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或一件书法作品呈现在你眼前时,最吸引你注意力的点会是什么?
画面的内容、文字的信息以及色彩的对比,可能会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事实上,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还应从细微之处着眼。艺术创作皆始于对经典范本的临习,而被珍藏传承了千百年的大师之作正是最好的范本。一笔一画和用墨设色都是这些绝世藏品的价值所在,值得用心揣摩和玩味。
眼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庆祝开馆150周年,于近日拉开了“近观中国书画”特展的大幕。展览分为上下两期展出,目前第一批展出时间从2020年1月25日持续至7月19日,共展出17件中国书画稀世珍品。董源、马远、王翚等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皴法,李公麟、赵孟頫那令人高山仰止的白描功力,以及黄庭坚的笔走龙蛇,此刻都近在眼前。
(传)五代 董源《溪岸图》
绢本设色 220.3厘米×109.2厘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最有话题度、最重磅的中国书画藏品,一定就属这件高达2米多的《溪岸图》了。此画为王季迁旧藏,2017年入藏大都会。关于它的真伪问题,大都会还专门举办过学术研讨会,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进行鉴别。是董源真迹,还是张大千仿作?存在争议的同时,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图中高山巍峨,树木蓊郁;山谷中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汇成溪池;池岸有竹篱茅屋,篱门前有牧童骑牛;池中立一亭,亭中高士倚栏而坐,神态悠闲,妇人抱一孩童嬉戏,其乐融融。因年代久远,绢已暗沉发黑,但放大它的细节和笔法,确属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宗一脉,文人山水画的风格已初现端倪,而此画所影响的后世山水画正是士人们精神世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北宋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纸本水墨 33.7厘米×1840.2厘米
众所周知,书法的学习始于一笔一画的临摹之功,而书法之美也正蕴藏在笔走龙蛇之下。作为宋四家之一的一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字上承唐代张旭、怀素,下启明朝祝允明、王铎,这件草书是其现存书迹中的最长卷。
近1700字、长近20米的作品中,有着极其精彩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黄庭坚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笔下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灵动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书写到最后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时,笔头将干,墨色渐枯,在这飞白之美中,黄庭坚借此帖表达的政治理想也跃然纸上。
元 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
纸本设色 30.2厘米x178.1厘米
赵孟頫本人的艺术造诣早已惊艳了世人,其妻管道昇和其子赵雍的书画功力也不容小觑,这个文学艺术世家值得挖掘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幅长卷尤其令人玩味,它史无前例地集合了赵孟頫、赵雍、赵麟祖孙三代所作的同一题材。
赵孟頫追摹唐风,其笔下的马劲健有力,威严而优雅,线条流畅而有韵律感。祖孙三代笔下,每位马倌的形象也各有特色,反映着朝代、民族的不同面貌。这样的艺术题材在元代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涵,有人认为此画或许是赵孟頫表达“伯乐相马”的自画像。
南宋 马远《月下赏梅图》
绢本设色 25.1厘米×26.7厘米
提到南宋,很多人的印象应该是其“偏安一隅”,顺带地也就悟出了“马一角”“夏半边”的美学内涵。抛开政治历史色彩,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出自南宋画院待诏马远的小扇面颇有意趣:画面布局别出心裁,左半边山石树木斧劈皴的线条短促勁健,生出数点梅花的枝干探向右边的悠远空阔之中,一轮淡淡的圆月点出全图的主题。画中一位倚仗高士在月下赏梅,我们则在画外感受其深邃清远、时空亘永的意境。
赭墨晕染的石块和花青渲染的天空随着年月的推移,变得更加渲淡,枝头梅花原本的粉白笔点也几不可见了,唯有凑近看才更能发现笔墨的层次感和妙处。
明 吕纪《鸳鸯芙蓉图》
绢本设色 172.7厘米x99.1厘米
不同于文人简淡的笔墨,精致华美的院体花鸟画在视觉上的效果更加突出,对于广大工笔花鸟爱好者来说,明代院画家吕纪的画无疑是一件绝佳的范本。凫水的鸳鸯、枝头的鸟雀和娇嫩的芙蓉、山桂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明丽,综合了两宋以来院体花鸟的写实风格。据称吕纪的花鸟绘画甚至是日本屏风画的来源之一,这种全景式的画面装饰性极强,对于当代来说也是值得细细品赏琢磨的对象。
清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卷三:济南至泰山)》
绢本设色 67.9厘米x1393.8厘米
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翚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3年才完成这件长达200多米的纪实性巨作。其中山、水、树、石均出自王翚手笔,人物及牛马等为杨晋所画。大都会所藏的是其中第三卷,描绘了康熙南巡至山东境内的情景。君王登临泰山在历朝历代都是一种重要儀式,事实上,画家本人并未到过泰山,这幅青绿山水是基于地图和木刻版画而创作的,因此也被解读为帝王江山的理想图卷。
作为清“四王”之一,王翚的山水画正如他所总结的“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一般集大成。此卷中泰山山峦层叠,青松挺立之间可见大小建筑,康熙及其随从队伍正在山脚下休整。据说,王翚创作此画时先绘有稿本,其中皇帝形象曾以伞盖作为象征,此画中皇帝身份则以另一种颜色突出了,一目了然。
除了中国古书画之外,“近观中国书画”特展中还呈现了一些其馆藏的中国陶瓷、青铜器、竹刻珍品,这场顶级中国艺术“视觉盛宴”将持续至2021年1月。150年的历史积淀和藏家们的捐赠构成了如今藏品超过300万件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了重申收藏使命并展望未来愿景,大都会还将举办特展,展出超过25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包含古埃及雕像、米开朗琪罗素描手稿、韩幹《照夜白图》、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绘画等,几乎涵盖了馆藏中所有的艺术类型,以回顾全人类5000年艺术史。
