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两刃”曾风靡军中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 陆治《二郎搜山图》(局部)61厘米×806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三尖两刃刀在中国古代兵器中具有传奇色彩,大部分人可能不了解古代兵器,但很多人都知道二郎神杨戬使用的就是三尖两刃刀。这归功于明代出现了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章回小说,而一些宋代史料中对其也有记载。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


明 慈圣皇太后款《监门清源妙道真君》169.8厘米×8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二郎神与三尖刀


  “杨戬把马催开,使三尖刀从后面大喝曰:好业障少来!有吾在此!使开刀,分顶门砍来。”(《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
  国内学界对二郎神这个形象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认为他是几种民间神,如李冰之子、赵昱、张仙、杨戬等归并混合而形成的。随着唐朝的战神毗沙门天王及其子二郎独健信仰在晚唐五代逐渐隐去,关羽与灌口二郎神崇拜于宋代凸显出来,成为广为人知的两位神祇。
  五代时期灌口二郎神曾被蜀人当作“护国”神祇,史料记载最早对二郎神封神的是孟知祥建立后蜀国,封二郎神为“护国灵应王”。当时蜀人祭祀灌口二郎神的规模极为可观,数百人盛装戎饰祭祀。赵宋灭蜀后,一直认为蜀人此种祭祀形式极易引起事端,加之王小波、李顺在巴蜀叛乱,对二郎神的祭祀一度被禁。
  宋朝治蜀过程中为了收服人心,不得已再次对二郎神进行册封。元代《三教搜神大全》载:“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至此,二郎神正式成为道家神祇,历代道家水陆画中都有其形象,从宋至清历代《二郎搜山图》中都绘制了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的形象。明代陆治的《二郎搜山图》中就明确展示了二郎神的三尖刀。首都博物馆藏明代万历年间宫廷绘画《监门清源妙道真君》对二郎神的三尖刀也有清晰表现。

宋金辽战场常用


  在《水浒传》中,宋军、辽将用三尖刀应是作者从诸多史料和传说中总结来的。其作者施耐庵生于元朝元贞二年、亡于明洪武三年,元朝国祚只有98年,宋朝的史料对于他生活的时期还是相对丰富的。九纹龙史进在108位好汉中第一个出场,一出场他就手提三尖两刃刀,间接说明作者知道宋、金、辽时期三尖两刃刀是战场上的一件重要兵器。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大中祥符五年七月十日,知益州李士衡言永康军村民社赛,用棹刀为戏……”宋代《武经总要》“刀八色”中记载:“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鐏……此皆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棹刀”与“掉刀”实为同一器物,两字应是在刻本时候弄错了。“棹”字本义为船桨,“棹刀”其意为类似船桨的长刀。至此我们可知,“棹刀”为军队常备长杆武器,其形制“有两刃、山字之制”,就是我们通俗所言的三尖两刃刀。
  在现存宋代绘画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公麟《免胄图》中有三尖两刃刀形象,山西平阳董明金代墓中的砖雕有武士持棹刀的形象。这些图画、雕塑显示了在宋、金两国军中都装备了棹刀。


北宋 李公麟《免胄图》(局部)32.3厘米×22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西平阳董明金代墓中武士持棹刀形象的砖雕

明以后退出军用


  国内现存的三尖两刃刀基本都是明清之物,早年在某网络论坛上有藏友展示过出水或出土的棹刀,由于缺乏较为明确的出土依据,不能准确判断年代。
  国内收藏家葛龙飞收藏的一柄“铁芯集竹杆三尖刀”是目前较为有代表性的三尖刀。从图像、雕塑和现存实物来看,早期的棹刀在刀尖上并无太多装饰,仅为山形。《武经总要》中的棹刀和金代砖雕中的棹刀较为充分地反映了这个细节。
  从实物角度来看,稍早期的棹刀刀头与刃的宽度差异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刀头的宽度相对较窄,这与《武经总要》和金代砖雕介绍的有差异。葛先生收藏的这柄棹刀,中部刀尖前端为如意云型,刃体中起脊线,脊线两侧呈凹面,刀头较较宽。刀杆为铁芯,外裹细密竹条,竹条缝隙和外围缠牛筋,然后裹麻布批灰髹漆。集竹桿工艺非常古老,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这是中国古代为了解决长杆兵器的强度和柔韧性而发明的,时至明清两朝依然保留。
  从明代开始,棹刀已经从军队中逐渐退出。清代棹刀已经成为民间武术使用的一种武器,目前来看都为步战套路,不知道是否还延续了宋明军阵技法。


