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山采蘼芜》全文基本由“旧人”与“故夫”的对话组成,两者看似处在平等對话的地位,实则是男权话语中心下男性对女性的声音的掩盖与地位的贬低。本文旨在从文本出发,分析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下,女性被压抑和附属于男性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上山采蘼芜》;男性话语中心;女性;
《上山采蘼芜》是一首弃妇诗,最早被收入《玉台新咏》,列于古诗类;《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作者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弃妇遭遇婚变再遇故夫的故事。表面上,“旧人”与故夫的对话是平等的,故夫为抛弃“旧人”而忏悔。但实际上,却是在男权话语中心下,男性从内心深处对女性的贬低,以及女性在以男权为主导的话语中心下的自我屈服。本文将透过文本分析潜藏在男权话语中心下的女性歧视,揭示女性的地位。
一、男性的话语霸权
本文采用了外聚焦的视角模式,叙述者客观的呈现外部环境和人物的行为、对话,而隐藏了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这就给文本增添了很多空白,也使人物处于“失语”状态。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我们信息的唯一来源。
叙述者首先创设了“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的场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单独平等“对话”的平台,“对话”也由此展开。将两人的“对话”进行分解,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模式。“旧人”问“新人”——“故夫”将“旧人”和“新人”作对比——“旧人”陈述被抛弃——“故夫”继续对比“旧人”和“新人”,并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从“对话”中,我们发现“故夫”没有正面回答“旧人”的问话,似乎更像是男性的个人独白。不管“旧人”说什么,“故夫”始终在以自我话语为中心,用一套规则来评判“旧人”和“新人”。而这套规则就是,“故夫”以“颜色”、“手爪”来评判女性的优劣。体现了在男权中心文化下,男性对理想女性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故夫将“新人”与“旧人”的对比时,提到“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缣和素同为绢,素白且细而缣黄,素贵于缣;织缣四丈,织素却有五丈余。由此故夫得出结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故夫直接用“新人”“旧人”所创造出的经济制品,缣和素来分别代“新人”和“旧人”。这种把女性“物化”,其实就隐含了社会文化规则对男性心理的塑造。也就是说,男性对女性的认识也是被男女共同构建的文化规则所要求的。尽管“故夫”反复对比“新人”与“旧人”,承认“新人不如故”,但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对女性的贬低。
实际上,叙述者打着“对话”的旗号宣读了男性的独白,男性以绝对权威的结论“审判”着女性,从而以男权话语中心遮蔽女性的平等权益。
二、女性的自我屈从
男权话语中心,不仅体现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对女性进行“审美规范”,而且体现在女性对男权话语中心的自我屈从。
当这对“旧人”与“故夫”重逢时,“旧人”主动先开口,打破沉寂的氛围。“新人复何如?”“旧人”直接把询问的焦点放在了“新人”身上。而且“复”字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你的新夫人又怎么样呢?”一方面,“旧人”对自己被抛弃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旧人”希望重新得到“故夫”的肯定。这一行为也从侧面展现了女性对男性给予的婚姻的依赖和对男权中心的认同。反过来细考一下,我们就不难明白“旧人”为什么会是两人中的主动者。在男女共同建构的社会规范下,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女性在这种社会规范下也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守着这套规范。所以当两人重逢时,“故夫”仍然保持着男性的威严,而“旧人”放下身段,主动前去问话。文本这一细节,实际上也隐含着男性的主体地位以及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生活状态。
在“旧人”仅有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她被“故夫”抛弃,她没有指责“故夫”,而只是在陈述她被抛弃不幸的遭遇。而且从“新人复何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两句话中,她也将自己与“新人”放在一起,而且似乎认为她被抛弃的命运是“新人”造成的。她将自己被男性抛弃的遭遇归结到了另一个女性身上,而从来没有想过她的遭遇是男性造成的。这也说明她仍是在维护男权中心。
