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实施激励性评价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学生害怕作文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我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立足于作文课堂教学并尝试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以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评价为抓手,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习作兴趣及习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我要写”和在写作的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步入高年级的学生,接触到新老师,刚开始作文时,热情很高,想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老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评价。我在教学时,就曾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或早读时间,把每位同学作文中最亮点读给大家听。有时,同学们作文写得好了,就可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来评读。这时候,学生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唯恐把自己的漏掉了。如写《我的同学》这篇习作时,翟文静同学善于抓住人物特点来写,“我有一位同学,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小男孩。一副瓜子脸,小小的嘴巴,玲珑剔透的眼睛,性格开朗,善于思考。他什么科目都不错,特别是数学,不管什么问题都回答得十分棒,考分总是比谁都高,但就爱开玩笑。”读完后让学生猜一猜她写的谁,同学们的兴趣很浓,跃跃欲试,都希望展示自己的习作。对于学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提倡“蹲下来”看学生作文。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我班级中有一位孩子,我是通过一次《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才知道他的母亲因家庭原因离家出走了,在这之前我对他真得不太了解,他在文中热切的呼唤他的爷爷能和他的爸爸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和谐,让他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我针对习作对他进行了表扬,肯定他能写出真话,并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爱。之后我拿着他的习作与他的爷爷进行了交流,让他的爷爷知道孩子的心声。没想到我这一做法真的很有效,后来据他说,他家的变化很大,我听后很欣慰。因此,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瞎编乱造的太多了。作文不能不写,老师逼急了就按照作文选上的文章内容,改头换面,胡编乱造,所以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一写难忘的事就是扶盲爷爷过马路,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或半路上捡钱包,根本写不出有个性的事来。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孩子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孩子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水平高”。有的老师用“优、良、中、差”下评定,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大多数孩子在“写作基础太差,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实践证明: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持之以恒,让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我要写”和在写作的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步入高年级的学生,接触到新老师,刚开始作文时,热情很高,想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老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评价。我在教学时,就曾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或早读时间,把每位同学作文中最亮点读给大家听。有时,同学们作文写得好了,就可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来评读。这时候,学生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唯恐把自己的漏掉了。如写《我的同学》这篇习作时,翟文静同学善于抓住人物特点来写,“我有一位同学,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小男孩。一副瓜子脸,小小的嘴巴,玲珑剔透的眼睛,性格开朗,善于思考。他什么科目都不错,特别是数学,不管什么问题都回答得十分棒,考分总是比谁都高,但就爱开玩笑。”读完后让学生猜一猜她写的谁,同学们的兴趣很浓,跃跃欲试,都希望展示自己的习作。对于学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提倡“蹲下来”看学生作文。
二、评价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我班级中有一位孩子,我是通过一次《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才知道他的母亲因家庭原因离家出走了,在这之前我对他真得不太了解,他在文中热切的呼唤他的爷爷能和他的爸爸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和谐,让他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我针对习作对他进行了表扬,肯定他能写出真话,并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爱。之后我拿着他的习作与他的爷爷进行了交流,让他的爷爷知道孩子的心声。没想到我这一做法真的很有效,后来据他说,他家的变化很大,我听后很欣慰。因此,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瞎编乱造的太多了。作文不能不写,老师逼急了就按照作文选上的文章内容,改头换面,胡编乱造,所以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一写难忘的事就是扶盲爷爷过马路,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或半路上捡钱包,根本写不出有个性的事来。
三、评价欣赏学生习作,激发习作动机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孩子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孩子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水平高”。有的老师用“优、良、中、差”下评定,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大多数孩子在“写作基础太差,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实践证明: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持之以恒,让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