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将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一群人,是切实履行忠诚使命的铁骨铮铮好男儿。虽然来自不同民族,但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百炼成钢,铸就现代西部军人本色。
“我叫王小义,我叫买买提,今年都是退伍兵,个头差不离……学习十七大,心中有方向,你帮我,我帮你,一起都进步……”在三九严寒季节,当这首改编的《一对亲兄弟》在驻独山子某部民族六连里回响时,记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春天般的暖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伴随着歌曲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兵,人在变,但和谐的音符始终未变,民族团结的力量与核心铸就了这支历史悠久的连队。
有人说,他们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近十年来,民族六连退伍的官兵成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在民族六连荣誉室,“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青少年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印证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历史的荣誉也是对后来者的激励,如今民族六连的官兵继续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着不凡的业绩。
融合缔结和谐基石
走近民族六连与战士们交流,你会感觉到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助推着这个连队不断前进,为什么民族六连走过这么多年依然长盛不衰?为什么一个青年只要来到六连就会慢慢转变?为什么从民族六连走出的官兵个个优秀?当采访接近尾声时,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刚刚调到民族六连的指导员方新徽,此前在另一个单位已经任职四年,眼看着就要到晋职的时候了,却到了民族六连,他对记者说:“六连是一个响当当的连队,只要六连的荣誉室里有我的照片就足矣。”
民族六连的官兵总是将集体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这个连队党支部连续17年被新疆军区和师团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四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连队先后有五人作为代表参加了北京国庆观礼。士官艾力·吾拉音2006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士官”。2007年,上一任指导员王学治代表连队参加了自治区建军80周年座谈会。各种荣誉光环辉映下的民族六连,现在由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回、蒙等五个民族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连队曾经出现过13个民族战士并肩战斗的辉煌一页。
按照常人理解,这么多种民族战士组成的连队,就连日常生活的交流都成问题,更何况将来一旦走上战场,能打赢胜仗吗?确实,语言能否沟通是摆在这个连队面前最现实的难题。
连队文书、回族士官马新武对语言交流存在的障碍深有感触。刚进新兵营时,连队外出组织劳动,排长打电话用维语说,让他给几名回来晚的同志“他马克”(维吾尔语“打饭”)。大家回来后,看到小马拿了两盒烟跑过来,原来小马把“他马克”听成了“他马卡”(维吾尔语“香烟”的意思)。通过这件事连队的战士认识到掌握双语的重要性,生活中因语言的误解损失可以挽回,但如果在战场上,一个失误的口令就可能酿成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新兵下连后,连长叶尔兰发现一些战士由于语言交流不畅,造成教育内容记不牢的现象,连队决心开办汉语言学习班。连队把汉语基本用语编成小册子,每人发一本,平时每一位战士的身上都装有这种“口袋书”,提高大家汉语水平。
语言能力提高以后,战士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时,全连围坐在电视机前,为了让官兵尽快了解会议精神,哈萨克族连长叶尔兰对照着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进行同步翻译。连队的五人翻译小组挑灯夜战,将十七大报告翻译成维文,印制成“口袋书”,人手一册。
士官努尔买买提·尔肯看到这本书如获至宝,向指导员多要了两本,装进信封寄往远在喀什巴楚的老家,并附信对爸爸妈妈说:“十七大把事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你们好好看看吧。别忘了告诉左邻右舍,跟着共产党走,村里平房变楼房,毛驴车变汽车的日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看到努尔买买提的举动,连队其他战士都给家里寄去了十七大报告“口袋书”。老兵复员时,十七大“口袋书”成了老兵带给父老乡亲的一份特别礼物。
每月民族六连的各民族官兵都要举办一次麦西来甫,这是战士们最开心的一天。展示各自才艺的绝好机会战士们岂能错过?由哈萨克族战士塔力哈提和柯尔克孜族战士巴依纳扎尔表演的《鹰舞》吸收多种民族元素,深受战士们欢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等战士演唱的《各民族歌曲串串烧》也是必演的曲目。