三、女性整体的命运
在对话中,故夫将“新人”与“旧人”放在一起对比,旨在比较中突出“旧人”的好。其实这种对比作用已经发生了变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与“旧”具有相对性,那么“新人”和“旧人”的定义变得具有不确定性。“新人”与“旧人”其实都是取决于故夫的喜好和态度。当初,故夫抛弃“旧人”,迎娶“新人”;而现在,故夫认为“旧人”胜过“新人”,于是“旧人”变成了“新人”,“新人”又成了“旧人”。在“旧人”——“新人”的角色的互换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女性地位的卑微。所以说这里的对比作用已经发生了变质,因为从深层意义来说,它已经不是在突出“旧人”的勤劳美德,而是用“新人”和“旧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弃妇。表面上赞美“旧人”,实际上是在对女性进行贬低,展现了女性悲哀的处境。女性始终依附于男性,且逃脱不了被男性抛弃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在“新人”与“旧人”的对比中,即使是女性读者也普遍接受了“新人”胜过“旧人”的观念,忽视“新人”“旧人”同作为女性整体的凄惨命运。作者采用不带感情修饰的对话方式,表面上是客观呈现,让读者自己来评判,实则隐含着男权话语中心对理想女性的规范。读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为弃妇辩护的诗,通过展现“旧人”勤劳能干的美德,认为“旧人”胜过“新人”来为“旧人”鸣不平。当我们也在赞美“旧人”勤劳,认为她是一个好妻子时,其实我们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接受了作品灌输的理想女性的形象。勤劳贤良是一种男性要求或希望女性具有的美好品质,其实这本身就展现出了女性之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当我们认同“故夫”用“颜色”、“手爪”评判女性优劣时,我们就已经接受了这套对规则对女性的要求,我们也落入了男权思维的模式中。
《上山采蘼芜》中,叙述者看似在客观呈现“旧人”与“故夫”的对话,实则隐藏着,男权话语中心主导下,女性的声音被男性话语霸权所掩盖的悲哀处境。在男权话语中心下,女性被物化,被贬低,被规范。当然,这种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是在男女共同建构的男权话语中心下形成的。男性同样也受到这种两性共同建构的社会规范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康正果.风骚与艳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陵.玉台新咏[ 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1
关键词:《上山采蘼芜》;男性话语中心;女性;
《上山采蘼芜》是一首弃妇诗,最早被收入《玉台新咏》,列于古诗类;《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作者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弃妇遭遇婚变再遇故夫的故事。表面上,“旧人”与故夫的对话是平等的,故夫为抛弃“旧人”而忏悔。但实际上,却是在男权话语中心下,男性从内心深处对女性的贬低,以及女性在以男权为主导的话语中心下的自我屈服。本文将透过文本分析潜藏在男权话语中心下的女性歧视,揭示女性的地位。
一、男性的话语霸权
本文采用了外聚焦的视角模式,叙述者客观的呈现外部环境和人物的行为、对话,而隐藏了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这就给文本增添了很多空白,也使人物处于“失语”状态。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我们信息的唯一来源。
叙述者首先创设了“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的场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单独平等“对话”的平台,“对话”也由此展开。将两人的“对话”进行分解,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模式。“旧人”问“新人”——“故夫”将“旧人”和“新人”作对比——“旧人”陈述被抛弃——“故夫”继续对比“旧人”和“新人”,并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从“对话”中,我们发现“故夫”没有正面回答“旧人”的问话,似乎更像是男性的个人独白。不管“旧人”说什么,“故夫”始终在以自我话语为中心,用一套规则来评判“旧人”和“新人”。而这套规则就是,“故夫”以“颜色”、“手爪”来评判女性的优劣。体现了在男权中心文化下,男性对理想女性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故夫将“新人”与“旧人”的对比时,提到“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缣和素同为绢,素白且细而缣黄,素贵于缣;织缣四丈,织素却有五丈余。由此故夫得出结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故夫直接用“新人”“旧人”所创造出的经济制品,缣和素来分别代“新人”和“旧人”。这种把女性“物化”,其实就隐含了社会文化规则对男性心理的塑造。也就是说,男性对女性的认识也是被男女共同构建的文化规则所要求的。尽管“故夫”反复对比“新人”与“旧人”,承认“新人不如故”,但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对女性的贬低。
