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地理作为一门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具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研究。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课堂打造成吸引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抵触学习甚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与参与意识
创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每个人发展自身素质与提高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将创新的意义给学生讲解清楚之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答案,记忆之深刻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所无法达到的。这样不仅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意义重大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技巧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将学生带进每一节课堂之中。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旅游资源》这一课的内容时,可将“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及中岳嵩山)、“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以及杭州西湖等风景名胜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欣赏美景开始一节别具趣味的地理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随着疑问而产生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思维才能有所得、有所创新。在教学中可适当创设情境,或者将课本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洋流”这一知识点时,可有针对性地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郑和选择在冬季让船队出发而在夏季的时候返航?在教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提问:青藏高原作为全年受太阳辐射最多的一个地区,为什么它的温度却不高呢?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日常能接触到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作为一名旁听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敢去追求真理。巧妙地设置问题,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整个教学过程灵活化、活动化。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知识传输给学生。
在进行《圈层的相互作用》这一章节的讲解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桂林山水为例,设置问题:思考喀斯特地貌的本质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幻灯片——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著名的山青、水秀及洞奇等景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引出下列思考问题: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神奇的景观的?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待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后,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弄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独特环境才能造就如此秀美的山水。然后结合课本中的描述,从岩石的条件、桂林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生物条件来寻找其成因。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为新一层次的内容的讲解埋下伏笔,整节课非常连贯,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的内容以及情境之中。在學生欣赏课件的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提问以及答辩等组织教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的创新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创新,将此创新思想传递给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与创造者,其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毕丽丽.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1(1).
[2]杨婷.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课堂打造成吸引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抵触学习甚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与参与意识
创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每个人发展自身素质与提高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将创新的意义给学生讲解清楚之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的答案,记忆之深刻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所无法达到的。这样不仅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意义重大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技巧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将学生带进每一节课堂之中。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旅游资源》这一课的内容时,可将“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及中岳嵩山)、“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以及杭州西湖等风景名胜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欣赏美景开始一节别具趣味的地理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随着疑问而产生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思维才能有所得、有所创新。在教学中可适当创设情境,或者将课本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洋流”这一知识点时,可有针对性地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郑和选择在冬季让船队出发而在夏季的时候返航?在教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提问:青藏高原作为全年受太阳辐射最多的一个地区,为什么它的温度却不高呢?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日常能接触到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作为一名旁听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敢去追求真理。巧妙地设置问题,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整个教学过程灵活化、活动化。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知识传输给学生。
在进行《圈层的相互作用》这一章节的讲解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桂林山水为例,设置问题:思考喀斯特地貌的本质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幻灯片——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著名的山青、水秀及洞奇等景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引出下列思考问题: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神奇的景观的?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待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后,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弄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独特环境才能造就如此秀美的山水。然后结合课本中的描述,从岩石的条件、桂林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生物条件来寻找其成因。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为新一层次的内容的讲解埋下伏笔,整节课非常连贯,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的内容以及情境之中。在學生欣赏课件的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提问以及答辩等组织教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的创新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创新,将此创新思想传递给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与创造者,其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毕丽丽.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1(1).
[2]杨婷.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