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让人感觉不到在受教育。将其理论延伸开,是如沐春风般的和谐教学关系。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人文性质,是实施这一教育理念的纲领性文件及重要保障。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能量发挥空间,并且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扩大空间,大胆尝试并总结新的经验教法。当今提倡创建和谐社会。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教师和同学之间是猫与老鼠的关系,和谐二字无法用到课堂教学及师生关系中。为此,我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课标精神,联系当前社会和教学实际问题,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和谐教学,并贯穿于教学中,收到较好效果。
实施“和谐教学”,可分三个步骤:
一、教师自身和谐的建立
1.平和心态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美术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美术是一种塑造心灵的艺术,它使每个参与者在朝圣中洗涤尘土,升华精神。以往对美育的忽略,已使我们品味了国民素质低下的苦涩。我们曾是一个崇尚艺术的民族——我们有过诸子百家、楚辞屈骚、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词元曲。浩若烟海的书法渊流,星罗棋布遍于各地的建筑和壁画神窟,而如今,有多少人品得了中国书画的轻描淡写、中国古韵的余音绕梁?而这种艺术精神的提升,是我们艺术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美术教师就是那个传播美的使者,我们需要一批有良好禀赋和高尚精神境界的教师人才。
《论语》中讲,孔夫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儒家一贯推崇的平和态度,放到今天的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除人与人、人与自然物和谐,最关键的我认为是内心的“和谐”。只有身心和谐,才能完善自身人格。首先应该热爱美术教育,抵御外界的诱惑,保持平静的心态。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了长远发展,美术知识技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与美术相关的就业及从业机会越来越多。面对高薪保持平和心态,面对同事、同行的升迁我们也要保持平和心态。平和心态是内心和谐的基础,是和谐教学的基本条件。
2.角色转变
经常画画我们会发现,有时技巧不是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一定美术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常规性学科知识的教学。然而,随着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美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美术文化教育,除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美术学科素质外,还应提高文化素质,增加人文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美术教育观,教师应该由课堂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转为主动调适者。当然,并非生硬地进行角色转换,将美术知识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传递给学生,强行让其接受,而是一介思想升华而后具体运用的过程。教室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知识、传授技能的地方,而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发展的实验室;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以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进行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美术文化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感受和将感受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的能力,还要在审美基础上提高完善学生自身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带着情绪去上课,将教师的文化品味及个人魅力糅进课堂中,让学生见到一个“鲜活”的充满色彩的教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3.品行修养
品行修养是指透过言谈举止表现出的品格和德行。主要通过个性、性格、气质、情趣、意志、原则、仪表、交往、谈吐等综合特质来表现,反映的是个体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精神境界及道德情操。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熏陶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并对所处环境作出相对一致稳定的持续不断的反应,可分为积极、沉着、冷静、急躁等类型。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只有不断调试找到平衡点,才能呈现稳定冷静的和谐状态。良好的品行修养惹人亲近,受人尊重,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促进课堂教学。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谐教学
当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后,就会发现,各种极其有用的品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各样题材产生探究的兴趣;时时准备使用批判性思考能力来处理事物;相信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对权威和传统的信条会提出质疑与挑战;自信其有理性能力并可应用为创造性能力;思想开放而能接受多元观点;充分理解别人的意见(包括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在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推翻自己原来观点的时候,会真心实意地采取行动加以修正。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但有助于互助和谐教学,同时会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继而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状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合作。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对任何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打破了以往学生单纯接受知识传授,教师唱独角戏的单调教学程式,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我们知道,和谐中包含平等含义,由平等一平衡一和谐,一步步真正实现和谐教学。课堂中我采用奖励教学法,对每节课能提出问题、疑义的同学给予奖励。众所周知,28天养成一个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
