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中出“新” 改中促“质”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数学试题的考查点和落脚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是每年的中考结果出来后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有学生基础差的原因,也有教师教的原因,但还有一些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忽视的小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容易出现一些细节的错误
   如选择题漏做、填空题答案不化简、答案该写单位不写单位、不该写单位的又写单位、解答题完成后写答案时抄错、解应用题没有作答、求函数解析式没有写出定义域(自变量取值范围)、乱用数学符号、乱造数学符号等问题,这些错误都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做题习惯以及做完题后及时检查、反思的习惯。
   二、数学算理把握不够,中考计算题频频出错
   中考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点很多,如实数的四则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由于学生对计算算理的把握和熟练程度不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计算顺序出错。
   2.解方程或不等式去分母时容易出现某一项漏乘分母的错误。
   3.解方程或不等式时移项忘记变号。
   4.解不等式时,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
   5.解分式方程忘记检验,或检验只是流于形式而不注意结果的正确性。
   6.计算时步骤跳跃大,不能体现解答方法。
   7.解不等式时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差。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渗透:
   1.重各种算理的推导,让学生明确算理的来龙去脉,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严格规范解题步骤,教师本身的板书更要规范。
   3.重运算顺序的教学。
   三、学生独立读题、审题、解题的能力差
   中考题往往信息多、考查的知识点丰富、解决方法多样、语言严密性强,所以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读不出问题中所反映的信息,看不清题目的要求,更不能正确选择解决途径,因而得分率很低。如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4=0,题目明确要求用配方法解方程,但学生由于读题不仔细,用了其他方法来解,因此不得分。考察统计的题目往往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有的学生由于不细心没有读清题意,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或获取了错误的信息。再比如,把思考过程写在草稿纸,再抄到答题纸上,结果在草稿纸上做的是对的,写在答题纸上就抄错了;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上一步是对的,到下一步就抄错了,结果连锁反应,一错到底;有的辅助线或∠1、∠2忘画在试卷上,导致过程与图不相符等,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非智力因素丢了分,非常可惜。
   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学中师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眼睛看准,做出了某一道题时不要太激动。考试时,最好内紧外松,控制心跳速度,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计算中要注意前后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算出很复杂的结果时,更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中间过程出错了,这时要进行自查。
   2.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针对阅读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然后有意识地问学生已知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解题思路或是哪些特殊的要求等等。通过不断地进行这种训练,学生的读题、审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3.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独立的表达方式,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有它自己的表达方式,即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向他人表达,同时也要听懂他人的数学见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读数学、谈数学、写数学。
   四、学生灵活、求异、变式以及发散式思维的培养锻炼不够
   中考的题型在注重双基的基础上越来越灵活、开放、新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求异思维、变式思维、发散思维,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些方面的培养,因而在中考中对于类似的题目得分很低。如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不再是单纯考查判定方法或应用,而是结合图形变换、对称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进行考查,使得问题在注重基础上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发散性等特点,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地以课本习题为原型,进行变式、已知开放或是结论开放等方式进行开放题的创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给学生独立创编的机会,还要注意梳理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做到融会贯通。
其他文献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外,更主要是依赖于教师如何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而造成一种“我要学”、“我乐学”的求知氛围,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的目的。在十几年的轧钢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重要性,如何调动轧钢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想学、乐学这一境界?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将生产知识融入理
期刊
摘 要:中职德育课教材内容偏向于理论的表述,大部分学生遇到理论时,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作为中职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发散思维、转化思维、递进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思考、帮助领悟,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德育;思维导向;有效课堂     在中职文化课课堂上,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如果是课本上能明确找得到的内容,还能听到几个附和的声音;如果是需要理解才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仅注重对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着重与人相处、交往、合作等能力,即情感智商的培养。   一、情商概念的界定 
期刊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因为概念抽象,是许多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怎样既能让学生减轻负担又能轻松掌握知识,成为了眼下许多初中物理教师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只有认真
期刊
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就是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熟练运用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笔者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多年,尝试引导学生“建立”习题模型,“善用”二次推论,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生做物理习题的四个阶段   1.被动接受阶段——学生看老师做习题或参考教辅书上的例题。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学习效果不佳。   2.机械模仿阶段——学生模仿例题,可以自行解
期刊
针对农村高一新生英语基础差、不懂语法、写作无从下手的情况,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一、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一是知识形象,二是授课艺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灵活,板书工整条理,课堂时间分配调节得当。如果能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无形之中使
期刊
品德课中的情感培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定的生活和现实情境,遵循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标准,对具体社会事件产生的强烈的是非判断的意识,并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情感和标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为直接性和不稳定性,其可塑性较大。因此,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情感和品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品德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已受
期刊
一、开发背景、意义    我国的设计业虽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像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场馆设施的设计,毕竟需要外国设计师的参与。新世纪我们需要拥有自己成熟的设计,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新的设计观念,提出“设计生活,设计未来”的科学设计倡议。通过《设计》课程的开发研究,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形成活跃的校园科研氛围;同时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期刊
初中语文把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方面系统整合为一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笔者发现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但作文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所以,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写作指导。   作文训练必须周周进行,采用整篇作文和片段作文相结合的方式,由易到难,有序地进行。要想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与文本对话,以读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课堂教学要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方式上也要创新。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综合试题大多考查知识专题系统,试题中跨学科内容的基本方式是专题体系,因而强化专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的系统整理和活化处理,可以使学生的专题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活化处理是指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加工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再创造性活动,是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