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活动主体素质的优劣。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有目共睹的却是:会计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越演越烈,而这就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客观理智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责任
1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一知半解或者毫无所知,即使有的会计人员知道的多一点,大多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检查和对外宣传的需要,常常是写在笔记本上、挂在嘴上,并未真正见诸于行动。
(2)许多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管理当局对于违规违纪事实都心中有数,部分职工群众也略知内情。然而无论会计人员还是非会计人员对此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领导不批评,不追究责任,职工不气愤,会计人员也心安理得;对于暂时没有查出来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震撼,不受职业良心的责备,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能,存在侥幸过关的心理。这种情况下,连会计法规的他律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了。
(3)许多会计人员不完全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是考虑生理、生活的方面的因素,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便只求不违规、不违法就算不错了,在思想意识上完全停留在他律阶段。
(4)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贪污公款直接谋取私利,也有的会计人员在单位当局的指使、授意下,篡改数据,真帐假做,假账真做,与违规违纪者同流合污间接谋取私利。
2 造成会计职业道德欠缺的原因及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措施
2.1 造成会计职业道德欠缺的原因
首先是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第三会计人员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不够。
2.2 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措施
2.2.1 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真实性,即也就是会计存在的基础。(2)公正性,即要求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时遵守公正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3)忠诚性,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客观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其决策提供相关信息。(4)正义感,即会计人员应以企业根本利益为重,对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做假牟利,应有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披露真实会计信息。
2.2.2 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包括:
(1)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决策,为单位提供相关政策咨询,为单位内部管理和投资决策服务。
(2)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本职做好宣传。
(3)职业判断力。我国会计理论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加强,会计行使职业判断的空间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其知识按基本会计原则作恰当的职业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提供有关各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2.3 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职业责任
(1)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会计信息。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会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始终保持知识储备的新鲜度,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2.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修养
(1)广泛深入地开展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同时,要在会计后续教育、资格考试和大学会计教育等环节增加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内容;强化道德教育必须以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为切入点,使其以身作则,并以其良好形象、典范行为带动员工,从而提高全体会计人员道德水准。此外,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形成诚信风尚。
(2)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对自身思想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要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准绳,对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理性的评价,以增强其责任感。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可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通过严格执法、加大違规处罚力度,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等,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作为一门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对其应有的期望是“人本应正直,不应被迫正直”。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不同个体将道德原则变成自身信念,自觉地抵制和排除各种负面效应,从而达到经济行为合理化的“持久效应”。从功能的调节范围上看,道德的功能比法律要广泛得多。在市场经济中还有许多法律触及不到的领域,需要道德来调节。由此可见,弘扬进步道德可以从思想深层方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作者简介:
向玉霞(1972-),女,就职于湖南省保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领域研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责任
1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一知半解或者毫无所知,即使有的会计人员知道的多一点,大多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检查和对外宣传的需要,常常是写在笔记本上、挂在嘴上,并未真正见诸于行动。
(2)许多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管理当局对于违规违纪事实都心中有数,部分职工群众也略知内情。然而无论会计人员还是非会计人员对此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领导不批评,不追究责任,职工不气愤,会计人员也心安理得;对于暂时没有查出来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震撼,不受职业良心的责备,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能,存在侥幸过关的心理。这种情况下,连会计法规的他律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了。
(3)许多会计人员不完全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是考虑生理、生活的方面的因素,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便只求不违规、不违法就算不错了,在思想意识上完全停留在他律阶段。
(4)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贪污公款直接谋取私利,也有的会计人员在单位当局的指使、授意下,篡改数据,真帐假做,假账真做,与违规违纪者同流合污间接谋取私利。
2 造成会计职业道德欠缺的原因及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措施
2.1 造成会计职业道德欠缺的原因
首先是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第三会计人员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不够。
2.2 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措施
2.2.1 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真实性,即也就是会计存在的基础。(2)公正性,即要求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时遵守公正的道德标准,不偏不倚地对待利益各方。(3)忠诚性,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客观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其决策提供相关信息。(4)正义感,即会计人员应以企业根本利益为重,对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做假牟利,应有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披露真实会计信息。
2.2.2 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包括:
(1)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决策,为单位提供相关政策咨询,为单位内部管理和投资决策服务。
(2)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本职做好宣传。
(3)职业判断力。我国会计理论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加强,会计行使职业判断的空间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其知识按基本会计原则作恰当的职业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提供有关各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2.3 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职业责任
(1)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会计信息。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会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始终保持知识储备的新鲜度,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
2.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修养
(1)广泛深入地开展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同时,要在会计后续教育、资格考试和大学会计教育等环节增加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内容;强化道德教育必须以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为切入点,使其以身作则,并以其良好形象、典范行为带动员工,从而提高全体会计人员道德水准。此外,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形成诚信风尚。
(2)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对自身思想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要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准绳,对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理性的评价,以增强其责任感。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可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通过严格执法、加大違规处罚力度,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等,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作为一门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对其应有的期望是“人本应正直,不应被迫正直”。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不同个体将道德原则变成自身信念,自觉地抵制和排除各种负面效应,从而达到经济行为合理化的“持久效应”。从功能的调节范围上看,道德的功能比法律要广泛得多。在市场经济中还有许多法律触及不到的领域,需要道德来调节。由此可见,弘扬进步道德可以从思想深层方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作者简介:
向玉霞(1972-),女,就职于湖南省保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