现在,民族六连的战士们每人都掌握两种以上语言,基本生活用语都是汉语和维吾尔语。据了解,五年来,三十多名官兵顺利拿到了HSK(汉语资格考试)证书,18名战士考入军校,27名官兵获得自学考试大专文凭,95%的官兵具有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信念塑造精兵风范
团结缘自信念,坚定的信念是民族六连党支部的第一政治责任。长期以来,民族六连党支部成员都是由多种民族组成。连队党支部坚持“不同民族都相同,工作成绩论英雄”的原则,着力为各民族官兵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哈萨克族战士木呼塔尔汉毕业于大专院校,文化程度较高,经常为连队写材料。因为成绩较突出平时流露出一些傲慢的情绪,一些战士对他很有看法。去年底,木呼塔尔汉想转士官,借着有关系,到处托人给连队打招呼。个别战士私下议论,他和连长叶尔兰是同族,又是老乡,说不定会照顾。最终,连队党支部用事实消除了官兵的疑虑。战士们说在六连,我们信组织,靠组织,就算个人愿望没实现,心里也服气。
连队文书、回族士官马新武说:“忠诚要有忠诚的本领,否则就会力不从心,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才能更好地去实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六连,几乎每一名战士的胳膊上都有训练时留下的伤疤。2005年4月,新战士瓦和普在训练中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情绪。一次组织五公里训练,刚跑出不远,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愿意跑,班长艾力·吾拉音并没有批评瓦和普。当天晚饭后,艾力·吾拉音与瓦和普谈心,还让他看自己因训练在身上留下的多处伤疤,讲清“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道理,通过班长推心置腹地谈心,瓦合甫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当即表示表示要好好干。
一天,连队组织400米障碍训练,瓦和普看着12组障碍,心里发虚,两腿打颤,又重复了前一次的怕苦作态。当时,班长艾力·吾拉音身体不适,在连队休息。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不顾自身情况,亲自给瓦和普作示范,忽然,艾力·吾拉音觉得眼前一花,大脑顿时一片模糊,从高板上摔了下来。瓦和普看到班长如此坚强,他咬着牙奋力向障碍冲去。从此,瓦和普不仅战胜了400米障碍,而且练 就了顽强的毅力。
就是凭着过硬的军事技能,民族六连连续八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2006年11月,新疆军区对团进行作战能力考评时,民族六连全员参加,合格率达到100%。连队先后参加“上合组织——2003”联合反恐演习、西部06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军队和地方的高度赞誉。
友情筑就温暖之家
团长常万琦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民族六连的所有战士都把连队当作自己的家,正是有了家的感觉,他才会在家的氛围中提高个人素质,帮助关爱战友。”“以连为家,连兴我荣”在民族六连决不是一句空谈。
今年21岁的维吾尔族战士哈那提2006年9月21日从和田某部调到民族六连,这个日子让哈那提刻骨铭心。睡觉前,班长阿不来提·卡德尔给他端来了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那一刻,哈那提感觉六连就像自己的家,因为自己长到这么大,只有亲生母亲给自己端过洗脚水。
和田籍战士艾克热木,2005年2月入伍时,小学文化水平,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工作训练热情不高,连队将他列入重点关注对象。连队了解到艾克热木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父亲再婚后,他与继母的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每次父亲打电话他从不接听。
哈萨克族连长叶尔兰多次找艾克热木谈心,化解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增加了他对父亲的反感,这些并未影响叶连长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的决心。10月3日是艾克热木的生日,叶连长精心策划,亲自张罗生日晚会,给艾克热木穿上了父亲亲手做的羊皮背心,为他读了父亲期盼儿子原谅的信,艾克热木流着热泪说:“我长这么大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暖。”第二天,艾克热木在叶连长的帮助下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承认了错误。从此父子俩和好了,艾克热木变得开朗了,工作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不少。第二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应聘于和田地区法院。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爱兵、练兵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是连队一班人经常琢磨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在部队如何让这一精神得到体现与落实?
去年野外驻训期间,团里组织四火箭筒射击比武的关键时刻,班长、技术骨干牙合甫却提出了休假的申请。到底批不批?连长、指导员商量着:牙合甫当班长都五年了,另一半还没着落,这次家里好不容易给他物色了对象,若是不能及时回去见面,恐怕就要耽误一辈子。最后批准了他的休假,牙合甫归队前,与一个漂亮的中学教师定了亲。去年在连队老兵演讲会上,牙合甫说:“我能找上心上人,多亏了连队党支部的关心!”
