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菌是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常引起感染要、甚至导致败血症。厌氧细菌学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失调和调整的重要部分,在消化道菌群中,99.9%以上为厌氧菌,组成了重要的膜菌群,在生物拮抗、营养、免疫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生理意义。
开展厌氧菌培养的必要性
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厌氧菌种类繁多近十年来,无芽胞厌氧杆菌及菌球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对厌氧菌都是敏感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厌氧菌感染。当机体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或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情况下,可发生厌氧菌内源性感染,人体外屏障遭到破坏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临床细菌感染,特别是深部感染,其中厌氧菌感染约50%~60%,不做厌氧培养几乎漏掉50%病原菌。很多厌氧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不分离出厌氧菌,很难拟定正确的治疗措施延误治疗。当深部脓肿、败血症等常规细菌学核查阴性时,往往源于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是一种内源性感染,病种遍及临床各科,人体的各个部位、各种器官均可发生厌氧菌感染。报道在菌血症中的10%可检出厌氧菌,在牙源性口面部感染病例中有94%,在吸入性肺炎及肺脓肿时有93%,在妇产科各种感染性疾病中有100%,直肠周围脓肿的77%可检出厌氧菌,而且有相当一部份病例是单一的厌氧菌感染[1,2]。
厌氧菌感染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特殊性:检出厌氧菌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如有特殊的厌氧培养系列同,包括特殊采样方式、培养基、鉴定试剂及设备等。一旦确诊厌氧菌感染,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
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对厌氧菌无效。脆弱类杆菌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为了有效控制临床感染性疾病,首先必须明确感染源是需氧菌还是厌氧菌,因此临床细菌室有必要把厌氧菌培养作为常规细菌检验。
厌氧菌培养的可行性
临床医生要认识到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能认真采样和送检,并能识别厌氧菌感染的重要特征,如感染局部产生气体分泌物有恶臭,带血或呈色感染部位在肛门、口腔、鼻窦、咽等黏膜周围,有菌血症表现,但细菌培养阴性,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者。
临床医生一般希望通过细菌检验报告尽证实有无厌氧菌感染,而不是某一种菌。因此,检验科应加强厌氧菌的分离,再根据条件建立简易鉴定流程或复杂流程;或以涂片方式报告,如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杆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厌氧杆菌。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耐氧试验阳性的菌株中进一步鉴定,以确定菌种类型。
厌氧菌培养分离、鉴定、试剂的商品化,减轻了我们准备试剂的负担。如价廉、简易的厌氧培养系统、厌氧盒;可靠的厌氧鉴定系统如API、VITEK及其他细菌鉴定系统均具有厌氧鉴定功能。自动化血培养分析系统均有厌氧血培养瓶、便、血、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的厌氧菌培养。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已推荐出可作为厌氧药敏试验的方法,如浓度梯度(Etest)法、琼脂稀释法。当用常规厌氧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做药敏试验,用于纠正原有的方案。
厌氧菌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厌氧菌检测方法学进展,用胞外酶原理设计的鉴定系统,不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厌氧气体发生剂的改进,不需要在发生袋中加水,不需要触酶,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的问世,为厌氧菌鉴定创造了更为便利和快捷的条件。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入厌氧菌学的研究和检测,大大缩短了报告的时间。对厌氧菌的鉴定由一般表型特征的鉴定深化为遗传性特征的鉴定。目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应用到临床,直接从标本中检测厌氧致病菌,应用扩增16S校蛋白DNA限制性分析法鉴定放线菌。
在研究厌氧菌的耐药机理方面,已发现革兰阴性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卟啉单胞菌的孔状分子结构与其耐药性有关,并在真核细菌和弯曲菌属中有结构类似的孔状分子结构,位于细菌外膜,并了解到这种结构与细菌膜渗透性下降导致耐药有关[3]。
展望:虽然实验科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厌氧菌的研究,但与临床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厌氧菌分离需要时间过长(48~72小时),费用高,开展不普及。今后的任务首先要从入手,分子生物学方法要着眼于临床需要,建立正确便捷的检测方法,使每一个细菌室都能开展厌氧菌培养。此外,在基础理论方面,要深入研究厌氧菌感染的病因,致病因素和免疫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秀珍,主编.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4-248.
2 马纪平,许淑珍.我国厌氧菌检验现状及改进措施.中華医学检验杂志,1999,22:9-11.
