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作为展示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与思想水平的工具,始终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就以文章选拔人才,现今,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新时代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问题成为许多学生写好作文的障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职业高中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多方面讨论如何有效开展职高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
职高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情况,中国提出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作文作为历史文化长河中关键的角色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与重视。新目标背景下,职业高中教师应积极思考研究各种措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更完备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许多职业高中学生面对作文,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凑字数”的现象,这也是大多学生惧怕、逃避写作文的原因。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开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对现实生活“有感而发”,并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感情书写出来。例如在教学《成长》一课时,教师应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变化,让学生感知并领会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成功与失败,面临职业选择时的犹疑与坚定,使学生体会到成长路途中的困难与魅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到回忆自身,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何种难忘的事情,将学生带入到现实,使学生更易于引起情感的共鸣,为其完成作文积累感情体验,促使学生写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优秀文章。
在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感情充沛的前提下能够成功地用文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心中所想,写出言辞恳切、语言生动的作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开发,使学生精神世界富足、思想具有高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只有立足于较高的精神境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动容、引人深思的作文。
二、提高审美,培养学生对佳作的赏析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先培养学生对佳作的赏析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具有高水平的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对佳作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标尺,激发学生想要写出好作文的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真正做到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对美文的收集与赏读评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好作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每个月两次的“赏美文”课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查阅收集学生认为高水平的作文或段落,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对自己摘抄的作文或段落进行赏析,简要谈谈认为所摘文字“好”的原因,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与修辞,文章有什么情感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些好的作文,有哪些部分是学生可以借鉴的。在学生发言完毕后,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使学生直观地体会优美的作文,引导了学生对佳作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写出好文章的欲望和信心。同时,学生分享交流的形式,做到了有限时间内学生最大量的阅读、聆听美文,于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审美能力,为教师开展后期的语文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形成发散性思维
许多职高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常常会出现偏重文学而长久地脱离现实的问题,教师应明确,语文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虽然具有文学性、高度性的特点,但其核心是联系生活,以社会现实为依托,学生不能只追求作文的文学高度而忽视实际的生活,否则,只会出现“假”“大”“空”的文章,失去作文的意义。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与思考,教导学生写出真实、联系实际、具有独特认识的作文。例如在教学《我很重要》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主题与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或者生活中经久不衰的论题“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学生跳楼现象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以及“如何平衡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更好地生活”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实际生活思考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想法,促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更好地理解生活,在写作文时能够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书写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剖析社会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发展自身,使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高度及先见性,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独特、深入的理解,以做到在指导学生时能够做到有效的启示、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应该预料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正轨的思想或认识,这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三观没有完全形成的特点造成的。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变化,扮演好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以及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引入正轨,促使学生写出积极向上、思想成熟、情感丰富的文章。
【结 语】
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写好作文的目标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教师应具备极大的耐心与毅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讨论有效措施,使学生在课堂语文教学中真正地爱上作文,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学生成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吴桂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
【2】董秀娟.情感教學在职高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5)
作文作为展示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与思想水平的工具,始终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就以文章选拔人才,现今,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新时代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问题成为许多学生写好作文的障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职业高中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多方面讨论如何有效开展职高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
职高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情况,中国提出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作文作为历史文化长河中关键的角色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与重视。新目标背景下,职业高中教师应积极思考研究各种措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更完备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许多职业高中学生面对作文,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凑字数”的现象,这也是大多学生惧怕、逃避写作文的原因。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开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对现实生活“有感而发”,并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感情书写出来。例如在教学《成长》一课时,教师应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变化,让学生感知并领会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成功与失败,面临职业选择时的犹疑与坚定,使学生体会到成长路途中的困难与魅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到回忆自身,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何种难忘的事情,将学生带入到现实,使学生更易于引起情感的共鸣,为其完成作文积累感情体验,促使学生写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优秀文章。
在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感情充沛的前提下能够成功地用文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心中所想,写出言辞恳切、语言生动的作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开发,使学生精神世界富足、思想具有高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只有立足于较高的精神境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动容、引人深思的作文。
二、提高审美,培养学生对佳作的赏析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先培养学生对佳作的赏析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具有高水平的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对佳作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标尺,激发学生想要写出好作文的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真正做到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对美文的收集与赏读评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好作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每个月两次的“赏美文”课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查阅收集学生认为高水平的作文或段落,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对自己摘抄的作文或段落进行赏析,简要谈谈认为所摘文字“好”的原因,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与修辞,文章有什么情感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些好的作文,有哪些部分是学生可以借鉴的。在学生发言完毕后,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使学生直观地体会优美的作文,引导了学生对佳作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写出好文章的欲望和信心。同时,学生分享交流的形式,做到了有限时间内学生最大量的阅读、聆听美文,于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审美能力,为教师开展后期的语文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形成发散性思维
许多职高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常常会出现偏重文学而长久地脱离现实的问题,教师应明确,语文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虽然具有文学性、高度性的特点,但其核心是联系生活,以社会现实为依托,学生不能只追求作文的文学高度而忽视实际的生活,否则,只会出现“假”“大”“空”的文章,失去作文的意义。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与思考,教导学生写出真实、联系实际、具有独特认识的作文。例如在教学《我很重要》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主题与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或者生活中经久不衰的论题“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学生跳楼现象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以及“如何平衡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更好地生活”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实际生活思考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想法,促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更好地理解生活,在写作文时能够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书写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剖析社会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发展自身,使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高度及先见性,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独特、深入的理解,以做到在指导学生时能够做到有效的启示、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应该预料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正轨的思想或认识,这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三观没有完全形成的特点造成的。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变化,扮演好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以及对社会的理解认识引入正轨,促使学生写出积极向上、思想成熟、情感丰富的文章。
【结 语】
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写好作文的目标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教师应具备极大的耐心与毅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讨论有效措施,使学生在课堂语文教学中真正地爱上作文,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学生成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吴桂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
【2】董秀娟.情感教學在职高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