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张张奖状飞到兴城市徐大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机器人小组的队员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相互拥抱着,高呼:“我们成功了!”望着队员们稚嫩而又幸福的笑脸,辅导员王铎的眼睛湿润了,两年多来的机器人制作小组的点滴,不由得在他眼前浮现。
2015年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电教室主任王铎老师,创办了机器人创作小组。小组成立之初,条件很简陋,活动场地是他的小办公室,操作台只是一块木板。尽管如此,13名小组成员还是热情高涨,围坐在办公室的地上,把各种机器人部件,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模型,进行仿造。尽管是模仿,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社团团长邵禹铮说:“仿造机器人难度也不小,哪怕安错一个零件,就得将已经安装好的框架全部拆除,再重新组装。看到花费几天工夫才组装起来的组件被拆掉,心里既沮丧又无奈。”
一次,机器人小组仿造一个风车机器人模型,组装了半个多月,一个齿轮却怎么也安装不上。他们对着图纸研究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拆卸了多少次,终于把齿轮安装上去了。但风车开始工作时,齿轮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由于齿轮不稳,风车转动得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明明和图纸一模一样的设计安装,怎么会失败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王铎借机教导:“做研究,不必拘泥于原有的模式,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醒他们在两个齿轮间安一道横梁,在横梁上装上一个销,把齿轮固定在风车上。这回风车机器人终于正常运转起来了。看到眼前不停旋转的风车机器人,性格外向的杨锟猛地腾空跃起,连呼:“太好了!”而平日里不声不响只顾埋头苦干的李松桓却默默地流下泪来。就这样,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步掌握了机器人制作的原理,由简单的模仿进入到了想象创作阶段。
汤雨霖和杨锟小时候就喜欢在冰上玩儿陀螺,他们成功创作出了能发射陀螺的陀螺枪机器人。课余的时候,他们喜欢拿出陀螺枪机器人,让陀螺在地上自由地旋转;杨子艺和邵禹博经过不懈努力,制造出声控恐龙机器人。只要一拍手,恐龙就会自动摇头、摆尾巴、来回走动;机器人创作小组还共同创作了很多奇特的机器人,比如名片发放机,当你将手放到名片机附近时,光电传感器能识别到,就会自动弹出名片给你;颜色分拣机,可以自动识别分类不同颜色,会准确无误地将同一种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每每创作出一个新机器人,他们的喜悦与幸福感就增加几分。
2017年6月12日,机器人小组代表葫芦岛市参加第14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RIC创新挑战赛。根据节能环保的参赛主题和大赛组委会制定的比赛规则,机器人小组在学校做出活动方案,组装好了三个铲车机器人,并从24名社团成员中选出8名选手分三组参赛。在比赛现场,他们抽到的任务是清理垃圾、清洁衣物和迎接主人。初次参赛,由于对比赛场地、场地灯光不适应,第一组机器人在比赛一开始就被迫退场了。第二组铲车机器人在完成“迎接主人”任务时,因为前任务臂的角度没有调整好,导致位置偏移,没能顺利接到主人。只剩下李松桓和邵禹博的第三组了,他俩仔细地调试着手里的铲车机器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开关,铲车机器人开始自动行走在规定的线路上,顺利地完成了清理垃圾、清洁衣物两个任务。最后一个环节是“迎接主人”,只见铲车机器人行走到了指定位置,将作为房门的道具轻轻地推开——至此,全部任务完成了!赛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2017年9月,他们参加葫芦岛市机器人创意大赛,又荣获三等奖。2017年11月,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两次来校参观,对机器人小组成员勇于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创造发明的勇气和精神給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为了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教给更多的同伴,2017年11月,机器人小组队员利用学校开展的科技进校园活动之机,给徐大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部及所下辖的两所村小上机器人制作课。他们每两个人为一组,带着自己制作的机器人给不同的中队上课。在苏屯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邵禹铮和杨锟在给同学们讲解风车机器人。在杨锟组装的过程中,口齿伶俐的邵禹铮将风车的扇叶、支架底座、主机、触动传感器、齿轮等一一介绍给同学们,并且告诉大家风车机器人工作的时候,触动传感器是如何向主机发出命令使扇叶旋转的,还会让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当同学们看到风车不停旋转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惊呼起来。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风车机器人工作的情景,杨锟还拿起转动的风车近距离地向每一位同学展示。有的同学提议想亲自组装风车机器人,他们俩没有拒绝,将风车机器人拆卸后,边组装边向同学们讲解原理,邀请同学一起组装。他们是如此全神贯注,忘记了休息,忘记了下课,像魔术师一样把同学们领进神秘的机器人科技的大门。
