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用十七大精神,阐述“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新时代意义;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六个坚持”、“八个良好风气”的倡导,联系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应当增强领导干部的“信念、创新、责任、忠诚、宗旨、公仆、服务、忧患”八种意识。目的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重塑人民公仆的形象。
[关键词] 苏区干部作风 领导干部意识
什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它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言传身教,精心培育起来的优良风气。随着时代的不同,应当赋予它新的内涵。用十七大精神来解读,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它最形象、最具体、最鲜活,因为它表现了苏区干部的人品人格,因而最具特色魅力。赣南,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策源地和发祥地。兴国有个苏区干部好作风专题陈列馆,还有一首妇孺皆知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兴国山歌。但这远远不够,作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精心筹谋,在赣南把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主旋律高扬起来,形成我们赣州市强大的红色文化特色产品,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怎样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呢?当然不是机械模仿,简单效法,而是要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思想营养,传承其“血脉”,延续其“精髓”,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做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就必须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改善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必须实现富民兴赣宏伟事业的新跨越、新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落实到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去。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首先提出了全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八荣八耻”,接着提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个坚持”,进而又提出领导作风建设“八个良好风气”的要求。这些倡导,都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密切联系。本文就“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增强领导干部八种意识”这个论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增强信念意识
信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是精神支柱,是行动指南。邓小平说得好:“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苏区干部好作风一个本质的内涵,就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联系今天的现实,我们各级干部同样受到了信念的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资、外资、个私企业空前活跃,贫富差距有日益拉大之势。在经济转达型时期,有人对信念产生了模糊认识。甚至怀疑,是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在瞬息万变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党的十七大明确宣告:我们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全党的信念,也是全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可动摇的信念。
要增强信念意识,就必须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增强信念意识,就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员要听党的话,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章党纲,执行党的决议,完成党的工作任务。始终同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2、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振兴的希望。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发展,创新是我们与时俱进工作思路的永恒主题。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就是推陈出新的改革。回顾历史,当年苏联十月革命搞的是城市起义。而中国恰恰截然不同,开辟农村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工农政权。所以说中国的苏维埃运动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事业。这种伟大创举,不但孕育了苏区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新观念;也锻炼了苏区干部开天劈地、奋发进取的创新能力。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象苏区干部那样敢于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业,大胆革新。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就是创新的成果。事实证明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对我们的事业极其有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与时俱进地坚持认真学习。真正做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自觉读书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注重实践,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创新就是创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消除贫困、增进和谐。赣州目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全省率先崛起,我们就要始终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去推动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确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3、 增强责任意识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首先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全局观念,顾全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克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一槌子买卖”的短期行为;象苏区干部那样既关心革命战争,又关心群众生活;既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考虑群众的眼前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和谐的新跨越。
要增强责任意识,领导干部就是坚持敢讲真话,乐听真话,会办真事。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负责任的表现。领导分工协作是要求各伺其职,各负其责,用赣南老表的一句通俗俚语说,便是“各个牛尾巴各遮牛屁股。”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的人不是恪尽职守,遇到问题绕道走,采取推、拖、闪的消极做法时有发生。许多矛盾,只要耐心解释,积极疏导完全可以化解。由于领导不负责任,不去未雨绸缪,不去防微杜渐,使民怨升格为民怒,惹出了大麻烦。
世上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能够协调解决问题的领导,就是有能力的领导;能够认认真真办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就是负责任的好干部。
4、增强忠诚意识
忠诚,不是对个人的知恩图报,人身依附,而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是共产党员的起码品德。苏区干部有许多忠诚于党的好人好事。兴国烈士,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长征后坚持在宁都山区打游击,在激战中和部队失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孤身一人,沿途乞讨,去遂川追赶红军大部队,一路凄风苦雨,忍饥挨饿,住茶亭庙角。因为敌人严密封锁,被迫流散在泰和马家洲,改名换姓,隐蔽下来,谁也不知道这个讨米人是个腰缠万贯的“贫穷富翁”。但那是金子银子、党的活动经费,他从未用一分一厘。直至抗战初期中共临时江西省委成立,他才把这笔巨款交还党组织。大家才知道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启耀的传奇人生故事,演绎了一个共产党人在无人监督之下的“慎独”,展示了一个革命干部对党的忠诚。苏区干部中有多少这样的前辈,象他这样不贪不占,无私奉献,信念坚定,气节不变。这种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品德,不正是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吗?
