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这座城市所引发的创造力似乎正在与日俱增。艺术走出展览馆、音乐厅,在城市的街道,社区或角落尽情绽放,即兴表演、创意欢场、音乐会,不设防,艺术与玩家混搭、草根跟创意谈恋爱,自由创新先锋化身的FRINGE邀约全城互动。
几个紫色的代表着自由、创新、先锋的艺穗人形象最近在南山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或化身小纸人紧贴深圳湾大街的鱼篓走廊,或变成全身紫色的年轻人,在街头与市民互动。
中国内地首次引进的多元艺文品牌——艺穗节将于12月4日—12日在深圳湾畔一触即发,9天的艺术杂烩和狂欢,你能猜想现场将如何狂热!
造一场全城狂欢
以往在国外或其他城市需要一年时间准备的艺穗节,在深圳却只花了不到两个月;从来拒绝晚上工作的活动执行总监朱德才,已经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不休的夜。当听到“深圳有些不一样了!”“该来的终于来了”的评价,朱德才和黄立光也终于释然,突然觉得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一切都值了!
朱德才最早接触艺穗节还是2002年在英国留学时,8月他来到爱丁堡,正好赶上爱丁堡艺穗节,整整一个月1601)多个节目3万多场次,整个城市被撬动了。“这是边缘艺术走向公众舞台的渠道。众多艺术通过这里最后走上主流。”朱德才说,艺穗节从来不以艺术高度设置门槛,而更看重艺术的多元性、独特性,参与者都是在各个领域有独到之处的创作人,却不为主流所熟识。例如民间自办的BBOY“演舞会”,今年已经举行到第七届,无论组织还是规模或是档次都是其他街舞比赛无可比拟的,连评委都是从好莱坞请来的非常大牌的街舞艺人,但是长久以来他们都只在圈子内传播,这次就要把他们请到户外,让更多人观赏到他们精彩的表演。
艺穗节与深圳的缘分在黄立光看来是“天时地利入和的结果”。2006年,黄立光还是深大的各种活动的活跃分子,他所在的深太胖鸟剧团到澳门参加了两届艺穗节,这是他接触艺穗节的开始。2010年5月文博会,朱德才和黄立光接触了参展的澳门朋友谈起艺穗节大家碰撞出很多火花,后来南山区提出举办纪念南山中心区成立25周年庆典,朱德才想到将艺穗节引入,这一想法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支持。朱德才和黄立光很多疯狂的想法从此开始实现,于是一切顺理成章。
幽默轻松表达公益诉求
朱德才说,艺穗节的很多环节其实是希望告诉人们,社会诉求并非一定要通过非常刺激的方法去告知别人你要关注什么,比如交通事故的触目惊心。公益诉求也可以用非常幽默轻松的方式去表达。这些附加价值,使艺穗节凝聚了越来越多有社会公众意识的人们。如深圳胖鸟剧团将上演的《快闪动物》,就是用身着动物符号或标志的演员组织的快闪行动,以幽默和惊奇的方式提醒路人:敬畏生命,减少残酷。
“由于第一届准备时间短,不一定做到包容全部,但希望能把艺穗的精神和目标传达给大家。短时间集中了这么多节目,实在是艺穗节的魅力。我们很多义工甚至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也因为这种情怀使大家大胆释放自己的想法。”
“现在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接受并是时机去做这件事了。深圳临近港澳,年轻人多,政府把创意设计作为支柱产业,深圳国际化趋势突显,语言隔阂小。很多的巧合形成这一必然性事件。”黄立光也信心满满。
“这个社会需要一些慢下来的工作。”朱德才说,如果设计师也算一名知识分子,其对社会的关注始终是存在的。早些年设计公司为了生存不断扩张抢地盘,但到今天,这个圈子少了些功利,设计师和艺术家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他们有很好的条件做这些事。加上互联网资讯的传播影响着新一代设计师,资讯的获取使设计师关注点会转移到社会议题问题的关注上,必然使设计师相互影响。
不同的路相同的目标
“城市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教育。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伦敦所带来的观念和生活行为的冲击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这种自由和创意的氛围真的是由内而外的影响,它使你不必固守校园,当你跟社会跟周围人接触就可以激发很多灵感。”英国留学生活造就了朱德才之后泉涌的灵感。
