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复习,同时还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更好的进行作业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很不乐观。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发展的园地。作业是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
一、注重知识难易适宜,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节课有作业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又不能忽难忽易,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遵循“小台阶,步步高”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師在布置作业方面,一贯采用教材所配置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不注重作业难易,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作业,或者是购买一些配套的课后习题答案照抄照搬等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在设计作业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
二、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笔答型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的样式上要有所变化。
(1)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对一些设计图案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做,并多加关注。(2)实践性作业。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及应用。例如: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来体会。(3)探究型作业。通过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画图来探究。(4)开放型作业。设计开放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已知△ABC,请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可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表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还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摘得到的位置,使后进生缓解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道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四、重视应用,促进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实际问题。我认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前和教学后我会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如:有一则广告称“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避免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让人本回归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白玉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3]贾晓波.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7
[4]张筱玮.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4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7]王仲春、孙名符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很不乐观。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发展的园地。作业是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
一、注重知识难易适宜,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节课有作业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又不能忽难忽易,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遵循“小台阶,步步高”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師在布置作业方面,一贯采用教材所配置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不注重作业难易,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作业,或者是购买一些配套的课后习题答案照抄照搬等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在设计作业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
二、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笔答型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的样式上要有所变化。
(1)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对一些设计图案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做,并多加关注。(2)实践性作业。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及应用。例如: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来体会。(3)探究型作业。通过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画图来探究。(4)开放型作业。设计开放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已知△ABC,请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可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表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还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摘得到的位置,使后进生缓解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道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四、重视应用,促进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实际问题。我认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前和教学后我会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如:有一则广告称“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避免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让人本回归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白玉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3]贾晓波.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7
[4]张筱玮.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4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7]王仲春、孙名符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