团结才出战斗力,六连官兵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爱心滋润鱼水之情
“多年以来,每当我们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部队。”独山子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明荣深情地说。
2005年春节前夕,独山子紧急购买调用3000万吨发电用煤,以保证春节期间厂区生产、职工用电需要,由于临近年关,铁路运输紧张,当天运到的煤,必须当天卸完。独山子石化总厂面临严峻考验,情急之下向部队求援。六连一马当先,冲到了团队卸煤大军的最前列。
时值三九,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粉煤和车皮冻结成一体,十字镐刨上去,官兵虎口震得发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饿了在工地吃,困了轮换着在车间打个盹,连续奋战72个小时抢卸煤炭1000吨。“当时干活的情景,战士们如同一条传输带运煤,解决了热电厂的燃煤之急。”刘部长回忆说。
1月12日上午,当记者在民族六连采访时,适逢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蒸馏车间党总支书记许磊来到民族六连走访,这个单位是六连的三个共建单位之一。“我们单位与民族六连共建十年,收益最大的是学到了军人纪律严明、勇敢顽强的作风。”许书记说。
许磊介绍,蒸馏车间2002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是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去年,车间主要负责人在部队开展了一次“军事日”活动,收获很大。今年,公司计划组织全体职工到部队来感受军人精神。
到过现代化石化新城独山子的人都知道,马路越来越宽,街道越来越绿。近几年来,团里为民族六连整理了一组数据:累计挖埋光缆200余公里,植树一万余棵,铺设草坪110平方公里,修整林带8000多平方米,资助失学儿童30多名,捐款捐物超过16000元……
说到民族六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独山子的每一位市民都能向你娓娓道来,他们是一支特殊的团队,他们的军人作风和工作效率都是一流的!
数九寒冬,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当记者看到民族六连的战士们冒着严寒在野外驻训的场面时,时常被那面写着“民族团结好六连”的红旗所感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高高飘扬的红旗,显得如此鲜艳!为何这面旗经历六十余年风雨依然这样火红,民族六连的官兵会告诉你:“六连的精神永远没有变,那就是永不抛弃,永不放弃”!
“我叫王小义,我叫买买提,今年都是退伍兵,个头差不离……学习十七大,心中有方向,你帮我,我帮你,一起都进步……”在三九严寒季节,当这首改编的《一对亲兄弟》在驻独山子某部民族六连里回响时,记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春天般的暖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伴随着歌曲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兵,人在变,但和谐的音符始终未变,民族团结的力量与核心铸就了这支历史悠久的连队。
有人说,他们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近十年来,民族六连退伍的官兵成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在民族六连荣誉室,“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青少年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印证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历史的荣誉也是对后来者的激励,如今民族六连的官兵继续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着不凡的业绩。
融合缔结和谐基石
走近民族六连与战士们交流,你会感觉到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助推着这个连队不断前进,为什么民族六连走过这么多年依然长盛不衰?为什么一个青年只要来到六连就会慢慢转变?为什么从民族六连走出的官兵个个优秀?当采访接近尾声时,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刚刚调到民族六连的指导员方新徽,此前在另一个单位已经任职四年,眼看着就要到晋职的时候了,却到了民族六连,他对记者说:“六连是一个响当当的连队,只要六连的荣誉室里有我的照片就足矣。”
民族六连的官兵总是将集体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这个连队党支部连续17年被新疆军区和师团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四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连队先后有五人作为代表参加了北京国庆观礼。士官艾力·吾拉音2006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士官”。2007年,上一任指导员王学治代表连队参加了自治区建军80周年座谈会。各种荣誉光环辉映下的民族六连,现在由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回、蒙等五个民族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连队曾经出现过13个民族战士并肩战斗的辉煌一页。