5、增强宗旨意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一贯强调的宗旨意识。心系群众,以人为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回顾历史,苏区兴国能够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能够成为模范县,追本溯源,穷根究底,毛泽东关于党的宗旨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兴国就对党员教导说,“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番谆谆教诲,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肖华、陈奇涵将军回忆说,毛主席这句话使他们终生受益,毕生难忘。后来,毛泽东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苏维埃的各级干部“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接受我们的政治口号,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些话,今天我们听来仍然觉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现在时代变了,但是党的性质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象苏区干部那样,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要象苏区干部那样,以真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攸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急事办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就是新时代的党的宗旨意识。
6、增强公仆意识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首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这就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象写照。这种公仆意识,这种政治本色,我们各级干部都应当继承发扬。其次,要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下。”但是,不知缘于何时,拿破仑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竟然演绎成了“不想当大官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这种调子曾经风靡一时,唱了多年。在现行体制的中国官场中,只有杜绝了当官的欲望,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官本位盛行,此风不灭,清官难为,好官难当。再次,要提倡正确的政绩观。浮夸虚报,弄虚作假,是“假”政绩;形象工程,派场阔气,是“坏”政绩;侈靡奢华,挥霍浪费,是“恶”政绩。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高经济指标,又要高社会指标;既要人文指标,又要环境指标。将政绩锁定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目的上。在选拔任用干部时,重政绩又重政德,既要看奖杯又要听口碑,使品行端正的人受到褒奖和重用,形成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7、 增强服务意识
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服务的主体对象。急群众之所难,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就叫服务。“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我们!”“长冈乡是在最具体最实际的解决了群众中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苏维埃干部服务意识的表现和标志。
现在我们有的人群众观念淡薄了。群众尖锐批评说:“老表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问题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当水库放水时按一下闸门电钮,在新建学校典礼上讲一通话,在工地上挥一下彩绸铁锹,在庆典仪式上剪一下红球布,便乐此不疲。可是,对老百姓要求解决的问题,即使费举手之劳,也要拖得生锈。“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应当牢记《离骚》中的经典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象苏区长冈模范乡的干部那样,切实地具体地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就要遵照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这事。这才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增强忧患意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温家宝说,“为什么要有忧患意识?读《贞观资治》,读唐书,它会告诉你理由。你不知道什么是乱,就不知道什么叫治。”他还说,要有忧患意识,就不要一味沉迷于歌功颂德中。陕西有个人大代表叫杨志福的,对农民感情很深,对农业作了一番忧患意识的发言,使他很感动。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忧患意识,才能避免头脑发昏发热,保持清醒和警惕。苏区斗争异常残酷和复杂,那时的形势前景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干部,兢兢业业,谦虚谨慎,保持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所以能够做好工作,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时下,我们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中。市场经济充满了太多的利益驱动与金钱诱惑,我们需要拒腐防变;振兴中华,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需要更新知识,创建学习型社会。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居安思危,头脑清醒,保持应有的忧患意识。
总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增强领导干部八种意识,是一项薪火相传、承前启后的长期工作。既是提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当务之急;也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兴国人民革命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赣南人民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梅 宏
[关键词] 苏区干部作风 领导干部意识
什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它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言传身教,精心培育起来的优良风气。随着时代的不同,应当赋予它新的内涵。用十七大精神来解读,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它最形象、最具体、最鲜活,因为它表现了苏区干部的人品人格,因而最具特色魅力。赣南,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策源地和发祥地。兴国有个苏区干部好作风专题陈列馆,还有一首妇孺皆知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兴国山歌。但这远远不够,作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精心筹谋,在赣南把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主旋律高扬起来,形成我们赣州市强大的红色文化特色产品,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怎样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呢?当然不是机械模仿,简单效法,而是要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思想营养,传承其“血脉”,延续其“精髓”,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做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就必须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改善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必须实现富民兴赣宏伟事业的新跨越、新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落实到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去。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首先提出了全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八荣八耻”,接着提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个坚持”,进而又提出领导作风建设“八个良好风气”的要求。这些倡导,都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密切联系。本文就“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增强领导干部八种意识”这个论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增强信念意识
信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是精神支柱,是行动指南。邓小平说得好:“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苏区干部好作风一个本质的内涵,就是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联系今天的现实,我们各级干部同样受到了信念的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资、外资、个私企业空前活跃,贫富差距有日益拉大之势。在经济转达型时期,有人对信念产生了模糊认识。甚至怀疑,是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在瞬息万变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党的十七大明确宣告:我们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全党的信念,也是全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可动摇的信念。
