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与单产稳步递增,但是不同区域产量差异明显,增产潜力不同;随着小麥技术推广队伍壮大,推广体制健全,以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为主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迅速,小麦大面积增产的趋势在不断增加,文章对小麦大面积增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粮食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7-0362-01
1 前言
要实现地区小麦产业高产高效的发展态势,地区除了要加快实施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外,还要下大力气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政策、科技等支持举措,实现地区小麦产业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渐变。
2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均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和粮食需求的增加,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求,须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只有将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农户生产中,才能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进而实现产量的提高,为粮食增产提供有效保障。
小麦生产中以农业机械化为核心的生产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机耕、机播、机收为主线的生产方式,同时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逐渐完善,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展不断壮大,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在此基础上,我国小麦生产区域还存在生产水平和种植条件的差异,增产潜力不同,仍存在中低产田,要实现小麦生产达到高产量、高效益和品质优的目标,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以期为我国小麦生产更好地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3 影响小麦高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高产麦田在土、肥、水条件继续改善,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个体发育比较健壮,怎样能实现超高产,研究表明,植株个体内部的矛盾转化成了阻遏单产继续增加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随着土肥水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品种的改良,要使小麦获得超高产,应在进一步处理好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的基础上,处理好植株个体的一系列内部矛盾,包括光合生产与呼吸消耗的矛盾、地上部与根系的矛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源与库的矛盾等;而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生产、积累和运转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
4 小麦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技术
4.1优化配方施肥
超高产小麦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确定实行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比例,实行优化配方施肥。施肥原则是:增加投入,粗细并重,分期追肥,缺啥补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2~3m3或进行秸秆还田。每667m2施纯氮量18~20kg,磷肥(P2O5)10~12kg,钾肥(K2O)8~10kg。磷肥、钾肥一般底施,氮肥采取前轻后重,底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40%,其他在拔节后追肥。追肥推广氮肥后移延衰技术,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或到拔节与挑旗之间,改以往的春季一次追肥为拔节、孕穗两次追肥,分别占追肥总量的80%和20%。
4.2 精细播种,打造合理群体
高产再高产最重要的的是播种质量,一定要采用优良品种,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保证足墒下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达到苗全、苗匀、苗壮。品种选用丰产性好、耐肥水、抗倒伏、大穗或多穗型品种,抗病、抗逆性强,成熟期适中的高产、稳产品种。目前,比较适宜的超高产品种有新麦18、周麦18、开麦18等。适墒、适期、精量匀播与机播四项播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冬前壮苗,奠定小麦丰收的基础。播种后的镇压,是提高麦播质量及夺取小麦超高产的重要一环。
4.3 冬前培育壮苗,确保穗数
冬前壮苗具有良好的增产作用,冬前壮苗,分蘖质量好,成穗率高。冬前壮苗积累养分多,为春季早发、稳长、壮秆提供较多的营养。且冬壮春亦壮,冬发春不发,有利于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因此,要在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中耕化锄,壮苗浅锄,壮苗深锄。
4.4 建立高光效群体,保花增粒
小麦返青后随气温的升高,植株生长加快,高产田,土壤供肥能力强,许多小分蘖会大量发生。这些无效分蘖会使后期群体状况恶化,必须实施“前促、中控、后促”的原则,合理施肥灌水。“前促”就是施足底肥,追施冬肥(底肥氮肥多的可不施),浇好塌墒水和越冬水(根据墒情);“中控”就是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后促”是重施拔节肥,后期叶面喷肥,浇好拔节孕穗水和灌浆水。
4.5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病虫害均影响小麦生长造成减产,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病虫种类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病害要突出一个早字,对虫害要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少对天敌、环境和小麦品质的影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春季返青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要抓住时机,及早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是流行性病害,当开始发病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尤其对小麦条锈病,要采用“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方法,控制其蔓延。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就有可能发生,应立即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的防治要抓住蛹盛期和成虫两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对麦穗蚜防治,可用50%的抗蚜威8~10g/667m2或10%吡虫啉20~25g/667m2等药剂喷雾防治。在病虫混发地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综合防治病虫害,达到一喷多效。
化学除草要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用适宜的除草剂。麦田化学除草最佳时间冬前以11月中旬-12月上旬为好。要注意在无风的天气喷药,以免由于风力影响,造成喷药不匀。。若冬前没进行化学除草,也可在小麦返青期进化除。
5 结语
小麦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已从理论和实践上初步解决了有关生产技术问题,不仅优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而且研究了实现小麦大面积高效栽培的合理群体结构、科学施肥、合理化控等技术理论问题,通过对小麦大面积增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粮食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小麦学组.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小麦学组:,2012:10.
[2] 任仲.淮北地区小麦持续增产、高产的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55-56.
[3] 司红,邓小军,张卫东.拜城县小麦高产稳产途径及栽培技术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2007,S1:117-118.
