团队成立了手机动漫创作工作室。
四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对于机械类、电子类、服装类专业建议引进企业生产线,组建生产性车间,建设“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所谓“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于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
案例五: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开设了制鞋工艺专业,根据“三合一”的标准,制鞋实训中心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做合一基地:由制帮工艺实训室和制帮生产车间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制帮工艺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与生产的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制帮生产车间既是合作企业生产精品鞋的制帮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制帮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
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中国鞋都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学院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可实现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的目的。
研发服务基地:实训中心下设制鞋研发中心,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设计主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与各季鞋款的设计,在中心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实训中心负责对设计稿进行样品鞋制作,学生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
今后,我们将围绕每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撰写具体的操作方式及合作成功与否的考核标准,提供各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考案例,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能受益,以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石根.民办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思路新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3]钟石根.基于“导师制、项目化”建设校内生产性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工作室[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作者简介:
钟石根(1979—),男,硕士,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讲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和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50-0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的职能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职能是做好产品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高职校院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即企业与学校职能不分,学校希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要求企业每年接纳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入职之后,还需要经过3~5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部分企业开设了就业实训班,招收大学毕业生,向每位学员收取1~2万元不等的学费,3个月实训结束之后能留在企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企业表面上说是为企业储备人才,其实是为了创收。
学校与企业各自的
资源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各自挖掘自身资源和希望得到的资源,以找到合作平衡点,也就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学校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科研资源等,希望得到企业一线项目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或先进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具备的资源是了解市场,有成熟的产品生产线(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希望得到学校的人才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希望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方式,到企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推动企业发展。
学校与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或总经理到学校开讲座、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组建校企“冠名班”、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充当一线工人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笔者认为,利用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可以开展以下四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一是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有人就有消费,因此,学校的店面、招待所、游泳馆、健身房等可以改建为管理类、营销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案例一: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区时规划了学生自主经营一条街,有12个店面,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承包了其中一个店面,根据校内市场消费需求自主经营一个月,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经理组建专家组团队,担当顾问的角色,负责为学生自主经营把脉。学生经营前一个月通过市场调研,撰写了经营方案,经专家组审批通过开始实施,专家组在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融入会计、市场营销、广告、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知识。通过利润考核学生团队的经营管理业绩,一个月经营结束之后,需要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分析原因,以便下次改进。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业绩研究会,各组进行交流,吸取创新点。
二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成立某某学校专业工作室,接纳合作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产品生产或项目开发,间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案例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合作,在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成立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企业免费为学校提供工作室,目的是吸引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通过培养教师间接地培养学生。此合作方案有利于教师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因为教师不是企业员工,但又了解企业,更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性意见;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前沿专业(影视动画、物联网等)的师资极其缺乏,教师到企业之后参与生产,可以提高技能;有利于提炼教学案例,教师在不泄露企业机密的前提下,将企业典型项目或产品生产技术改编成教学案例,把企业生产技术带到课程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关注企业,企业有了学校的工作室,每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模式;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案例来自企业真实例案,教师和学生不间断地与企业接触,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了解学生。
三是学校利用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成立某某企业(项目)工作室,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参加真实的企业项目,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满足企业弹性生产的需求。
案例三: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合作共建了号码百事通实训基地,基地设有30个中、英文语种的电话服务席,受理业务包括行业首查、查询转接、商旅服务、通信助理等。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承担基地运营所需要的水费和电费等;企业负责实训室的装修、实训室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电话30部、语音系统一套、交换机、服务器等)、运营管理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训活动,按10~12元/小时计算实训补贴,工作时间为16:00~22:00。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显著,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客户服务实训)平台,成为学生积累实习经验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途径。 案例四: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福建中科亚创公司合作,在学院成立了手机动漫制作中心和手机应用系统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手机动漫制作,手机漫画创作及手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手机动漫方向)的行政班;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提供制作中心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网络、发布平台等);中科亚创公司提供手机动漫制作工具和运营平台、专业教学及运营管理;学生参与的实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机动漫制作,第二阶段手机动漫创作,第三阶段手机漫画运营与管理,第四阶段手机应用系统开发)。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计算实训补贴的方式也不同,第一阶段按件计算实训补贴,第二阶段按用户访问量提成,第三阶段按营业额提成,第四阶段按授权付费。经过两年的合作,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已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机动漫基地及相关合作企业工作,其中有两个团队成立了手机动漫创作工作室。
四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对于机械类、电子类、服装类专业建议引进企业生产线,组建生产性车间,建设“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所谓“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于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
案例五: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开设了制鞋工艺专业,根据“三合一”的标准,制鞋实训中心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做合一基地:由制帮工艺实训室和制帮生产车间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制帮工艺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与生产的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制帮生产车间既是合作企业生产精品鞋的制帮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制帮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
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中国鞋都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学院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可实现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的目的。
研发服务基地:实训中心下设制鞋研发中心,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设计主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与各季鞋款的设计,在中心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实训中心负责对设计稿进行样品鞋制作,学生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
今后,我们将围绕每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撰写具体的操作方式及合作成功与否的考核标准,提供各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考案例,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能受益,以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石根.民办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思路新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3]钟石根.基于“导师制、项目化”建设校内生产性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工作室[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作者简介:
钟石根(1979—),男,硕士,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讲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和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