按照常人理解,这么多种民族战士组成的连队,就连日常生活的交流都成问题,更何况将来一旦走上战场,能打赢胜仗吗?确实,语言能否沟通是摆在这个连队面前最现实的难题。
连队文书、回族士官马新武对语言交流存在的障碍深有感触。刚进新兵营时,连队外出组织劳动,排长打电话用维语说,让他给几名回来晚的同志“他马克”(维吾尔语“打饭”)。大家回来后,看到小马拿了两盒烟跑过来,原来小马把“他马克”听成了“他马卡”(维吾尔语“香烟”的意思)。通过这件事连队的战士认识到掌握双语的重要性,生活中因语言的误解损失可以挽回,但如果在战场上,一个失误的口令就可能酿成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新兵下连后,连长叶尔兰发现一些战士由于语言交流不畅,造成教育内容记不牢的现象,连队决心开办汉语言学习班。连队把汉语基本用语编成小册子,每人发一本,平时每一位战士的身上都装有这种“口袋书”,提高大家汉语水平。
语言能力提高以后,战士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时,全连围坐在电视机前,为了让官兵尽快了解会议精神,哈萨克族连长叶尔兰对照着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进行同步翻译。连队的五人翻译小组挑灯夜战,将十七大报告翻译成维文,印制成“口袋书”,人手一册。
士官努尔买买提·尔肯看到这本书如获至宝,向指导员多要了两本,装进信封寄往远在喀什巴楚的老家,并附信对爸爸妈妈说:“十七大把事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你们好好看看吧。别忘了告诉左邻右舍,跟着共产党走,村里平房变楼房,毛驴车变汽车的日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看到努尔买买提的举动,连队其他战士都给家里寄去了十七大报告“口袋书”。老兵复员时,十七大“口袋书”成了老兵带给父老乡亲的一份特别礼物。
每月民族六连的各民族官兵都要举办一次麦西来甫,这是战士们最开心的一天。展示各自才艺的绝好机会战士们岂能错过?由哈萨克族战士塔力哈提和柯尔克孜族战士巴依纳扎尔表演的《鹰舞》吸收多种民族元素,深受战士们欢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等战士演唱的《各民族歌曲串串烧》也是必演的曲目。
现在,民族六连的战士们每人都掌握两种以上语言,基本生活用语都是汉语和维吾尔语。据了解,五年来,三十多名官兵顺利拿到了HSK(汉语资格考试)证书,18名战士考入军校,27名官兵获得自学考试大专文凭,95%的官兵具有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信念塑造精兵风范
团结缘自信念,坚定的信念是民族六连党支部的第一政治责任。长期以来,民族六连党支部成员都是由多种民族组成。连队党支部坚持“不同民族都相同,工作成绩论英雄”的原则,着力为各民族官兵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哈萨克族战士木呼塔尔汉毕业于大专院校,文化程度较高,经常为连队写材料。因为成绩较突出平时流露出一些傲慢的情绪,一些战士对他很有看法。去年底,木呼塔尔汉想转士官,借着有关系,到处托人给连队打招呼。个别战士私下议论,他和连长叶尔兰是同族,又是老乡,说不定会照顾。最终,连队党支部用事实消除了官兵的疑虑。战士们说在六连,我们信组织,靠组织,就算个人愿望没实现,心里也服气。
连队文书、回族士官马新武说:“忠诚要有忠诚的本领,否则就会力不从心,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才能更好地去实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六连,几乎每一名战士的胳膊上都有训练时留下的伤疤。2005年4月,新战士瓦和普在训练中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情绪。一次组织五公里训练,刚跑出不远,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愿意跑,班长艾力·吾拉音并没有批评瓦和普。当天晚饭后,艾力·吾拉音与瓦和普谈心,还让他看自己因训练在身上留下的多处伤疤,讲清“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道理,通过班长推心置腹地谈心,瓦合甫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当即表示表示要好好干。
一天,连队组织400米障碍训练,瓦和普看着12组障碍,心里发虚,两腿打颤,又重复了前一次的怕苦作态。当时,班长艾力·吾拉音身体不适,在连队休息。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不顾自身情况,亲自给瓦和普作示范,忽然,艾力·吾拉音觉得眼前一花,大脑顿时一片模糊,从高板上摔了下来。瓦和普看到班长如此坚强,他咬着牙奋力向障碍冲去。从此,瓦和普不仅战胜了400米障碍,而且练 就了顽强的毅力。
就是凭着过硬的军事技能,民族六连连续八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2006年11月,新疆军区对团进行作战能力考评时,民族六连全员参加,合格率达到100%。连队先后参加“上合组织——2003”联合反恐演习、西部06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军队和地方的高度赞誉。
友情筑就温暖之家
团长常万琦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民族六连的所有战士都把连队当作自己的家,正是有了家的感觉,他才会在家的氛围中提高个人素质,帮助关爱战友。”“以连为家,连兴我荣”在民族六连决不是一句空谈。
