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完成任务指令”为写作的第一要务,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有任务,有要求,综合性强。因此,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特征入手进行审题立意,较为科学、稳妥。
一、由“任务”带动审题立意
1.对象性任务
在上述题例中,对象有两个。一是“不同想法”:小云的想法是集体协商,小宏的想法是爱心帮助,小腾的想法是鼓励创新。由于题目中有“你倾向于哪一种”的限制,所以三者之中必须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不含糊,不折中。二是“如果你是老师、企业家或家长”:这是身份对象驱动任务,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种身份,不能选择别的身份或不表明身份。身份驱动,是对象性任务;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视角,也代表着不同的论证角度。题目提供了三种身份选择,就是驱动考生转换角色,让考生懂得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考生必须结合具体身份来进行思辨和论述。如果考生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老师、企业家或家长),只是泛泛而谈,就属于偏离题意。
2.观点性任务
在明确“对象性任务”的基础上,考生要旗帜鲜明地回答自己赞同或支持哪一种想法,为什么支持这种想法,即所谓的立意,或者说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一般要用一个因果复句来呈现,如2016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可以这样表明自己的选择:“因为课堂有效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社会生活实践又会受到种种限制,所以,我认为课外大量阅读才是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明确观点,旨在解决对题目的思考与选择的指令性任务。
3.内容性任务
内容性任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任务,是审题立意的核心与制胜的关键。完成这一任务,考生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是一件什么事?②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③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哪些?④你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如何?⑤你的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考生在明确这几个问题之后,在内容上还务必注意几点:第一,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理,在阐述自己观点时需要进行多维度比较说理,对别的观点或理由不能全盘否定,这样才能做到逻辑严密;切忌脱离材料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以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二,考生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拓展时要以内容性任务为原点进行适当辐射,防止空想臆断,难以掌控,一发而不可收。第三,考生写作时要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如语言的优势、阅读的优势、认识问题的优势等。审题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紧扣作文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进行写作。泛泛而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大忌,考生不能写着写着就回到材料作文的写作老路上去。
4.文体性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都有“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等任务性字眼。题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寫作文体,但从这些“任务”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应该写成议论文。
二、由“要求”带动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都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的要求。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它提醒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思考和完成三个任务:材料的内容是什么?材料的含意是什么?怎样做到综合?
1.从“内容及含意”入手
就题例而言,要从小云、小宏和小腾三个人物的角度入手,想清楚他们在奖金分配上各自所持的观点的内容和含意是什么。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晶,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这种想法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这里的“合理分配”是在三人内部的合理分配;二是“合理分配”的基础是集体成果;三是“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考生如果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从“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合理分配”“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小宏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其含意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围绕“友善”“帮助”“爱心”进行阐述。小腾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其含意是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不难看出,小腾的方案更有价值。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在“鼓励创新”上做文章。
2.从“综合”入手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别于以往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2015年全国卷作文首次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调整为“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一措辞用语的变化体现出全国卷作文对材料的综合理解、整体把握较之以往更为强调和重视。因此,考生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主体事件,把握核心话题,勿走以往“抓个别词句便立意行文”的写作老路。
题例中的核心对象是“三人的不同想法”,所谓的“不同想法”,是在“奖金分配”方面的不同想法。也就是说,核心话题是“奖金分配方案”,而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友善、创新等都是“奖金分配方案”的原因层面的细化。如果考生不能就事论理,抛弃“奖金分配”这一前提,谈“创新”或“协作”,文章就偏离题意了。
一、由“任务”带动审题立意
1.对象性任务
在上述题例中,对象有两个。一是“不同想法”:小云的想法是集体协商,小宏的想法是爱心帮助,小腾的想法是鼓励创新。由于题目中有“你倾向于哪一种”的限制,所以三者之中必须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不含糊,不折中。二是“如果你是老师、企业家或家长”:这是身份对象驱动任务,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种身份,不能选择别的身份或不表明身份。身份驱动,是对象性任务;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视角,也代表着不同的论证角度。题目提供了三种身份选择,就是驱动考生转换角色,让考生懂得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考生必须结合具体身份来进行思辨和论述。如果考生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老师、企业家或家长),只是泛泛而谈,就属于偏离题意。
2.观点性任务
在明确“对象性任务”的基础上,考生要旗帜鲜明地回答自己赞同或支持哪一种想法,为什么支持这种想法,即所谓的立意,或者说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一般要用一个因果复句来呈现,如2016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可以这样表明自己的选择:“因为课堂有效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社会生活实践又会受到种种限制,所以,我认为课外大量阅读才是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明确观点,旨在解决对题目的思考与选择的指令性任务。
3.内容性任务
内容性任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任务,是审题立意的核心与制胜的关键。完成这一任务,考生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是一件什么事?②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③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哪些?④你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如何?⑤你的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考生在明确这几个问题之后,在内容上还务必注意几点:第一,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理,在阐述自己观点时需要进行多维度比较说理,对别的观点或理由不能全盘否定,这样才能做到逻辑严密;切忌脱离材料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以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二,考生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拓展时要以内容性任务为原点进行适当辐射,防止空想臆断,难以掌控,一发而不可收。第三,考生写作时要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如语言的优势、阅读的优势、认识问题的优势等。审题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紧扣作文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进行写作。泛泛而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大忌,考生不能写着写着就回到材料作文的写作老路上去。
4.文体性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都有“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等任务性字眼。题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寫作文体,但从这些“任务”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应该写成议论文。
二、由“要求”带动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都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的要求。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它提醒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思考和完成三个任务:材料的内容是什么?材料的含意是什么?怎样做到综合?
1.从“内容及含意”入手
就题例而言,要从小云、小宏和小腾三个人物的角度入手,想清楚他们在奖金分配上各自所持的观点的内容和含意是什么。小云认为荣誉是三人集体合作的结晶,表示要一起协商,合理分配奖金。这种想法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这里的“合理分配”是在三人内部的合理分配;二是“合理分配”的基础是集体成果;三是“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考生如果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从“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合理分配”“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小宏决定把自己的那部分奖金让给小腾,帮助小腾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其含意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围绕“友善”“帮助”“爱心”进行阐述。小腾建议大家把奖金都拿出来,设立创新驱动基金,其含意是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活动,不难看出,小腾的方案更有价值。如果考生选择了这个点,就应该在“鼓励创新”上做文章。
2.从“综合”入手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别于以往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2015年全国卷作文首次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调整为“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一措辞用语的变化体现出全国卷作文对材料的综合理解、整体把握较之以往更为强调和重视。因此,考生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主体事件,把握核心话题,勿走以往“抓个别词句便立意行文”的写作老路。
题例中的核心对象是“三人的不同想法”,所谓的“不同想法”,是在“奖金分配”方面的不同想法。也就是说,核心话题是“奖金分配方案”,而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友善、创新等都是“奖金分配方案”的原因层面的细化。如果考生不能就事论理,抛弃“奖金分配”这一前提,谈“创新”或“协作”,文章就偏离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