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本就像一条沉淀了各种石子的河流,语文教师的工作就是从河流里面精心挑选出学生最需要的石子。只有有选择的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益。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基本描写方法,不仅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也是学生作文训练关于如何写活人物所必备的方法。抓住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点,来填充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真正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关键词:合理选择;兴趣;平等对话;人物形象;塑造人物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童话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
(4)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喜欢看童话吗?你们小时候都读过或听过哪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1: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豌豆公主》……
生2:我想给大家分享的童话故事是《青蛙王子》……
【话音刚落,已有半数学生举手,各自讲述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对童话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于是顺势导入课文。】
师: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
【板书标题《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引诱下,学生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学生活动,感知内容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2~4段):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5~22段):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32段):游行穿新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33~36段):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章提取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筛选信息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排演课本剧。
内容提示:根据文中“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笑新装”五个主要情节,选取你们组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演员提示:每个组确定所选情节后,先选出该情节的主要人物的扮演者,其余人物由该小组剩下人员扮演,争取全组参与。
(学生在充分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人物特征的情况下,出色的排演了课本剧。)
师:感谢刚才为大家倾情表演的各位同学,从你们出色的演出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课本的认真研读,我知道你们已经充分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将学生的读与演相结合,以读促悟,以动促悟,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当中,深刻领会文章的内容,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析人物,学习方法
师:文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根据文中相应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研究讨论,积极发言。)
生1:我要分析皇帝这个人物形象。在文章开头写道:“他既不关心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去炫耀一下他的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度表现出皇帝喜欢新装的爱好,也反映了他是一个爱慕虚荣而又昏庸无能的皇帝。
师:很好!文章中描写皇帝的还有很多处,谁来补充?
生2:在第五段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展现了皇帝既渴望看新衣,又害怕自己看不见的纠结心理,我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又缺乏自信的皇帝。在皇帝穿新装的部分,有两处动作描写,如“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这里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自欺欺人,如跳梁小丑般的皇帝。
生3:我还想补充关于皇帝人物形象分析的。在文章的最后,当小孩子揭穿骗局,百姓对皇帝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时候。作者对皇帝进行了精彩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面对着明显的事实,皇帝有点害怕承受自己受骗的事实,因此他有点发抖。可是他仍要故作镇定,摆出骄傲的神气,将谎言进行到底,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内心很脆弱,虚伪至极,善于自欺欺人的皇帝。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一个昏庸无能,爱慕虚荣,虚伪自私,内心脆弱,缺乏自信,善于自欺欺人的皇帝便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生4:我要分析的人物是被皇帝派去看新装的老大臣。“‘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还有第10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将老大臣看新装之前暗自祈祷,看新装时极力遮掩的虚伪心态展现出来。“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这里是动作描写,通过写老大臣瞪眼睛的动作,写出了老大臣看不见,却极力想看見新装的情态。还有文章第12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老大臣的欺上瞒下,虚伪狡猾。
师:被派去看新装的还有官员?谁来分析。 生5:主要是在第17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虚伪、不敢说真话的官员形象。
生6:我喜欢里面的小孩,虽然只有一句语言描写,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天真质朴,他的勇敢。
生7:我觉得里面的两个骗子,也刻画地很好。如第2段骗子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实则暗示了新衣的欺骗性。但这块具有神奇功能的布,却恰恰逢迎了皇帝的心,体现出了骗子的阴险狡诈……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强烈兴趣地激励下,产生了自主钻研的渴望。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语句,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4.理解文章主旨,拓展学生思维
师:骗子的骗局并不高明,但却骗到了众人,上至皇帝,下至官员和百姓。为何故事的结局要让一个小孩子拆穿骗局?
生8:成人们害怕自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有所顾忌,所以不敢说真话,活在一個充满欺骗的虚假世界中。而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可以真实的活着。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要真实的生活。
师:文学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遇见过类似的骗局吗?如果遇见了,你会怎么做?