3 汪冰,黄安华.非同位素标记脆弱拟杆菌DNA探针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9-11.
开展厌氧菌培养的必要性
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厌氧菌种类繁多近十年来,无芽胞厌氧杆菌及菌球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对厌氧菌都是敏感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厌氧菌感染。当机体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或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情况下,可发生厌氧菌内源性感染,人体外屏障遭到破坏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临床细菌感染,特别是深部感染,其中厌氧菌感染约50%~60%,不做厌氧培养几乎漏掉50%病原菌。很多厌氧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不分离出厌氧菌,很难拟定正确的治疗措施延误治疗。当深部脓肿、败血症等常规细菌学核查阴性时,往往源于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是一种内源性感染,病种遍及临床各科,人体的各个部位、各种器官均可发生厌氧菌感染。报道在菌血症中的10%可检出厌氧菌,在牙源性口面部感染病例中有94%,在吸入性肺炎及肺脓肿时有93%,在妇产科各种感染性疾病中有100%,直肠周围脓肿的77%可检出厌氧菌,而且有相当一部份病例是单一的厌氧菌感染[1,2]。
厌氧菌感染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特殊性:检出厌氧菌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如有特殊的厌氧培养系列同,包括特殊采样方式、培养基、鉴定试剂及设备等。一旦确诊厌氧菌感染,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
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对厌氧菌无效。脆弱类杆菌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为了有效控制临床感染性疾病,首先必须明确感染源是需氧菌还是厌氧菌,因此临床细菌室有必要把厌氧菌培养作为常规细菌检验。
厌氧菌培养的可行性
临床医生要认识到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能认真采样和送检,并能识别厌氧菌感染的重要特征,如感染局部产生气体分泌物有恶臭,带血或呈色感染部位在肛门、口腔、鼻窦、咽等黏膜周围,有菌血症表现,但细菌培养阴性,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者。
临床医生一般希望通过细菌检验报告尽证实有无厌氧菌感染,而不是某一种菌。因此,检验科应加强厌氧菌的分离,再根据条件建立简易鉴定流程或复杂流程;或以涂片方式报告,如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杆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厌氧杆菌。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耐氧试验阳性的菌株中进一步鉴定,以确定菌种类型。
厌氧菌培养分离、鉴定、试剂的商品化,减轻了我们准备试剂的负担。如价廉、简易的厌氧培养系统、厌氧盒;可靠的厌氧鉴定系统如API、VITEK及其他细菌鉴定系统均具有厌氧鉴定功能。自动化血培养分析系统均有厌氧血培养瓶、便、血、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的厌氧菌培养。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已推荐出可作为厌氧药敏试验的方法,如浓度梯度(Etest)法、琼脂稀释法。当用常规厌氧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做药敏试验,用于纠正原有的方案。
厌氧菌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厌氧菌检测方法学进展,用胞外酶原理设计的鉴定系统,不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厌氧气体发生剂的改进,不需要在发生袋中加水,不需要触酶,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的问世,为厌氧菌鉴定创造了更为便利和快捷的条件。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入厌氧菌学的研究和检测,大大缩短了报告的时间。对厌氧菌的鉴定由一般表型特征的鉴定深化为遗传性特征的鉴定。目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应用到临床,直接从标本中检测厌氧致病菌,应用扩增16S校蛋白DNA限制性分析法鉴定放线菌。
在研究厌氧菌的耐药机理方面,已发现革兰阴性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卟啉单胞菌的孔状分子结构与其耐药性有关,并在真核细菌和弯曲菌属中有结构类似的孔状分子结构,位于细菌外膜,并了解到这种结构与细菌膜渗透性下降导致耐药有关[3]。
展望:虽然实验科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厌氧菌的研究,但与临床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厌氧菌分离需要时间过长(48~72小时),费用高,开展不普及。今后的任务首先要从入手,分子生物学方法要着眼于临床需要,建立正确便捷的检测方法,使每一个细菌室都能开展厌氧菌培养。此外,在基础理论方面,要深入研究厌氧菌感染的病因,致病因素和免疫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秀珍,主编.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4-248.
2 马纪平,许淑珍.我国厌氧菌检验现状及改进措施.中華医学检验杂志,1999,22:9-11.
3 汪冰,黄安华.非同位素标记脆弱拟杆菌DNA探针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