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政府征税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政府向纳税人征税,对政府来说是税收收入,对纳税人而言则构成税收负担。税收负担从全体纳税人的角度来观察,称为宏观税收负担;若从个别纳税人的角度来分析,称为微观税收负担。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宏观税收负担问题。宏观税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水平,表现为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分配关系,是纳税人纳税能力与实际纳税额之间用相对量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国际上,通常用政府税收总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一、我省宏观税收负担的现状我国目前的收入主要有三块:一是中央财政预算内的税收;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带有税收性质的规范性收费;三是各种制度外收费项目。由此,对宏观税负水平的衡量就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小口径宏观税收负担,将上述三块的政府收入加总后占GDP的比重称为大口径宏观税收负担。本文采用小口径来分析我省宏观税负程度。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1. 宏观税负程度总体平稳。根据对我省2011-2016年间小口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进行的统计分析(见表一),结果显示:这一期间我省的小口径宏观税收负担基本上维持在8%左右。从宏观税负的国家总体水平上比较上看,我省宏观税负与国家整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2. 先上升后渐减小。这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不可分,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中国GDP增速从2014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二、影响我省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一个国家在制订税收政策,确定总体税收负担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经济调控需要来制定税收负担政策。一般来看,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越大,总体负担能力越高。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一般而言,在人均国民收入高的国家,社会经济的税负承受力较强。世界银行的调查资料也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其税收负担率也较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其税收负担率也较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通过税收能够积累多少资金,社会总体税收负担应如何确定,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也不能只考虑国家的需要,必须首先考虑社会经济体系和纳税人承受能力。只有税收负担适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收才能在取得所需的财政收入的同时,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提高社会未来的税负承受力。如果税收负担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势必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2.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任何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来强化宏观调控体系。国家会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税收负担政策。如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过热时,需要适当提高社会总体税负,以使国家集中较多的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存量,抑制需求的膨胀,使之与社会供给总量相适应。此外,还要根据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在征收中实行某些必要的倾斜政策和区别对待办法,以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三、優化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结合我国国情,优化地方宏观税负水平,具体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1. 通过调整税费,规范政府收入形式。要集中财力、振兴财政、减轻纳税义务主体负担,就要理顺政府内部财力分配关系,解决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的问题。一是由政府支配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二是把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三是把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通过扩大现有税种、税基或设置新税种的方式实施“费改税”。2. 优化税制结构,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制。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非流转税的比重,即通过非流转税的大幅增收来逐步降低流转税的比重。税制改革的原则应遵循: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调整结构、规范税制、强化征管、提高素质。首先,要废除不符合宏观税负的税种和税收政策。例如:暂停征收土地增值税,起到鼓励投资的作用;废除屠宰税、筵席税等。其次,全面深化流转税、所得税的改革。流转税的改革重点是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扩大征税范围,调整进出口征退税和中间环节优惠政策;所得税的改革重点是统一内外资所得税和完善个人所得税,使得统一后的内外资所得税法体现高度的严密性、统一性和完整性,使得完善后的个人所得税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2. 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收管理,减少税收流失。税收征管是税收收入得以实现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再好的税制也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工作。作者简介:杨佳(1991-),女,山西晋中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 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