要增强信念意识,就必须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增强信念意识,就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员要听党的话,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章党纲,执行党的决议,完成党的工作任务。始终同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2、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振兴的希望。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发展,创新是我们与时俱进工作思路的永恒主题。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就是推陈出新的改革。回顾历史,当年苏联十月革命搞的是城市起义。而中国恰恰截然不同,开辟农村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工农政权。所以说中国的苏维埃运动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事业。这种伟大创举,不但孕育了苏区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新观念;也锻炼了苏区干部开天劈地、奋发进取的创新能力。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象苏区干部那样敢于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业,大胆革新。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就是创新的成果。事实证明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对我们的事业极其有害,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与时俱进地坚持认真学习。真正做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自觉读书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注重实践,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
要增强创新意识,就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创新就是创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消除贫困、增进和谐。赣州目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全省率先崛起,我们就要始终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去推动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确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3、 增强责任意识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首先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全局观念,顾全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克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一槌子买卖”的短期行为;象苏区干部那样既关心革命战争,又关心群众生活;既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考虑群众的眼前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和谐的新跨越。
要增强责任意识,领导干部就是坚持敢讲真话,乐听真话,会办真事。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负责任的表现。领导分工协作是要求各伺其职,各负其责,用赣南老表的一句通俗俚语说,便是“各个牛尾巴各遮牛屁股。”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的人不是恪尽职守,遇到问题绕道走,采取推、拖、闪的消极做法时有发生。许多矛盾,只要耐心解释,积极疏导完全可以化解。由于领导不负责任,不去未雨绸缪,不去防微杜渐,使民怨升格为民怒,惹出了大麻烦。
世上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能够协调解决问题的领导,就是有能力的领导;能够认认真真办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就是负责任的好干部。
4、增强忠诚意识
忠诚,不是对个人的知恩图报,人身依附,而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是共产党员的起码品德。苏区干部有许多忠诚于党的好人好事。兴国烈士,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长征后坚持在宁都山区打游击,在激战中和部队失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孤身一人,沿途乞讨,去遂川追赶红军大部队,一路凄风苦雨,忍饥挨饿,住茶亭庙角。因为敌人严密封锁,被迫流散在泰和马家洲,改名换姓,隐蔽下来,谁也不知道这个讨米人是个腰缠万贯的“贫穷富翁”。但那是金子银子、党的活动经费,他从未用一分一厘。直至抗战初期中共临时江西省委成立,他才把这笔巨款交还党组织。大家才知道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启耀的传奇人生故事,演绎了一个共产党人在无人监督之下的“慎独”,展示了一个革命干部对党的忠诚。苏区干部中有多少这样的前辈,象他这样不贪不占,无私奉献,信念坚定,气节不变。这种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品德,不正是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吗?
5、增强宗旨意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一贯强调的宗旨意识。心系群众,以人为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回顾历史,苏区兴国能够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能够成为模范县,追本溯源,穷根究底,毛泽东关于党的宗旨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兴国就对党员教导说,“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番谆谆教诲,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肖华、陈奇涵将军回忆说,毛主席这句话使他们终生受益,毕生难忘。后来,毛泽东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苏维埃的各级干部“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接受我们的政治口号,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些话,今天我们听来仍然觉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现在时代变了,但是党的性质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象苏区干部那样,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要象苏区干部那样,以真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攸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急事办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就是新时代的党的宗旨意识。
6、增强公仆意识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资历深浅,能力强弱,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首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这就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象写照。这种公仆意识,这种政治本色,我们各级干部都应当继承发扬。其次,要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下。”但是,不知缘于何时,拿破仑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竟然演绎成了“不想当大官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这种调子曾经风靡一时,唱了多年。在现行体制的中国官场中,只有杜绝了当官的欲望,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官本位盛行,此风不灭,清官难为,好官难当。再次,要提倡正确的政绩观。浮夸虚报,弄虚作假,是“假”政绩;形象工程,派场阔气,是“坏”政绩;侈靡奢华,挥霍浪费,是“恶”政绩。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高经济指标,又要高社会指标;既要人文指标,又要环境指标。将政绩锁定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目的上。在选拔任用干部时,重政绩又重政德,既要看奖杯又要听口碑,使品行端正的人受到褒奖和重用,形成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7、 增强服务意识
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服务的主体对象。急群众之所难,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就叫服务。“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我们!”“长冈乡是在最具体最实际的解决了群众中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苏维埃干部服务意识的表现和标志。
现在我们有的人群众观念淡薄了。群众尖锐批评说:“老表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问题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当水库放水时按一下闸门电钮,在新建学校典礼上讲一通话,在工地上挥一下彩绸铁锹,在庆典仪式上剪一下红球布,便乐此不疲。可是,对老百姓要求解决的问题,即使费举手之劳,也要拖得生锈。“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应当牢记《离骚》中的经典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象苏区长冈模范乡的干部那样,切实地具体地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就要遵照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这事。这才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增强忧患意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温家宝说,“为什么要有忧患意识?读《贞观资治》,读唐书,它会告诉你理由。你不知道什么是乱,就不知道什么叫治。”他还说,要有忧患意识,就不要一味沉迷于歌功颂德中。陕西有个人大代表叫杨志福的,对农民感情很深,对农业作了一番忧患意识的发言,使他很感动。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忧患意识,才能避免头脑发昏发热,保持清醒和警惕。苏区斗争异常残酷和复杂,那时的形势前景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干部,兢兢业业,谦虚谨慎,保持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所以能够做好工作,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时下,我们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中。市场经济充满了太多的利益驱动与金钱诱惑,我们需要拒腐防变;振兴中华,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需要更新知识,创建学习型社会。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居安思危,头脑清醒,保持应有的忧患意识。
总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增强领导干部八种意识,是一项薪火相传、承前启后的长期工作。既是提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当务之急;也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兴国人民革命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赣南人民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梅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