实际上,叙述者打着“对话”的旗号宣读了男性的独白,男性以绝对权威的结论“审判”着女性,从而以男权话语中心遮蔽女性的平等权益。
二、女性的自我屈从
男权话语中心,不仅体现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对女性进行“审美规范”,而且体现在女性对男权话语中心的自我屈从。
当这对“旧人”与“故夫”重逢时,“旧人”主动先开口,打破沉寂的氛围。“新人复何如?”“旧人”直接把询问的焦点放在了“新人”身上。而且“复”字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你的新夫人又怎么样呢?”一方面,“旧人”对自己被抛弃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旧人”希望重新得到“故夫”的肯定。这一行为也从侧面展现了女性对男性给予的婚姻的依赖和对男权中心的认同。反过来细考一下,我们就不难明白“旧人”为什么会是两人中的主动者。在男女共同建构的社会规范下,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女性在这种社会规范下也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守着这套规范。所以当两人重逢时,“故夫”仍然保持着男性的威严,而“旧人”放下身段,主动前去问话。文本这一细节,实际上也隐含着男性的主体地位以及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生活状态。
在“旧人”仅有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她被“故夫”抛弃,她没有指责“故夫”,而只是在陈述她被抛弃不幸的遭遇。而且从“新人复何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两句话中,她也将自己与“新人”放在一起,而且似乎认为她被抛弃的命运是“新人”造成的。她将自己被男性抛弃的遭遇归结到了另一个女性身上,而从来没有想过她的遭遇是男性造成的。这也说明她仍是在维护男权中心。
三、女性整体的命运
在对话中,故夫将“新人”与“旧人”放在一起对比,旨在比较中突出“旧人”的好。其实这种对比作用已经发生了变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与“旧”具有相对性,那么“新人”和“旧人”的定义变得具有不确定性。“新人”与“旧人”其实都是取决于故夫的喜好和态度。当初,故夫抛弃“旧人”,迎娶“新人”;而现在,故夫认为“旧人”胜过“新人”,于是“旧人”变成了“新人”,“新人”又成了“旧人”。在“旧人”——“新人”的角色的互换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女性地位的卑微。所以说这里的对比作用已经发生了变质,因为从深层意义来说,它已经不是在突出“旧人”的勤劳美德,而是用“新人”和“旧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弃妇。表面上赞美“旧人”,实际上是在对女性进行贬低,展现了女性悲哀的处境。女性始终依附于男性,且逃脱不了被男性抛弃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在“新人”与“旧人”的对比中,即使是女性读者也普遍接受了“新人”胜过“旧人”的观念,忽视“新人”“旧人”同作为女性整体的凄惨命运。作者采用不带感情修饰的对话方式,表面上是客观呈现,让读者自己来评判,实则隐含着男权话语中心对理想女性的规范。读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为弃妇辩护的诗,通过展现“旧人”勤劳能干的美德,认为“旧人”胜过“新人”来为“旧人”鸣不平。当我们也在赞美“旧人”勤劳,认为她是一个好妻子时,其实我们在无形之中就已经接受了作品灌输的理想女性的形象。勤劳贤良是一种男性要求或希望女性具有的美好品质,其实这本身就展现出了女性之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当我们认同“故夫”用“颜色”、“手爪”评判女性优劣时,我们就已经接受了这套对规则对女性的要求,我们也落入了男权思维的模式中。
《上山采蘼芜》中,叙述者看似在客观呈现“旧人”与“故夫”的对话,实则隐藏着,男权话语中心主导下,女性的声音被男性话语霸权所掩盖的悲哀处境。在男权话语中心下,女性被物化,被贬低,被规范。当然,这种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是在男女共同建构的男权话语中心下形成的。男性同样也受到这种两性共同建构的社会规范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康正果.风骚与艳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陵.玉台新咏[ 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