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湖南卫视的威风英雄节目中,年仅23岁的南京参赛选手崔黎娟凭借其独特的手指书法技艺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同场竞技的还有踢毽子如影随行的穆丹,取得了威风“七剑”中的一把剑。虽然,这只是诸多如“超女、材女、梦想中国、激情60秒”等娱乐性节目中的一种,却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选手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只有当那些选手的才能是独特的,是别人不能取代时,最终才能脱颖而出。
无独有偶,上次去听一个台湾教育专家讲授关于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她其中提出要在孩子成年之前,学会一项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因为,专家才会是最终的赢家。就象崔黎娟一样,在今年2月16日,就获得了中国书画一级书画师证书,成为了最年轻的指书画家;而现在主修计算机的崔黎娟,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名年轻会员。显然,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无疑增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记得在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颁奖会上,当记者问及“做得好是否怕别人嫉妒”时,其中的一位企业家回答的很精彩:当你比别人强一点点时,别人会嫉妒你;当你比别人强一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当你比别人强一大段时,别人就会向你靠齐,好比微软这样一流的企业一样,做出的多被奉为业界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在卖产品。这说明,如果你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要超出别人很多,抑或你能持续的比别人强一点点。
那么,如何持续保持优势,从而让自已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得彻底的。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个综合素质的竞争,除了拥有专业性技能外,还包含着另外几个重要因素。 其一,养成一个良好的做人、做事和生活习惯。经研究表明:当某件事有效重复21次时,就会成为习惯,210次有效重复就会成为专业,2100次有效重复就会成为专家。专家才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才会在同行竞争中,凸现差异化,才能拔得头筹。要成为专家,则与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毕竟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速成,但习惯却需要长期细节的积累和孕育。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不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注重品德素养和自我认知。如果说有了好的习惯就是成功开始的话,那么个人品质的优劣,就决定了他是否能出人头地,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教育专家卢勤曾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的好习惯。倘若一个人技能很强,但是品德很差,也许他对社会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对社会的贡献。佛家讲内外双修,其中对内修炼就是要不断的审视自我,加强自我行为的约束。“凡有不顺,皆求诸己”,讲的就是要不断的反省自我,该加上什么,又该减去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其实,在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怀才不遇”的人,究其原因,一定与其诚信、品质及处世方式等有关。毕竟,在德和才两者进行选择时,企业更偏向于德才兼备的人;而有才无德的,必然被企业和社会所不容。
实际上,在职场中只有那些具备“专业+职业+敬业+品质”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胜出,而其中的品德是一个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其三,不断的再生学习能力。据媒体报道,今年的4月19日,吴士宏将其持有的TCL集团1008万股股份,分别转让给TCL高管,不再持有TCL的股份。事后有专家评论,从1999年,她从微软中国总经理位置上退下来时,本来有很多时机找时间补充个人知识体系的不足,也很多次错过出国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这个程度上讲,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可见,在变化纷繁的时代,只有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增加自我内存,才能在职场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增强自我免疫力,并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国内的一位专家曾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过三段论:第一阶段是靠自己做的岗位挣钱;第二阶段靠自己掌握的知识赚钱;第三阶段是靠自己的智慧赚钱。据说有位培训讲师非常超群,为某电器企业一年授课12次,获得80万的“出场”费,并非其能力完全如此,势必与其自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与其个人品牌的长期经营有关。虽然,赚钱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只是作为衡量的标准。
其五,良好的人脉维护和环境经营能力。人际关系维护和经营自我生存环境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职业化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数据表明,智商只占成功要素的30%,其他的70%在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其中就包含着很强的人际关系维护能力,特别是在讲究“情、理、法”的中国,并且层次越高,对情商的要求越高。只有那些能不断整合外部资源,经营好人脉关系,不断扩大自我外存的人,才能持续成功。
由此及彼,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使之基业常青,这是个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无独有偶,上次去听一个台湾教育专家讲授关于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她其中提出要在孩子成年之前,学会一项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因为,专家才会是最终的赢家。就象崔黎娟一样,在今年2月16日,就获得了中国书画一级书画师证书,成为了最年轻的指书画家;而现在主修计算机的崔黎娟,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名年轻会员。显然,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无疑增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记得在2005年度经济风云人物颁奖会上,当记者问及“做得好是否怕别人嫉妒”时,其中的一位企业家回答的很精彩:当你比别人强一点点时,别人会嫉妒你;当你比别人强一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当你比别人强一大段时,别人就会向你靠齐,好比微软这样一流的企业一样,做出的多被奉为业界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在卖产品。这说明,如果你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要超出别人很多,抑或你能持续的比别人强一点点。
那么,如何持续保持优势,从而让自已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得彻底的。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个综合素质的竞争,除了拥有专业性技能外,还包含着另外几个重要因素。 其一,养成一个良好的做人、做事和生活习惯。经研究表明:当某件事有效重复21次时,就会成为习惯,210次有效重复就会成为专业,2100次有效重复就会成为专家。专家才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才会在同行竞争中,凸现差异化,才能拔得头筹。要成为专家,则与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毕竟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速成,但习惯却需要长期细节的积累和孕育。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不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注重品德素养和自我认知。如果说有了好的习惯就是成功开始的话,那么个人品质的优劣,就决定了他是否能出人头地,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教育专家卢勤曾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的好习惯。倘若一个人技能很强,但是品德很差,也许他对社会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对社会的贡献。佛家讲内外双修,其中对内修炼就是要不断的审视自我,加强自我行为的约束。“凡有不顺,皆求诸己”,讲的就是要不断的反省自我,该加上什么,又该减去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其实,在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怀才不遇”的人,究其原因,一定与其诚信、品质及处世方式等有关。毕竟,在德和才两者进行选择时,企业更偏向于德才兼备的人;而有才无德的,必然被企业和社会所不容。
实际上,在职场中只有那些具备“专业+职业+敬业+品质”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胜出,而其中的品德是一个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其三,不断的再生学习能力。据媒体报道,今年的4月19日,吴士宏将其持有的TCL集团1008万股股份,分别转让给TCL高管,不再持有TCL的股份。事后有专家评论,从1999年,她从微软中国总经理位置上退下来时,本来有很多时机找时间补充个人知识体系的不足,也很多次错过出国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这个程度上讲,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可见,在变化纷繁的时代,只有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增加自我内存,才能在职场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增强自我免疫力,并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国内的一位专家曾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过三段论:第一阶段是靠自己做的岗位挣钱;第二阶段靠自己掌握的知识赚钱;第三阶段是靠自己的智慧赚钱。据说有位培训讲师非常超群,为某电器企业一年授课12次,获得80万的“出场”费,并非其能力完全如此,势必与其自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与其个人品牌的长期经营有关。虽然,赚钱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只是作为衡量的标准。
其五,良好的人脉维护和环境经营能力。人际关系维护和经营自我生存环境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职业化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数据表明,智商只占成功要素的30%,其他的70%在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其中就包含着很强的人际关系维护能力,特别是在讲究“情、理、法”的中国,并且层次越高,对情商的要求越高。只有那些能不断整合外部资源,经营好人脉关系,不断扩大自我外存的人,才能持续成功。
由此及彼,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使之基业常青,这是个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