(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表示会像文中的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自己的原则。)
【根据课文一个关键性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结出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由课内向生活延伸,由学习向教育延伸,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学习本文的人文目的。】
四、教学反思
首先,我坚持了“以学论教”和“有选择就有效益”的原则。回顾以往对本课的教学,大多数老师会列出一系列问题笼统地抛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测试课。语文课堂的教学,给学生抛出问题是理所当然,但若不加以选择,便容易让学生学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标看似清晰,实则模糊;语文教学的内容看似只有各自成篇的课文,实则是多元的、广泛的。只有有选择的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益。在认真研读了文本之后,我发现本课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很有学习的价值。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基本描写方法,不仅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也是学生作文训练关于如何写活人物所必备的方法。于是我抓住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点,来填充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我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真正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其次,我坚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及“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指导学生的阅读,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谈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然后,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感知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喜欢的情节排演课本剧,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更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自然会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分析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老师应该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我的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分析和体会为主,以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为辅,学生们在强烈兴趣的激励下,做到了以文本为中介与老师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应有的放矢,学应得之所求”。
关键词:合理选择;兴趣;平等对话;人物形象;塑造人物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童话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
(4)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喜欢看童话吗?你们小时候都读过或听过哪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1: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豌豆公主》……
生2:我想给大家分享的童话故事是《青蛙王子》……
【话音刚落,已有半数学生举手,各自讲述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对童话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于是顺势导入课文。】
师: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
【板书标题《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引诱下,学生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学生活动,感知内容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2~4段):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5~22段):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32段):游行穿新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33~36段):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章提取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筛选信息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排演课本剧。
内容提示:根据文中“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笑新装”五个主要情节,选取你们组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演员提示:每个组确定所选情节后,先选出该情节的主要人物的扮演者,其余人物由该小组剩下人员扮演,争取全组参与。
(学生在充分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人物特征的情况下,出色的排演了课本剧。)
师:感谢刚才为大家倾情表演的各位同学,从你们出色的演出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课本的认真研读,我知道你们已经充分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将学生的读与演相结合,以读促悟,以动促悟,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当中,深刻领会文章的内容,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析人物,学习方法
师:文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根据文中相应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研究讨论,积极发言。)
生1:我要分析皇帝这个人物形象。在文章开头写道:“他既不关心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去炫耀一下他的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度表现出皇帝喜欢新装的爱好,也反映了他是一个爱慕虚荣而又昏庸无能的皇帝。
师:很好!文章中描写皇帝的还有很多处,谁来补充?
生2:在第五段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展现了皇帝既渴望看新衣,又害怕自己看不见的纠结心理,我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又缺乏自信的皇帝。在皇帝穿新装的部分,有两处动作描写,如“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这里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自欺欺人,如跳梁小丑般的皇帝。
生3:我还想补充关于皇帝人物形象分析的。在文章的最后,当小孩子揭穿骗局,百姓对皇帝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时候。作者对皇帝进行了精彩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面对着明显的事实,皇帝有点害怕承受自己受骗的事实,因此他有点发抖。可是他仍要故作镇定,摆出骄傲的神气,将谎言进行到底,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内心很脆弱,虚伪至极,善于自欺欺人的皇帝。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一个昏庸无能,爱慕虚荣,虚伪自私,内心脆弱,缺乏自信,善于自欺欺人的皇帝便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生4:我要分析的人物是被皇帝派去看新装的老大臣。“‘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还有第10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将老大臣看新装之前暗自祈祷,看新装时极力遮掩的虚伪心态展现出来。“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这里是动作描写,通过写老大臣瞪眼睛的动作,写出了老大臣看不见,却极力想看見新装的情态。还有文章第12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老大臣的欺上瞒下,虚伪狡猾。
师:被派去看新装的还有官员?谁来分析。 生5:主要是在第17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虚伪、不敢说真话的官员形象。
生6:我喜欢里面的小孩,虽然只有一句语言描写,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天真质朴,他的勇敢。
生7:我觉得里面的两个骗子,也刻画地很好。如第2段骗子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实则暗示了新衣的欺骗性。但这块具有神奇功能的布,却恰恰逢迎了皇帝的心,体现出了骗子的阴险狡诈……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强烈兴趣地激励下,产生了自主钻研的渴望。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语句,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4.理解文章主旨,拓展学生思维
师:骗子的骗局并不高明,但却骗到了众人,上至皇帝,下至官员和百姓。为何故事的结局要让一个小孩子拆穿骗局?
生8:成人们害怕自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有所顾忌,所以不敢说真话,活在一個充满欺骗的虚假世界中。而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可以真实的活着。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要真实的生活。
师:文学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遇见过类似的骗局吗?如果遇见了,你会怎么做?
(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表示会像文中的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自己的原则。)
【根据课文一个关键性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结出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由课内向生活延伸,由学习向教育延伸,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学习本文的人文目的。】
四、教学反思
首先,我坚持了“以学论教”和“有选择就有效益”的原则。回顾以往对本课的教学,大多数老师会列出一系列问题笼统地抛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测试课。语文课堂的教学,给学生抛出问题是理所当然,但若不加以选择,便容易让学生学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标看似清晰,实则模糊;语文教学的内容看似只有各自成篇的课文,实则是多元的、广泛的。只有有选择的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益。在认真研读了文本之后,我发现本课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很有学习的价值。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基本描写方法,不仅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也是学生作文训练关于如何写活人物所必备的方法。于是我抓住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点,来填充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我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真正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其次,我坚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及“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指导学生的阅读,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谈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然后,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感知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喜欢的情节排演课本剧,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更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自然会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分析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老师应该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我的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分析和体会为主,以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为辅,学生们在强烈兴趣的激励下,做到了以文本为中介与老师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应有的放矢,学应得之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