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只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1]因此,教师应该从数学教学实践入手,建立有效的、实质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为例,来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1.动手操作教学方式的优势
(1)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数学在教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又为学生生活提供经验。动手操作教学方式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提高数学技能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2)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动手操作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唤起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道计算周瑜年纪的趣味题:
周瑜寿多少?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比个位正小三,个是十位正两倍。
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解:设周瑜年龄的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根据题意,得:y=x-3;x=2y。解这个方程组得,x=6 ;y=3。
答:周瑜只活了36岁。
这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教学只有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因此,在实践课上,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还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使动手操作与学生思维紧密结合,通过操作活动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培养其遇到问题积极探究的好习惯,以此来真正发挥出动手操作教学的价值。
(3)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思维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尽量运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教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直观的物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样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一课,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图形的平面图,让学生想象图形折叠后所形成的立体图形,这种课堂就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来还原图形。如图所示:图形平面展开图。
第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低头做题的学习方式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第三,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它往往能带领人们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帮助人们从独特的角度解决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来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勇于突破常规,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善于总结规律,往往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数学规律,这种掌握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香.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和发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11(08):182.
[2]罗 斌.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1.动手操作教学方式的优势
(1)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数学在教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基础,又为学生生活提供经验。动手操作教学方式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提高数学技能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2)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动手操作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唤起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道计算周瑜年纪的趣味题:
周瑜寿多少?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比个位正小三,个是十位正两倍。
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解:设周瑜年龄的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根据题意,得:y=x-3;x=2y。解这个方程组得,x=6 ;y=3。
答:周瑜只活了36岁。
这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教学只有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因此,在实践课上,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还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使动手操作与学生思维紧密结合,通过操作活动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培养其遇到问题积极探究的好习惯,以此来真正发挥出动手操作教学的价值。
(3)通过动手操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思维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尽量运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教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直观的物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样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一课,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图形的平面图,让学生想象图形折叠后所形成的立体图形,这种课堂就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来还原图形。如图所示:图形平面展开图。
第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低头做题的学习方式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第三,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它往往能带领人们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帮助人们从独特的角度解决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来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勇于突破常规,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善于总结规律,往往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数学规律,这种掌握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香.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和发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11(08):182.
[2]罗 斌.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