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这四个问题尤为突出。一个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解决这四个问题上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措施,值得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花园城市;新镇规划;居者有其屋;城市病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59
  1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在这样一个地少人多的岛国,只用40年的时间,就从建国时的贫困落后、环境脏乱变为经济发达、环境宜人的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其花园城市的治理理念、新镇规划、“居者有其屋”政策三项举措密不可分。
  11建设“花园城市”,营造美丽家园
  新加坡建国初期就将“花园城市”的方针作为基本国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总理密切监督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方案,并且保证了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格性,这项基本国策坚持了几十年都未曾改变[1]。“坚持远见、整体规划”正是新加坡成功建成花园城市的关键,制定规划时高瞻远瞩,执行规划时严格落实,并有高度透明的反馈机制,因此,这项国策深得人心,获得一致好评。
  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的小岛国,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做得很出色,国内几乎没有一片荒地,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合理地使用。为了成为真正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国情的特色方法——立体绿化,平面上的土地不够用,就把绿化延伸到墙上、天上、房子里,因此随处可见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围栏绿化、桥体柱绿化等立体绿化形式[2]。此举可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绿色景象。不仅如此,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更是确定了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绿色、山水系统。
  新加坡环境质量自然是许多国家都比不过的,绿色植物的普遍覆盖使得这里空气清新、干净优美。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做好“绿色建设”,不仅有相应的法规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更有严格的处罚措施,随手丢掉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罚款,而且金额不小,这一措施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让人们不敢破坏环境。并且每个业主都有责任对自家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绿化,这样的全民行动,一定会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
  12新镇的规划与建设
  新加坡新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从1960年开始,新加坡共建成了23个新镇,目前有90%的人口居住在新镇中,由此可见,新镇是新加坡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加坡新镇规划运用了西方国家的许多理论,比如“田园城市”“快速路网结构”“新城市主义”“串联社区”“明日城市”“TOD导向模式”等[3],在吸取这些理论的精华的同时,结合本国特点,探索出了一个理性的新镇模式,并在土地利用与交通方面尤为突出。
  在土地利用方面,既混合使用土地又有相对独立的土地,使用功能,每一个新镇都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教育医疗、交通转换站等各类用地,本着方便居民生活与工作的原则,一定比例的工业区和商业区使得人们可以就近工作,缓解了高峰期交通堵塞,避免“卧城”现象出现。虽然新加坡人口多、土地有限,但并没有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以高层、高密度为主的住宅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高层发展,底层架空”的理念,使得公共空间更具有围合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绿地与休闲娱乐场所。
  在交通方面,新镇建设采用了“TOD导向模式”,公交车站与捷运系统一体设计,层级分明的道路系统,新镇中心、小区中心商业设施与地铁站、公交站等大众运输交通相结合,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此外,还有人性化的步行系统,公交车站之间、小区内部、邻里中心都设置了有盖走廊,因为新加坡的天气炎热多雨,这样的设计可以为来往的行人遮风挡雨。
  13“居者有其屋”,解决住房难题
  新加坡建国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住房困难,住房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有2/5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大部分居民只能住在用木板和铁皮建造的棚屋之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能住上像样房子,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3平方米[4]。面对这种情况,新加坡政府制定“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如今,9/10的新加坡公民拥有自己的住房。
  为了解决住房危机,当时作为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提出,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住进自己的房子。1960年,组屋发展局正式成立。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人民贫困,所以建设的组屋是小户型的,如一室或两室一厅,主要是廉租房,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造起了较大的组屋,如两室两厅两卫、三室两厅两卫加书房等。同时,在依据居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基础上政府制定了购屋准入政策,并不断降低限制,20世纪70年代,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的居民才有条件申请购买组屋,80年代又提高到2500新元以下者,随后又调整为3500新元,不仅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组屋,中等收入的家庭也可以购买。此外,政府对于低收入家庭还给予了许多方面的补助,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可以享受政府的补助金[4]。
  新加坡政府还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中央公积金局不仅为建设公共住宅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也减轻了居民购房的负担。公积金会员可以用公积金存款购买新的组屋,如果不足以支付,可以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贷款,然后用将来的公积金偿还。这项措施不仅可以使低收入阶层能够买房,而且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后来中等收入的家庭也可以享受这项政策,极大调动了全民购买的积极性。
  2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时,各地便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城市用地增加,转而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使居民能够真正生活在一个环境宜居的场所。过去我们片面注重土地城镇化,而忽视了人的城镇化。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21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
  当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到城市工作,然而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他们赚了钱往往寄回家使用,他们的子女往往成为了留守儿童,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因此,如何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极为重要。首先,要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当他们在城市中有了住房保障时,才能彻底离开农村,所以政府必须出台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公共住房土地供应和财政支持,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才能让更多低收入者有自己的住所。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设一个建屋发展局,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尽快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其次,政府还应采取一些举措帮助农民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一系列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保证他们也能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最后,城市中的居民应该改变对农民工不友好的态度,理解和认同农民转变为市民后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22混合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有效利用城市的每寸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不仅是城市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缓解当前人地关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新加坡政府在土地使用中实行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业区、商业区、娱乐区、居住区混合布局,降低土地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可以采取平面混合使用与垂直混合使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可以实现办公、居住、商业等功能的复合,在空间布局上若干功能分区明确、互为补充,不同功能的土地相对均衡的分布在一起,既满足了人们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又可以让人们就近就业,缓解了上下班期间的交通拥堵。第二种模式是将不同的功能区在垂直空间上分层使用,比如,一栋建筑较低层次可以设置餐饮、娱乐等休闲场所,中层设置办公场所,而高层可以设置宾馆、单身公寓等。以上两种模式都是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避免出现土地过度集中于某一功能,打造多元化的复合空间。