起初出于好奇,这群少年加入了机器人小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机器人的热爱激发了他们向科技高峰攀登的决心,增强了他们不惧困难、努力前行的信心。就像王铎老师对机器人小组队员所说:“只要能顽强地实践创新精神,你们在未来的机器人研究中,一定会有所成就!”我们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 李爽)
2015年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电教室主任王铎老师,创办了机器人创作小组。小组成立之初,条件很简陋,活动场地是他的小办公室,操作台只是一块木板。尽管如此,13名小组成员还是热情高涨,围坐在办公室的地上,把各种机器人部件,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模型,进行仿造。尽管是模仿,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社团团长邵禹铮说:“仿造机器人难度也不小,哪怕安错一个零件,就得将已经安装好的框架全部拆除,再重新组装。看到花费几天工夫才组装起来的组件被拆掉,心里既沮丧又无奈。”
一次,机器人小组仿造一个风车机器人模型,组装了半个多月,一个齿轮却怎么也安装不上。他们对着图纸研究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拆卸了多少次,终于把齿轮安装上去了。但风车开始工作时,齿轮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由于齿轮不稳,风车转动得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明明和图纸一模一样的设计安装,怎么会失败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王铎借机教导:“做研究,不必拘泥于原有的模式,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醒他们在两个齿轮间安一道横梁,在横梁上装上一个销,把齿轮固定在风车上。这回风车机器人终于正常运转起来了。看到眼前不停旋转的风车机器人,性格外向的杨锟猛地腾空跃起,连呼:“太好了!”而平日里不声不响只顾埋头苦干的李松桓却默默地流下泪来。就这样,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步掌握了机器人制作的原理,由简单的模仿进入到了想象创作阶段。
汤雨霖和杨锟小时候就喜欢在冰上玩儿陀螺,他们成功创作出了能发射陀螺的陀螺枪机器人。课余的时候,他们喜欢拿出陀螺枪机器人,让陀螺在地上自由地旋转;杨子艺和邵禹博经过不懈努力,制造出声控恐龙机器人。只要一拍手,恐龙就会自动摇头、摆尾巴、来回走动;机器人创作小组还共同创作了很多奇特的机器人,比如名片发放机,当你将手放到名片机附近时,光电传感器能识别到,就会自动弹出名片给你;颜色分拣机,可以自动识别分类不同颜色,会准确无误地将同一种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每每创作出一个新机器人,他们的喜悦与幸福感就增加几分。
2017年6月12日,机器人小组代表葫芦岛市参加第14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RIC创新挑战赛。根据节能环保的参赛主题和大赛组委会制定的比赛规则,机器人小组在学校做出活动方案,组装好了三个铲车机器人,并从24名社团成员中选出8名选手分三组参赛。在比赛现场,他们抽到的任务是清理垃圾、清洁衣物和迎接主人。初次参赛,由于对比赛场地、场地灯光不适应,第一组机器人在比赛一开始就被迫退场了。第二组铲车机器人在完成“迎接主人”任务时,因为前任务臂的角度没有调整好,导致位置偏移,没能顺利接到主人。只剩下李松桓和邵禹博的第三组了,他俩仔细地调试着手里的铲车机器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开关,铲车机器人开始自动行走在规定的线路上,顺利地完成了清理垃圾、清洁衣物两个任务。最后一个环节是“迎接主人”,只见铲车机器人行走到了指定位置,将作为房门的道具轻轻地推开——至此,全部任务完成了!赛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2017年9月,他们参加葫芦岛市机器人创意大赛,又荣获三等奖。2017年11月,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两次来校参观,对机器人小组成员勇于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创造发明的勇气和精神給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为了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教给更多的同伴,2017年11月,机器人小组队员利用学校开展的科技进校园活动之机,给徐大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部及所下辖的两所村小上机器人制作课。他们每两个人为一组,带着自己制作的机器人给不同的中队上课。在苏屯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邵禹铮和杨锟在给同学们讲解风车机器人。在杨锟组装的过程中,口齿伶俐的邵禹铮将风车的扇叶、支架底座、主机、触动传感器、齿轮等一一介绍给同学们,并且告诉大家风车机器人工作的时候,触动传感器是如何向主机发出命令使扇叶旋转的,还会让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当同学们看到风车不停旋转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惊呼起来。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风车机器人工作的情景,杨锟还拿起转动的风车近距离地向每一位同学展示。有的同学提议想亲自组装风车机器人,他们俩没有拒绝,将风车机器人拆卸后,边组装边向同学们讲解原理,邀请同学一起组装。他们是如此全神贯注,忘记了休息,忘记了下课,像魔术师一样把同学们领进神秘的机器人科技的大门。
起初出于好奇,这群少年加入了机器人小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机器人的热爱激发了他们向科技高峰攀登的决心,增强了他们不惧困难、努力前行的信心。就像王铎老师对机器人小组队员所说:“只要能顽强地实践创新精神,你们在未来的机器人研究中,一定会有所成就!”我们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