画面的内容、文字的信息以及色彩的对比,可能会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事实上,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还应从细微之处着眼。艺术创作皆始于对经典范本的临习,而被珍藏传承了千百年的大师之作正是最好的范本。一笔一画和用墨设色都是这些绝世藏品的价值所在,值得用心揣摩和玩味。
眼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庆祝开馆150周年,于近日拉开了“近观中国书画”特展的大幕。展览分为上下两期展出,目前第一批展出时间从2020年1月25日持续至7月19日,共展出17件中国书画稀世珍品。董源、马远、王翚等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皴法,李公麟、赵孟頫那令人高山仰止的白描功力,以及黄庭坚的笔走龙蛇,此刻都近在眼前。
(传)五代 董源《溪岸图》
绢本设色 220.3厘米×109.2厘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最有话题度、最重磅的中国书画藏品,一定就属这件高达2米多的《溪岸图》了。此画为王季迁旧藏,2017年入藏大都会。关于它的真伪问题,大都会还专门举办过学术研讨会,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进行鉴别。是董源真迹,还是张大千仿作?存在争议的同时,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图中高山巍峨,树木蓊郁;山谷中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汇成溪池;池岸有竹篱茅屋,篱门前有牧童骑牛;池中立一亭,亭中高士倚栏而坐,神态悠闲,妇人抱一孩童嬉戏,其乐融融。因年代久远,绢已暗沉发黑,但放大它的细节和笔法,确属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宗一脉,文人山水画的风格已初现端倪,而此画所影响的后世山水画正是士人们精神世界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北宋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纸本水墨 33.7厘米×1840.2厘米
众所周知,书法的学习始于一笔一画的临摹之功,而书法之美也正蕴藏在笔走龙蛇之下。作为宋四家之一的一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字上承唐代张旭、怀素,下启明朝祝允明、王铎,这件草书是其现存书迹中的最长卷。
近1700字、长近20米的作品中,有着极其精彩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黄庭坚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笔下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灵动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书写到最后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时,笔头将干,墨色渐枯,在这飞白之美中,黄庭坚借此帖表达的政治理想也跃然纸上。
元 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
纸本设色 30.2厘米x178.1厘米
赵孟頫本人的艺术造诣早已惊艳了世人,其妻管道昇和其子赵雍的书画功力也不容小觑,这个文学艺术世家值得挖掘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幅长卷尤其令人玩味,它史无前例地集合了赵孟頫、赵雍、赵麟祖孙三代所作的同一题材。
赵孟頫追摹唐风,其笔下的马劲健有力,威严而优雅,线条流畅而有韵律感。祖孙三代笔下,每位马倌的形象也各有特色,反映着朝代、民族的不同面貌。这样的艺术题材在元代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涵,有人认为此画或许是赵孟頫表达“伯乐相马”的自画像。
南宋 马远《月下赏梅图》
绢本设色 25.1厘米×26.7厘米
提到南宋,很多人的印象应该是其“偏安一隅”,顺带地也就悟出了“马一角”“夏半边”的美学内涵。抛开政治历史色彩,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出自南宋画院待诏马远的小扇面颇有意趣:画面布局别出心裁,左半边山石树木斧劈皴的线条短促勁健,生出数点梅花的枝干探向右边的悠远空阔之中,一轮淡淡的圆月点出全图的主题。画中一位倚仗高士在月下赏梅,我们则在画外感受其深邃清远、时空亘永的意境。
赭墨晕染的石块和花青渲染的天空随着年月的推移,变得更加渲淡,枝头梅花原本的粉白笔点也几不可见了,唯有凑近看才更能发现笔墨的层次感和妙处。
明 吕纪《鸳鸯芙蓉图》
绢本设色 172.7厘米x99.1厘米
不同于文人简淡的笔墨,精致华美的院体花鸟画在视觉上的效果更加突出,对于广大工笔花鸟爱好者来说,明代院画家吕纪的画无疑是一件绝佳的范本。凫水的鸳鸯、枝头的鸟雀和娇嫩的芙蓉、山桂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明丽,综合了两宋以来院体花鸟的写实风格。据称吕纪的花鸟绘画甚至是日本屏风画的来源之一,这种全景式的画面装饰性极强,对于当代来说也是值得细细品赏琢磨的对象。
清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卷三:济南至泰山)》
绢本设色 67.9厘米x1393.8厘米
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翚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3年才完成这件长达200多米的纪实性巨作。其中山、水、树、石均出自王翚手笔,人物及牛马等为杨晋所画。大都会所藏的是其中第三卷,描绘了康熙南巡至山东境内的情景。君王登临泰山在历朝历代都是一种重要儀式,事实上,画家本人并未到过泰山,这幅青绿山水是基于地图和木刻版画而创作的,因此也被解读为帝王江山的理想图卷。
作为清“四王”之一,王翚的山水画正如他所总结的“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一般集大成。此卷中泰山山峦层叠,青松挺立之间可见大小建筑,康熙及其随从队伍正在山脚下休整。据说,王翚创作此画时先绘有稿本,其中皇帝形象曾以伞盖作为象征,此画中皇帝身份则以另一种颜色突出了,一目了然。
链接
除了中国古书画之外,“近观中国书画”特展中还呈现了一些其馆藏的中国陶瓷、青铜器、竹刻珍品,这场顶级中国艺术“视觉盛宴”将持续至2021年1月。150年的历史积淀和藏家们的捐赠构成了如今藏品超过300万件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了重申收藏使命并展望未来愿景,大都会还将举办特展,展出超过25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包含古埃及雕像、米开朗琪罗素描手稿、韩幹《照夜白图》、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绘画等,几乎涵盖了馆藏中所有的艺术类型,以回顾全人类5000年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