  23建设轨道交通,整合交通枢纽
  随着私家车的增加,大大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为了缓解交通拥挤,政府大力提倡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但是只有公共交通方便与舒适,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选择它。新加坡式的新镇TOD模式,将地铁站、主干道、公交转换站与镇商业中心整合为一体,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城市中需要重建和开发的土地均可以采用TOD的理念来建造,其中的公交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公交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就近建立集工作、商业、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少人们对地面交通和私家车的使用量。目前,中国的城市中较少使用TOD模式,使用轨道交通的还是少数较发达的城市,建设中国特色的TOD模式,必将带来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
  24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已由原来注重量的增加变为注重质的提高,提升城市品质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不难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政府的严格执法,采取严格的罚款制度,规制人们的行为。法制化的管理虽然可以“治标”,但是“治本”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实现,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只有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此外,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中国可以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立体绿化,提高绿地的覆盖率,不仅可以使空气更加清新,而且给城市增添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中国与新加坡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谢新松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1):52-55
  [2]郑晓霞,金云峰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对美丽中国的启示[J].广东园林,2013(3):4-7
  [3]罗海明,张媛明借鉴与思考: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7302-7313
其他文献
[摘要]云南藏区地处滇、川、藏三省交会处,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由滇入藏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多民族流动人口的汇集区。近年来,藏区社会经济外向联系的不断增强,各民族人口流入云南藏区的数量和扩散地域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与藏民之间的族际交往途径和族际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  [关键词]跨地域流动人口;族际交往;云南藏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98  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期刊
[摘要]以从武汉市普通本科高校分层抽样所得到的14所高校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大学生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满意与否设置二分类因变量,提取出影响总体满意度的五个潜在满意度因子,然后通过SEM模型潜在变量路径分析图分析了潜在满意度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满意度评价模型,用定量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进行了评价,并由评价模型提出了相关有针对性的网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创新体系理论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因子提取,对辽宁省各城市的创新能力水平开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创新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各城市的综合水平差距显著,部分中等规模城市潜力优势突出,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格局影响下的创新资源配置及城市环境水平差异。  [关键词]城市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主成分分析;辽宁省  [DOI]1013939/jcnk
期刊
[摘要]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死刑。让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塑造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有效预防犯罪?文章以课外阅读能够弥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为出发点,积极倡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课外阅读,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塑造健康人格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11  2013年4月16日,复旦
期刊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教育部直属部分高校进行财务绩效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明显劣于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通过配对检验发现西部地区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与中部地区的差异不大,而与东部地区高校财务绩效水平相差较大。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12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
期刊
摘要:对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进行了分析,基于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认为县域产业转型仍有较大空间。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新旧动能转换须加速;传统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经营理念不够前瞻,倾向于重资产运作;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薄弱;民间借贷发展较快,城市功能配套有待提高。对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措施的建议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选提升传统产业;提高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但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不小的影响。文章对海南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诊断,深入剖析问题表现、影响后果和问题的成因,为中小企业自身、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成因;问题诊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31 
期刊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社会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转移性支付。从资金来源看,高校资助工作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从资助目的看,高校资助工作实质是通过实现社会财富在教育领域分配中的转移支付来提高国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发挥出资助育人的功能,即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来达到间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文章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多方合力、转变观念以及整合资源
期刊
[摘要]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当前西藏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通过赴青海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实地考察,提出西藏民族大学应该积极推进学科转型发展,全面实施研究生综合改革。  [关键词]西藏高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00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综合建设改革,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和
期刊
[摘要]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构建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满意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某社区的公共安全管理满意度评价分数为8005分,仅刚达到“较高”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予评价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满意度;AHP  [DOI]10139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