[4] 李文雄,會寒冰,王云生.高产稳产途径的研究Ⅰ.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大小比例间作的增产作用和麦茬利用问题[J].东北农学院学报,1977,01:8-14.
[关键词]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7-0362-01
1 前言
要实现地区小麦产业高产高效的发展态势,地区除了要加快实施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外,还要下大力气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政策、科技等支持举措,实现地区小麦产业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渐变。
2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均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和粮食需求的增加,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求,须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只有将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农户生产中,才能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进而实现产量的提高,为粮食增产提供有效保障。
小麦生产中以农业机械化为核心的生产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机耕、机播、机收为主线的生产方式,同时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逐渐完善,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展不断壮大,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在此基础上,我国小麦生产区域还存在生产水平和种植条件的差异,增产潜力不同,仍存在中低产田,要实现小麦生产达到高产量、高效益和品质优的目标,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以期为我国小麦生产更好地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3 影响小麦高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高产麦田在土、肥、水条件继续改善,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个体发育比较健壮,怎样能实现超高产,研究表明,植株个体内部的矛盾转化成了阻遏单产继续增加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随着土肥水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品种的改良,要使小麦获得超高产,应在进一步处理好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的基础上,处理好植株个体的一系列内部矛盾,包括光合生产与呼吸消耗的矛盾、地上部与根系的矛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源与库的矛盾等;而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生产、积累和运转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
4 小麦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技术
4.1优化配方施肥
超高产小麦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确定实行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比例,实行优化配方施肥。施肥原则是:增加投入,粗细并重,分期追肥,缺啥补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2~3m3或进行秸秆还田。每667m2施纯氮量18~20kg,磷肥(P2O5)10~12kg,钾肥(K2O)8~10kg。磷肥、钾肥一般底施,氮肥采取前轻后重,底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40%,其他在拔节后追肥。追肥推广氮肥后移延衰技术,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或到拔节与挑旗之间,改以往的春季一次追肥为拔节、孕穗两次追肥,分别占追肥总量的80%和20%。
4.2 精细播种,打造合理群体
高产再高产最重要的的是播种质量,一定要采用优良品种,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保证足墒下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达到苗全、苗匀、苗壮。品种选用丰产性好、耐肥水、抗倒伏、大穗或多穗型品种,抗病、抗逆性强,成熟期适中的高产、稳产品种。目前,比较适宜的超高产品种有新麦18、周麦18、开麦18等。适墒、适期、精量匀播与机播四项播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冬前壮苗,奠定小麦丰收的基础。播种后的镇压,是提高麦播质量及夺取小麦超高产的重要一环。
4.3 冬前培育壮苗,确保穗数
冬前壮苗具有良好的增产作用,冬前壮苗,分蘖质量好,成穗率高。冬前壮苗积累养分多,为春季早发、稳长、壮秆提供较多的营养。且冬壮春亦壮,冬发春不发,有利于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因此,要在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中耕化锄,壮苗浅锄,壮苗深锄。
4.4 建立高光效群体,保花增粒
小麦返青后随气温的升高,植株生长加快,高产田,土壤供肥能力强,许多小分蘖会大量发生。这些无效分蘖会使后期群体状况恶化,必须实施“前促、中控、后促”的原则,合理施肥灌水。“前促”就是施足底肥,追施冬肥(底肥氮肥多的可不施),浇好塌墒水和越冬水(根据墒情);“中控”就是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后促”是重施拔节肥,后期叶面喷肥,浇好拔节孕穗水和灌浆水。
4.5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病虫害均影响小麦生长造成减产,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病虫种类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病害要突出一个早字,对虫害要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少对天敌、环境和小麦品质的影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春季返青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要抓住时机,及早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是流行性病害,当开始发病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尤其对小麦条锈病,要采用“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方法,控制其蔓延。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就有可能发生,应立即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的防治要抓住蛹盛期和成虫两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对麦穗蚜防治,可用50%的抗蚜威8~10g/667m2或10%吡虫啉20~25g/667m2等药剂喷雾防治。在病虫混发地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综合防治病虫害,达到一喷多效。
化学除草要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用适宜的除草剂。麦田化学除草最佳时间冬前以11月中旬-12月上旬为好。要注意在无风的天气喷药,以免由于风力影响,造成喷药不匀。。若冬前没进行化学除草,也可在小麦返青期进化除。
5 结语
小麦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已从理论和实践上初步解决了有关生产技术问题,不仅优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而且研究了实现小麦大面积高效栽培的合理群体结构、科学施肥、合理化控等技术理论问题,通过对小麦大面积增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粮食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小麦学组.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小麦学组:,2012:10.
[2] 任仲.淮北地区小麦持续增产、高产的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55-56.
[3] 司红,邓小军,张卫东.拜城县小麦高产稳产途径及栽培技术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2007,S1:117-118.
[4] 李文雄,會寒冰,王云生.高产稳产途径的研究Ⅰ.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大小比例间作的增产作用和麦茬利用问题[J].东北农学院学报,1977,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