我们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全新理念武装起来的顺利转型的教师队伍以及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形成平等和谐的教学状态。丰厚知识 灵动教法 积极配合的学生=和谐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中,敢于做各种尝试的人是聪明人。他们不会失败,因为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迈向成功的经验教训,而不敢尝试,故步自封,是违背和谐社会规律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能量发挥空间,并且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扩大空间,大胆尝试并总结新的经验教法。当今提倡创建和谐社会。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教师和同学之间是猫与老鼠的关系,和谐二字无法用到课堂教学及师生关系中。为此,我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课标精神,联系当前社会和教学实际问题,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和谐教学,并贯穿于教学中,收到较好效果。
实施“和谐教学”,可分三个步骤:
一、教师自身和谐的建立
1.平和心态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美术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美术是一种塑造心灵的艺术,它使每个参与者在朝圣中洗涤尘土,升华精神。以往对美育的忽略,已使我们品味了国民素质低下的苦涩。我们曾是一个崇尚艺术的民族——我们有过诸子百家、楚辞屈骚、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词元曲。浩若烟海的书法渊流,星罗棋布遍于各地的建筑和壁画神窟,而如今,有多少人品得了中国书画的轻描淡写、中国古韵的余音绕梁?而这种艺术精神的提升,是我们艺术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美术教师就是那个传播美的使者,我们需要一批有良好禀赋和高尚精神境界的教师人才。
《论语》中讲,孔夫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儒家一贯推崇的平和态度,放到今天的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除人与人、人与自然物和谐,最关键的我认为是内心的“和谐”。只有身心和谐,才能完善自身人格。首先应该热爱美术教育,抵御外界的诱惑,保持平静的心态。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了长远发展,美术知识技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与美术相关的就业及从业机会越来越多。面对高薪保持平和心态,面对同事、同行的升迁我们也要保持平和心态。平和心态是内心和谐的基础,是和谐教学的基本条件。
2.角色转变
经常画画我们会发现,有时技巧不是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一定美术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常规性学科知识的教学。然而,随着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美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美术文化教育,除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美术学科素质外,还应提高文化素质,增加人文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美术教育观,教师应该由课堂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转为主动调适者。当然,并非生硬地进行角色转换,将美术知识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传递给学生,强行让其接受,而是一介思想升华而后具体运用的过程。教室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知识、传授技能的地方,而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发展的实验室;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以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进行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美术文化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感受和将感受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的能力,还要在审美基础上提高完善学生自身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带着情绪去上课,将教师的文化品味及个人魅力糅进课堂中,让学生见到一个“鲜活”的充满色彩的教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3.品行修养
品行修养是指透过言谈举止表现出的品格和德行。主要通过个性、性格、气质、情趣、意志、原则、仪表、交往、谈吐等综合特质来表现,反映的是个体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精神境界及道德情操。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熏陶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并对所处环境作出相对一致稳定的持续不断的反应,可分为积极、沉着、冷静、急躁等类型。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只有不断调试找到平衡点,才能呈现稳定冷静的和谐状态。良好的品行修养惹人亲近,受人尊重,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促进课堂教学。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谐教学
当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后,就会发现,各种极其有用的品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各样题材产生探究的兴趣;时时准备使用批判性思考能力来处理事物;相信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对权威和传统的信条会提出质疑与挑战;自信其有理性能力并可应用为创造性能力;思想开放而能接受多元观点;充分理解别人的意见(包括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在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推翻自己原来观点的时候,会真心实意地采取行动加以修正。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但有助于互助和谐教学,同时会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继而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状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合作。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对任何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打破了以往学生单纯接受知识传授,教师唱独角戏的单调教学程式,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我们知道,和谐中包含平等含义,由平等一平衡一和谐,一步步真正实现和谐教学。课堂中我采用奖励教学法,对每节课能提出问题、疑义的同学给予奖励。众所周知,28天养成一个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
我们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全新理念武装起来的顺利转型的教师队伍以及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形成平等和谐的教学状态。丰厚知识 灵动教法 积极配合的学生=和谐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中,敢于做各种尝试的人是聪明人。他们不会失败,因为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迈向成功的经验教训,而不敢尝试,故步自封,是违背和谐社会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