2002年,朱德才到英国留学,2004年回国以后创办英途联盟,投身平面设计行业,那时设计公司并不多,没有人带靠自己摸爬滚打出来。所以吃了很多亏,也积累了很多的教训,朱德才说当然看的问题角度也更多。此后他参与了2005年、2007年和GDC“平面设计在中国”的组织活动。
朱德才十分欣赏台湾设计师包益民所说的,人生就是不断经历失败而造成的,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一说。设计就是一种语言,就像外语,有人用来发EMAIL,有人用来写哈里·波特,设计师跟其它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多了一种语言,那就是设计的方法。未必每个设计师都要以成为设计大师为目标,他还可以成为比尔·盖茨。朱德才也认为,设计师给自己身份定义时,未必一定要朝着专业领域的顶级发展,所以现在他们愿意去接触更多的领域。我想这也是他们做艺穗节的终极目的吧。
年轻的设计师黄立光走的路是典型的深圳特色,即公司培养。2008年黄立光成为平协最年轻的理事时才26岁,他参与GDC、大声展等活动。他和朱德才一样,以设计为主业,很多的时间也在做活动,他认为这不是转型而是定型。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朱德才认为,深圳年轻一代的设计师通过公司帮带培养出来,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被再度催化的设计理想
香港和国外的设计理念曾深深地影响着朱德才和他那一代设计师。朱德才说,当年香港的《号外》就几乎影响了当时朗图(朱德才与冯志锋等初创的公司)的风格。有一次英国一些高校在深圳招生,朱德才和冯志锋特地抬了一大萝筐招生广告回来,看完以后两人泪流满面,从每一个字体的设计到图片的运用,都让他们震撼。“改变你设计理想的可能就是一两本书,一两件事情,有些变化是终生的。如果说自己的经历能给别人什么指引,那就是‘努力做吧’!就这么简单。”朱德才也给年轻的设计系的学子们提出,设计以外的事真的很重要,要多点关心自己的生活,学设计不是在图书馆和宿舍做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启发得来。朱德才回忆当年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听冯宇的电台,看欧宁办的音乐活动,参加倪兵的RAY pARTY”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影响了一代深圳的设计师。当时大学的业余生活就这三个人搞掂了,比如两方的另类音乐都是由他们带来的。当时自己得到一本王序《设计交流》,如获珍宝,塞在床头。这可能是新一代设计师很难理解的。王序带给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一种职业神圣感并使他们对未来有憧憬。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断给人以启发。但互联网缩小了这种差异,所以交流很多,但深圳留下了记忆的一个点,是人生经历里重要的,现在深圳又提供一个平台让我们再次催化,当人们说深圳越来越文艺,越来越不一样了,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很自豪。”
几个紫色的代表着自由、创新、先锋的艺穗人形象最近在南山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或化身小纸人紧贴深圳湾大街的鱼篓走廊,或变成全身紫色的年轻人,在街头与市民互动。
中国内地首次引进的多元艺文品牌——艺穗节将于12月4日—12日在深圳湾畔一触即发,9天的艺术杂烩和狂欢,你能猜想现场将如何狂热!
造一场全城狂欢
以往在国外或其他城市需要一年时间准备的艺穗节,在深圳却只花了不到两个月;从来拒绝晚上工作的活动执行总监朱德才,已经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不休的夜。当听到“深圳有些不一样了!”“该来的终于来了”的评价,朱德才和黄立光也终于释然,突然觉得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一切都值了!
