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有人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数学教师应当掌握这样的手段,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数学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增添潜力。本文即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57-01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目前的能力,利用情境、问题、活动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获得应有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心理,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1.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而启发的过程往往需要构建情景,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导向性或疑惑性的问题,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完成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表象,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是独立开展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进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将其解决。
(3)发散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在思维高度发散的状况下,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这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现代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2.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构建真实情境,以生活经验进行启发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启发式教学的难点在于“启发”,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要让启发过程简短而有效,从而突出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所以构建情境就成为了数学教师最常用的启发手段,通过以学生角度的情境再现,就能轻松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这节课时,本身这节课就贴近实际,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就恰巧利用了构建情境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学习。首先,我在上课时和学生们说到:“同学们,为了庆祝上个月我们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称号,老师决定给大家一个奖励,我派咱们的班长前去买礼物,发现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40元一个,咱们班一共30位同学,而我给了班长800元,为了保证每一个同学都有奖品,现在班长不知道该怎么买了,大家可以帮帮他吗?”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实际问题与学生产生了关联,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和迫切感,在我提出问题后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并且在利用所学方程思想的帮助下,最终得到了答案。这就是利用构建情境的方法,完成启发式教学的过程。
(2)设置引导问题,以学生疑惑进行启发
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更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要依据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启发,所以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表内除法(二)”这一课时,在学生们掌握了简单的除法运算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我就会提出一个问题:“4辆车可以坐8个人,那7辆车可以坐几个人呢?”学生们刚刚学会了基础的除法,在遇到这个问题时,一瞬间就被难住了,而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能力,便再次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4辆车可以坐8个人,那一辆车可以坐几个人呢?”学生们在听到这个问题时,同时就受到了启发,从而得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3)开展数学活动,以实践动手进行启发
除了以上两种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活动,以实际动手的过程,对学生做出启示,让他们在看到教师的行为后,就能产生相应的思考和创新。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π”的存在,我在课上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们使用硬纸板和圆规画一个圆,并且将其剪下,然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直尺,量出圆的周长。在学生们束手无措的时候,我就会故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一条绳子来测量自己的腰围,学生们看到我的动作,立刻想到了解决方案,有的学生利用绳子,先圈出圆的周长再进行测量;有的则直接使用圆板在直尺上滚动,也同样得到了圆的周长。这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实际动手启发学生的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确实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掌握必要的策略,通过构建真实情境、设置引导问题或者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顺利进入學习的状态,产生主动思考并消除难题的想法,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铺垫好通往未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林杏香.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2)
[2]马光俊.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存阅刊,2017(17)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57-01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目前的能力,利用情境、问题、活动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获得应有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心理,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1.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而启发的过程往往需要构建情景,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导向性或疑惑性的问题,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完成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表象,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是独立开展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进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疑问,并且将其解决。
(3)发散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在思维高度发散的状况下,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这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现代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2.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构建真实情境,以生活经验进行启发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启发式教学的难点在于“启发”,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要让启发过程简短而有效,从而突出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所以构建情境就成为了数学教师最常用的启发手段,通过以学生角度的情境再现,就能轻松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这节课时,本身这节课就贴近实际,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就恰巧利用了构建情境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学习。首先,我在上课时和学生们说到:“同学们,为了庆祝上个月我们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称号,老师决定给大家一个奖励,我派咱们的班长前去买礼物,发现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40元一个,咱们班一共30位同学,而我给了班长800元,为了保证每一个同学都有奖品,现在班长不知道该怎么买了,大家可以帮帮他吗?”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实际问题与学生产生了关联,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和迫切感,在我提出问题后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并且在利用所学方程思想的帮助下,最终得到了答案。这就是利用构建情境的方法,完成启发式教学的过程。
(2)设置引导问题,以学生疑惑进行启发
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更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要依据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启发,所以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表内除法(二)”这一课时,在学生们掌握了简单的除法运算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我就会提出一个问题:“4辆车可以坐8个人,那7辆车可以坐几个人呢?”学生们刚刚学会了基础的除法,在遇到这个问题时,一瞬间就被难住了,而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能力,便再次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4辆车可以坐8个人,那一辆车可以坐几个人呢?”学生们在听到这个问题时,同时就受到了启发,从而得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3)开展数学活动,以实践动手进行启发
除了以上两种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活动,以实际动手的过程,对学生做出启示,让他们在看到教师的行为后,就能产生相应的思考和创新。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π”的存在,我在课上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们使用硬纸板和圆规画一个圆,并且将其剪下,然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直尺,量出圆的周长。在学生们束手无措的时候,我就会故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一条绳子来测量自己的腰围,学生们看到我的动作,立刻想到了解决方案,有的学生利用绳子,先圈出圆的周长再进行测量;有的则直接使用圆板在直尺上滚动,也同样得到了圆的周长。这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实际动手启发学生的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确实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掌握必要的策略,通过构建真实情境、设置引导问题或者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顺利进入學习的状态,产生主动思考并消除难题的想法,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铺垫好通往未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林杏香.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2)
[2]马光俊.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存阅刊,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