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朋友决定开发一套面向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软件,维美学堂软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很快地,从论证立项进入到软件的脚本开发。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而言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说到脚本编写,当年也是西城电教馆的强项。在特级教师陈春雷、吕品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90年代初就尝试着进行CAI教学的研究。到1997年,小学一至六年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互动软件已经覆盖了12册主要内容,而且进行了为期12个学期的实用研究。教师们对CAI课件不陌生并有新设计的需求,但真正做起多媒体,还是需要每一个参与者从头学起。
1998年,维美学堂软件首张多媒体教学动画光盘问世,经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室组织的几十所学校近百节课的试用,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这套软件的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创设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立意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具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更符合国际教育新理念,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个别化学习,解决了教学及时反馈等人性化问题。
力学小学有个一年级学生学习有障碍,数学考试从来不及格,再耐心的教师也很难转变他畏惧数学课的心理。学校一度考虑让他等一年再来上学。一次,数学老师用维美数学软件上课时突然发现,这个孩子注意力特别集中,下课了还赖着不走,围着计算机转。老师就特别安排他自己跟着课件“玩”。渐渐地,他从低头听课到抬头举手,从“数不清手指”到心算得快又准,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奥数兴趣班。其问的变化之巨大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一位家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家的孩子不小心摔骨折了,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只能看书或用课件学习。重新回到课堂后从来没有在数学课上考过100分的他,居然捧回了一个满分。家长在惊喜之余不免对这套软件开始另眼相看了。班主任老师也告诉我一件身边的事儿:一位孩子的爷爷,六个寒暑假一直坚持到校取用所有的维美学堂数学软件,每次来的时候都不断地说:“如果你们早点研究出这个软件,我们家孩子就不会讨厌数学课了!”
一线应用的成功案例不断传来,为开发人员注入了动力。已经记不清,多少人无眠,多少次加班,创作者们集中才智,忘我地工作着:教师们在业余时间里不断地改写着脚本;为了一个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十多人进行考证和修改;为了一道题出示和保持的几秒钟也要反复试验;为了修正一句话里的一个错字,技术人员们要重新分解修改再打包;为了有一种优美的音乐背景,音乐制作与交响乐制作同等对待。25张光盘131个动画课件,每一题、每一段解说、每一个动画、每段音乐都充盈着教师精心设计和软件工程人员的精细施工。在西城教研员的苛刻选择中,我们研制的教学软件终于通过了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审定,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的产品”,并“建议在学校使用”。此后,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校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起来,各类展示活动也再次验证了这种教学软件的有效性。我们协助全国中小学计算机中心组织了全国99“维美杯”小学教学比赛;在2003年非典期间“空中课堂”和家庭课堂中,这些课件发挥出替代性演示教学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用到这些优秀软件,我们后来为西城区各校配齐了语、数、外等一整套的维美学堂软件。
随着时间推移,新课程标准启动了,教材变化了,市场竞争中的教育企业无法承受变革的浪潮冲击。刚刚培育的优质种子就这样荒芜在即将收获的季节。维美学堂软件一时的亮丽,像流星一样淡出人们的视线。每一个技术工作者可能都有这样的沧桑感觉,当一种产品被淘汰时,融在其中的劳动与创造也就随之消弭了,但维美教学软件仍有自身的价值,那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十年之后其中的精髓还是给人以启示。
这可谓:学堂自古传圣明,多维之美智结晶。呕心沥血创精品,为使学子快乐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说到脚本编写,当年也是西城电教馆的强项。在特级教师陈春雷、吕品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90年代初就尝试着进行CAI教学的研究。到1997年,小学一至六年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互动软件已经覆盖了12册主要内容,而且进行了为期12个学期的实用研究。教师们对CAI课件不陌生并有新设计的需求,但真正做起多媒体,还是需要每一个参与者从头学起。
1998年,维美学堂软件首张多媒体教学动画光盘问世,经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室组织的几十所学校近百节课的试用,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这套软件的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创设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立意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工具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更符合国际教育新理念,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个别化学习,解决了教学及时反馈等人性化问题。
力学小学有个一年级学生学习有障碍,数学考试从来不及格,再耐心的教师也很难转变他畏惧数学课的心理。学校一度考虑让他等一年再来上学。一次,数学老师用维美数学软件上课时突然发现,这个孩子注意力特别集中,下课了还赖着不走,围着计算机转。老师就特别安排他自己跟着课件“玩”。渐渐地,他从低头听课到抬头举手,从“数不清手指”到心算得快又准,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奥数兴趣班。其问的变化之巨大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一位家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家的孩子不小心摔骨折了,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只能看书或用课件学习。重新回到课堂后从来没有在数学课上考过100分的他,居然捧回了一个满分。家长在惊喜之余不免对这套软件开始另眼相看了。班主任老师也告诉我一件身边的事儿:一位孩子的爷爷,六个寒暑假一直坚持到校取用所有的维美学堂数学软件,每次来的时候都不断地说:“如果你们早点研究出这个软件,我们家孩子就不会讨厌数学课了!”
一线应用的成功案例不断传来,为开发人员注入了动力。已经记不清,多少人无眠,多少次加班,创作者们集中才智,忘我地工作着:教师们在业余时间里不断地改写着脚本;为了一个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十多人进行考证和修改;为了一道题出示和保持的几秒钟也要反复试验;为了修正一句话里的一个错字,技术人员们要重新分解修改再打包;为了有一种优美的音乐背景,音乐制作与交响乐制作同等对待。25张光盘131个动画课件,每一题、每一段解说、每一个动画、每段音乐都充盈着教师精心设计和软件工程人员的精细施工。在西城教研员的苛刻选择中,我们研制的教学软件终于通过了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审定,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的产品”,并“建议在学校使用”。此后,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校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起来,各类展示活动也再次验证了这种教学软件的有效性。我们协助全国中小学计算机中心组织了全国99“维美杯”小学教学比赛;在2003年非典期间“空中课堂”和家庭课堂中,这些课件发挥出替代性演示教学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用到这些优秀软件,我们后来为西城区各校配齐了语、数、外等一整套的维美学堂软件。
随着时间推移,新课程标准启动了,教材变化了,市场竞争中的教育企业无法承受变革的浪潮冲击。刚刚培育的优质种子就这样荒芜在即将收获的季节。维美学堂软件一时的亮丽,像流星一样淡出人们的视线。每一个技术工作者可能都有这样的沧桑感觉,当一种产品被淘汰时,融在其中的劳动与创造也就随之消弭了,但维美教学软件仍有自身的价值,那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十年之后其中的精髓还是给人以启示。
这可谓:学堂自古传圣明,多维之美智结晶。呕心沥血创精品,为使学子快乐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