铁芯集竹杆三尖刀

最被熟知的兵器


  随着明代诸多章回小说的流行,棹刀的名字逐渐被遗忘,三尖两刃刀这个通俗易懂的名字伴随着二郎神、九纹龙史进等人物形象被更多国人所知。
  有史料记载,在唐代“陌刀”“大刀”常用,但并无记载刀型制式,现今无法考据出它们与棹刀是否为一物。宋史料中开始出现“棹刀”“掉刀”,《武经总要》提供了此类刀的形制,但宋史料中也并无记载棹刀源自陌刀,两者在结构上极为相似,长杆、两刃是两者共同的特点,但都无明确考古支持,故给今人的考据留下困难。加之北宋晚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何常奏章中提出宋军步卒用斩马刀,习李嗣业陌刀之法,两种刀的结构相似性、史料中模糊性,无不令人遐想,因此有人将棹刀形象与陌刀等同,实乃谬误。
  宋、金两朝都将棹刀作为军器装备。至南宋时期,史书已经不见“ 棹刀”一词,仅见“ 斩马刀”“大刀”等。棹刀此时应该已经逐渐退出军制,而随着二郎神崇拜的兴起,棹刀以一种充满神性的状态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元戏曲、明章回小说等又让三尖两刃刀得到更加广泛的流传。时至今日,三尖两刃刀仍是中国兵器中最被人熟知的“神器”。
其他文献
近期,为感恩在疫情中守护健康、捍卫生命的“白衣天使”,文旅部门多家单位发布信息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施免费政策。截至2月20日,已有1067个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覆盖全国30个省市、195个城市,涵盖名胜古迹、展馆展览、自然风光、主题乐园等多个种类,其中5A和4A景区占比超过40%。10万  为解决文物展示、修复空间严重不足而建设的故宫北院区项目,今年将动工建设,周边的商业、旅游、市政交通等服务配
期刊
抗击疫情之际,永乐文化启动了“惠而好我,攜手同行”的捐助行动。不仅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受赠,诸多艺术从业者也成了本次捐赠的受益者。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让人很暖心。  1月底2月初,很多人还处于春节假期中,而以服务于高端艺术领域的永乐文化却已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尽自己所能参与到这场“抗疫”行动中,永乐文化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先后召开两次紧急会议,最后决定通过国际市场和民用渠道采购一批口罩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些医者仁心的故事,令人动容。而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人力和物资,也让大众深刻体会到了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宝贵。必须承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医学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服务在不断进步。比如医保卡或医院联名卡,就是医院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见证之一,更是城乡医疗发展面貌的一种体现。工行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  1999年,工行黄石市分行发行了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该卡发行
期刊
1488年,高丽人崔溥遭遇了一场暴风雨,意外漂流到中国。天灾无情,我们有情,崔溥顺利与中国人交上了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总兵以豪华一人套餐款待崔溥。套餐荤素搭配:荤有猪肉、鸭子、鸡、鱼;素有胡桃、蔬菜、竹笋、豆腐;另有米饭、面条两份主食,席间还有酒和开胃枣子,不带一丝野气。  我国的美食经几千年演变,明朝饮食已经与现代餐饮非常接近。主流中餐的“朋友圈”非常文明,在汉文化中心,普通百姓日常餐桌
期刊
清雍正 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拍品  其实蝙蝠并不稀有。几十年前,北京的黄昏中还能经常见到它们翩翩起舞的身影。后来环境不断变化,它们才逐渐回到山洞和密林。  蝙蝠有个俗名叫燕别虎。燕是飞禽,虎是动物,飞鸟与动物集于一身,这是蝙蝠的特殊之处,万物生灵,独此一号。有意思的是,你说它是飞禽,它却长有四肢,是地道的翼手目哺乳动物;你说它是动物,却又生有双翅能飞。但不管怎么
期刊
风再起时:六件罕见的林风眠作品  笔者就职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有幸能在历届拍卖会见到林风眠大师原作。今年是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因为公司筹备纪念林风眠特别专场的征集,新发现的六件林风眠画作可以说前所未见。  这六件彩墨作品的上款人,也就是林风眠作画的受画人,是广东梅州林氏的叔祖、叔伯长辈。其中五件画作有明确的纪年,两件画在绢上的大幅作品尤其罕见。创作的时间分别在1929年、1932年,正是
期刊
开元通宝(左挑)背穿下月  大唐王朝,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社会,一个声誉八方、四海咸服的时期!那时,国家富足、百姓安康,丰衣足食。唐朝大部分时间铸行的是开元通宝钱,他们每月到底能挣多少枚开元通宝铜钱呢?这些铜钱能买到什么呢?当时百姓的幸福指标到底有多高?这里,我们以大诗人白居易为例,了解一下他的工资收入和薪金水平。  在中国古代,实行等级严格的的“秩禄”制度。“秩”是官秩,指是官位的高低;“禄
期刊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艺术行业而言,也是一场措手不及的“战役”。香港巴塞尔、Art Central、台北典亚艺博会等相继取消或延期;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等拍卖日程纷纷改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整个艺术行业都处于“停擺”的状态。  原本春暖花开的三月,在香港巴塞尔及其周边活动的带动下,艺术行业将迎来第一个旺季。但是今年,疫情对于艺术行业的影响已成为既定事实。不少业内人士
期刊
“请记住,我们隔离的只是病毒,而不是爱和心。”无论是在疫情严重的湖北,还是在其他地区,细心的人们发现,面对举国上下形势严峻的“抗疫战”,越来越多“艺”无反顾的身影开始投身其中、积极奔走,以他们的力所能及来为这个“不一般”的鼠年努力抹去阴霾,留下一个个关于慰藉和温情的故事。我在这里“比心”  202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这是武汉“封城”的第11天。  当晚20时20分,一场声势浩大的艺术事件悄
期刊
武汉市防治非典荣誉奖章,银质,副章上镌有“武汉市防治非典荣誉奖章”主题铭文,主章中间绘有黄鹤楼图景,刻有“众志成城、战胜非典”文字,背面铭文“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2003年8月,并有三位数字编号,标明“上海造币厂制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疫防疫工作中,湖北向来有着英雄的历史。  1952年,湖北省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卫生防疫委员会,翻开了当地卫生防疫事业崭新的一页。70年来,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