朱德才最早接触艺穗节还是2002年在英国留学时,8月他来到爱丁堡,正好赶上爱丁堡艺穗节,整整一个月1601)多个节目3万多场次,整个城市被撬动了。“这是边缘艺术走向公众舞台的渠道。众多艺术通过这里最后走上主流。”朱德才说,艺穗节从来不以艺术高度设置门槛,而更看重艺术的多元性、独特性,参与者都是在各个领域有独到之处的创作人,却不为主流所熟识。例如民间自办的BBOY“演舞会”,今年已经举行到第七届,无论组织还是规模或是档次都是其他街舞比赛无可比拟的,连评委都是从好莱坞请来的非常大牌的街舞艺人,但是长久以来他们都只在圈子内传播,这次就要把他们请到户外,让更多人观赏到他们精彩的表演。
艺穗节与深圳的缘分在黄立光看来是“天时地利入和的结果”。2006年,黄立光还是深大的各种活动的活跃分子,他所在的深太胖鸟剧团到澳门参加了两届艺穗节,这是他接触艺穗节的开始。2010年5月文博会,朱德才和黄立光接触了参展的澳门朋友谈起艺穗节大家碰撞出很多火花,后来南山区提出举办纪念南山中心区成立25周年庆典,朱德才想到将艺穗节引入,这一想法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支持。朱德才和黄立光很多疯狂的想法从此开始实现,于是一切顺理成章。
幽默轻松表达公益诉求
朱德才说,艺穗节的很多环节其实是希望告诉人们,社会诉求并非一定要通过非常刺激的方法去告知别人你要关注什么,比如交通事故的触目惊心。公益诉求也可以用非常幽默轻松的方式去表达。这些附加价值,使艺穗节凝聚了越来越多有社会公众意识的人们。如深圳胖鸟剧团将上演的《快闪动物》,就是用身着动物符号或标志的演员组织的快闪行动,以幽默和惊奇的方式提醒路人:敬畏生命,减少残酷。
“由于第一届准备时间短,不一定做到包容全部,但希望能把艺穗的精神和目标传达给大家。短时间集中了这么多节目,实在是艺穗节的魅力。我们很多义工甚至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也因为这种情怀使大家大胆释放自己的想法。”
“现在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接受并是时机去做这件事了。深圳临近港澳,年轻人多,政府把创意设计作为支柱产业,深圳国际化趋势突显,语言隔阂小。很多的巧合形成这一必然性事件。”黄立光也信心满满。
“这个社会需要一些慢下来的工作。”朱德才说,如果设计师也算一名知识分子,其对社会的关注始终是存在的。早些年设计公司为了生存不断扩张抢地盘,但到今天,这个圈子少了些功利,设计师和艺术家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他们有很好的条件做这些事。加上互联网资讯的传播影响着新一代设计师,资讯的获取使设计师关注点会转移到社会议题问题的关注上,必然使设计师相互影响。
不同的路相同的目标
“城市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教育。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伦敦所带来的观念和生活行为的冲击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这种自由和创意的氛围真的是由内而外的影响,它使你不必固守校园,当你跟社会跟周围人接触就可以激发很多灵感。”英国留学生活造就了朱德才之后泉涌的灵感。
2002年,朱德才到英国留学,2004年回国以后创办英途联盟,投身平面设计行业,那时设计公司并不多,没有人带靠自己摸爬滚打出来。所以吃了很多亏,也积累了很多的教训,朱德才说当然看的问题角度也更多。此后他参与了2005年、2007年和GDC“平面设计在中国”的组织活动。
朱德才十分欣赏台湾设计师包益民所说的,人生就是不断经历失败而造成的,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一说。设计就是一种语言,就像外语,有人用来发EMAIL,有人用来写哈里·波特,设计师跟其它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多了一种语言,那就是设计的方法。未必每个设计师都要以成为设计大师为目标,他还可以成为比尔·盖茨。朱德才也认为,设计师给自己身份定义时,未必一定要朝着专业领域的顶级发展,所以现在他们愿意去接触更多的领域。我想这也是他们做艺穗节的终极目的吧。
年轻的设计师黄立光走的路是典型的深圳特色,即公司培养。2008年黄立光成为平协最年轻的理事时才26岁,他参与GDC、大声展等活动。他和朱德才一样,以设计为主业,很多的时间也在做活动,他认为这不是转型而是定型。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朱德才认为,深圳年轻一代的设计师通过公司帮带培养出来,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被再度催化的设计理想
香港和国外的设计理念曾深深地影响着朱德才和他那一代设计师。朱德才说,当年香港的《号外》就几乎影响了当时朗图(朱德才与冯志锋等初创的公司)的风格。有一次英国一些高校在深圳招生,朱德才和冯志锋特地抬了一大萝筐招生广告回来,看完以后两人泪流满面,从每一个字体的设计到图片的运用,都让他们震撼。“改变你设计理想的可能就是一两本书,一两件事情,有些变化是终生的。如果说自己的经历能给别人什么指引,那就是‘努力做吧’!就这么简单。”朱德才也给年轻的设计系的学子们提出,设计以外的事真的很重要,要多点关心自己的生活,学设计不是在图书馆和宿舍做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启发得来。朱德才回忆当年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听冯宇的电台,看欧宁办的音乐活动,参加倪兵的RAY pARTY”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影响了一代深圳的设计师。当时大学的业余生活就这三个人搞掂了,比如两方的另类音乐都是由他们带来的。当时自己得到一本王序《设计交流》,如获珍宝,塞在床头。这可能是新一代设计师很难理解的。王序带给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一种职业神圣感并使他们对未来有憧憬。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断给人以启发。但互联网缩小了这种差异,所以交流很多,但深圳留下了记忆的一个点,是人生经历里重要的,现在深圳又提供一个平台让我们再次催化,当人们说深圳越来越文艺,越来越不一样了,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