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重点阐述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小学德育教学中
现如今,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在转变。但目前大家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等各个方面还不是很了解,而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只重视文化课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不仅要对学生做好文化课内容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1 与学生家长加强交流沟通
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爷爷、奶奶都比较宠爱,从而就渐渐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不尊重长辈,比较任性、刁蛮等等。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教师需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而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品质与家长密不可分。同时,教师还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等,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并与学生的监护人多多交流沟通,让家长多多配合班主任教育工作,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1]。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方面,可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小学生在班级组织的心理教育教育活动中互相探讨关心、关注等方面的话题;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关心,这样就能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让小学生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对他人进行帮助等等。还可以对小学生开展感恩、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奋发图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园文化作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而共青团、少先队等可以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文化活动中[2],或者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感恩父母”等方面的活动,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同时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还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地方,在小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然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在讲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讲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这个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后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谦虚的道理,使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
4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面,所以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而我国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区分上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总是用高年级的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这样就使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总是搬出各种规范性、纪律性,还对学生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叛逆、抵抗的情绪[3]。
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与学生能够平等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必须要能做到一视同仁。如果发现班级里的哪个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班风,不断的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同时,让学生也要学会反思,其实在反思过程中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表现,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减少各种矛盾问题,帮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甚至可以从家庭、社会、校园等方面不断的关注学生性格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7-278.
[2]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4-14.
[3]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小学德育教学中
现如今,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在转变。但目前大家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等各个方面还不是很了解,而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只重视文化课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不仅要对学生做好文化课内容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1 与学生家长加强交流沟通
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爷爷、奶奶都比较宠爱,从而就渐渐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不尊重长辈,比较任性、刁蛮等等。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教师需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而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品质与家长密不可分。同时,教师还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等,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并与学生的监护人多多交流沟通,让家长多多配合班主任教育工作,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1]。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方面,可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小学生在班级组织的心理教育教育活动中互相探讨关心、关注等方面的话题;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关心,这样就能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让小学生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对他人进行帮助等等。还可以对小学生开展感恩、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奋发图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园文化作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而共青团、少先队等可以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文化活动中[2],或者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感恩父母”等方面的活动,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同时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还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地方,在小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然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在讲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讲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这个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后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谦虚的道理,使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
4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面,所以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而我国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区分上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总是用高年级的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这样就使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总是搬出各种规范性、纪律性,还对学生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叛逆、抵抗的情绪[3]。
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与学生能够平等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必须要能做到一视同仁。如果发现班级里的哪个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班风,不断的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同时,让学生也要学会反思,其实在反思过程中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表现,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减少各种矛盾问题,帮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甚至可以从家庭、社会、校园等方面不断的关注学生性格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7-278.
[2]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4-14.
[3]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