今年21岁的维吾尔族战士哈那提2006年9月21日从和田某部调到民族六连,这个日子让哈那提刻骨铭心。睡觉前,班长阿不来提·卡德尔给他端来了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那一刻,哈那提感觉六连就像自己的家,因为自己长到这么大,只有亲生母亲给自己端过洗脚水。
和田籍战士艾克热木,2005年2月入伍时,小学文化水平,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工作训练热情不高,连队将他列入重点关注对象。连队了解到艾克热木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父亲再婚后,他与继母的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每次父亲打电话他从不接听。
哈萨克族连长叶尔兰多次找艾克热木谈心,化解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增加了他对父亲的反感,这些并未影响叶连长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的决心。10月3日是艾克热木的生日,叶连长精心策划,亲自张罗生日晚会,给艾克热木穿上了父亲亲手做的羊皮背心,为他读了父亲期盼儿子原谅的信,艾克热木流着热泪说:“我长这么大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暖。”第二天,艾克热木在叶连长的帮助下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承认了错误。从此父子俩和好了,艾克热木变得开朗了,工作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不少。第二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后应聘于和田地区法院。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爱兵、练兵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是连队一班人经常琢磨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在部队如何让这一精神得到体现与落实?
去年野外驻训期间,团里组织四火箭筒射击比武的关键时刻,班长、技术骨干牙合甫却提出了休假的申请。到底批不批?连长、指导员商量着:牙合甫当班长都五年了,另一半还没着落,这次家里好不容易给他物色了对象,若是不能及时回去见面,恐怕就要耽误一辈子。最后批准了他的休假,牙合甫归队前,与一个漂亮的中学教师定了亲。去年在连队老兵演讲会上,牙合甫说:“我能找上心上人,多亏了连队党支部的关心!”
团结才出战斗力,六连官兵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爱心滋润鱼水之情
“多年以来,每当我们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咱们部队。”独山子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明荣深情地说。
2005年春节前夕,独山子紧急购买调用3000万吨发电用煤,以保证春节期间厂区生产、职工用电需要,由于临近年关,铁路运输紧张,当天运到的煤,必须当天卸完。独山子石化总厂面临严峻考验,情急之下向部队求援。六连一马当先,冲到了团队卸煤大军的最前列。
时值三九,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粉煤和车皮冻结成一体,十字镐刨上去,官兵虎口震得发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饿了在工地吃,困了轮换着在车间打个盹,连续奋战72个小时抢卸煤炭1000吨。“当时干活的情景,战士们如同一条传输带运煤,解决了热电厂的燃煤之急。”刘部长回忆说。
1月12日上午,当记者在民族六连采访时,适逢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蒸馏车间党总支书记许磊来到民族六连走访,这个单位是六连的三个共建单位之一。“我们单位与民族六连共建十年,收益最大的是学到了军人纪律严明、勇敢顽强的作风。”许书记说。
许磊介绍,蒸馏车间2002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是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去年,车间主要负责人在部队开展了一次“军事日”活动,收获很大。今年,公司计划组织全体职工到部队来感受军人精神。
到过现代化石化新城独山子的人都知道,马路越来越宽,街道越来越绿。近几年来,团里为民族六连整理了一组数据:累计挖埋光缆200余公里,植树一万余棵,铺设草坪110平方公里,修整林带8000多平方米,资助失学儿童30多名,捐款捐物超过16000元……
说到民族六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独山子的每一位市民都能向你娓娓道来,他们是一支特殊的团队,他们的军人作风和工作效率都是一流的!
数九寒冬,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当记者看到民族六连的战士们冒着严寒在野外驻训的场面时,时常被那面写着“民族团结好六连”的红旗所感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高高飘扬的红旗,显得如此鲜艳!为何这面旗经历六十余年风雨依然这样火红,民族六连的官兵会告诉你:“六连的精神永远没有变,那就是永不抛弃,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