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的课程和教材在进行着相应的变革。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每一位高中教师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设计的评价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教学设计全面且准确的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思考
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我们大多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学业,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评价自然少不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去评判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性。然而,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的学科。在现今各科教学呈现出的机械化的趋势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使教育能够有效地健康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侧重对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后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性评价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中有无体现教师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师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设计是教书育人的抓手。唯有正确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改下对教学的要求。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载体,其有无正确体现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关涉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体现在教师对自身职业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教育是良心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处在成长和蜕变中的孩子。教育学认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的前提。评价教学设计时,应该通过教师的言谈和行为先对教师有关教育的观念进行一个基本的评判。如教师有无体现出对教材和学生的热情,是否具备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应该成为评价教学设计的一大因素。我们应该时刻秉承着以用今天的教育去影响孩子一生的理念去进行教学。
二、有否用正确的思路引领学生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主线。其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设定出,直接体现教师对课程和学生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教师对一节课的宏观架构,设计中在哪一个版块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总体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学设计思路的实践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成长的过程,这是评价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如今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根本,我们在进行新课构思时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古人有言,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道出了读书应该遵循的原则,而这也是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准则。高中语文课堂无论是课文讲授还是题目评讲,都要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比如探究一篇现代文,应该由从理解文章的一系列重要的词句入手,通过层层分析,逐渐引导学生向中心主旨去靠近,让学生在对文字的慢慢咀嚼中品读出文章的精髓。好的课堂应该是能够引领学生思维的,能够让学生不因题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而产生无趣或者反感的情绪。
三、营造氛围是否严肃与愉悦交织
心理学家顾修全有言: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简单的一句话道明了情绪对人的影响。现今,很多教育者们都在追求轻松愉悦课堂氛围,力争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快乐氛围中度过课堂的45分钟。固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因愉悦而满怀兴致地汲取知识当然必不可少。但是,在我看来,课堂教学设计“以生为本”的理念应当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自古儒家便强调,凡事过犹不及。私以为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方面,教师必须进行一个细致的程度和时间上的设计。通俗说来,如果一节课45分钟学生全部处于极其放松的状态,学生也许会热情地去思考问题,但是也势必会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体现出浮躁、肤浅、庸俗的倾向,缺少对问题的成熟且理性的分析,而长期地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不见得在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多大的长进。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战场,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应该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准备和研究,在实践中做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快乐而又健康的成长。
四、有无盲目追寻教学形式的多样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以它先进、便捷、吸引力强的特点渗透到了教学工作中。在评价教学设计时,专家、学者有一个必看的要素那就是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声音、视频等。在有的评价中,不少专家、学者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时候会狭隘地认为,一个教学设计如果没有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那必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这致使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味地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课堂的本真。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不能否认现代技术和学科课程的结合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一味地去拼凑各种现代技术,而是应该要考虑学科特点、授课内容的特点去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美好与感动,信息技术应该处于一个辅助的位置,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本末倒置,让其成了作秀工具。如在教授《江南的冬景》
(下转第6页)
(上接第5页)
这篇散文时配上优雅的音乐和几幅淡雅的图片,自是可以帮助学生去感知语言文字的美感,而如若在现代爱情诗《神女峰》的教学中穿插进《化蝶》的背景音乐,那就不免让人啼笑皆非了。
五、有无知识与涵养的双重渗透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勇敢地放下了应试教育的大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教育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的确,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去领略我国从古至今灿烂的文学发展史,更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善良有爱的优秀公民,能够具备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我们应该期待,无论他以后行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是一个从思想到行为都很优秀的人。这也是语文其深厚的人文教育的价值。在评价教学设计时,这也应成为一个评判的标准。但是这种影响毕竟是潜移默化的,且在具体的评判标准上难以量化,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观察法、测试法去进行抽样调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许在短期内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精神内涵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在每日的教学中能够巧抓每个知识点上的契机,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进去,在授课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自我的评价反思。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里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想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学科知识层面,而应该是立足孩子的精神和灵魂,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生命成长。又如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悲观点来说,倘若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不能再危急关头呈现出出奇冷静且临危不惧的意识,能否在人心惶惶之时显露出团结协作,一心为人的精神风貌,这都是值得我们思量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承担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母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能够承担作为一个社会之人的重任。
六、结语
很多教师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问题,其实,评判一个教学设计是否优秀的方面有很多,评价教学设计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用全方位的指标去评价自身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希望所有的语文工作者都能在不断的思考、探索、研究中不断进步,致力于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学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C,2011(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思考
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我们大多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学业,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评价自然少不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去评判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性。然而,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的学科。在现今各科教学呈现出的机械化的趋势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使教育能够有效地健康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侧重对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后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性评价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中有无体现教师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师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设计是教书育人的抓手。唯有正确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改下对教学的要求。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载体,其有无正确体现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关涉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体现在教师对自身职业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教育是良心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处在成长和蜕变中的孩子。教育学认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的前提。评价教学设计时,应该通过教师的言谈和行为先对教师有关教育的观念进行一个基本的评判。如教师有无体现出对教材和学生的热情,是否具备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应该成为评价教学设计的一大因素。我们应该时刻秉承着以用今天的教育去影响孩子一生的理念去进行教学。
二、有否用正确的思路引领学生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主线。其根据学生情况和授课内容设定出,直接体现教师对课程和学生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教师对一节课的宏观架构,设计中在哪一个版块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总体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学设计思路的实践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成长的过程,这是评价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如今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根本,我们在进行新课构思时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古人有言,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道出了读书应该遵循的原则,而这也是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准则。高中语文课堂无论是课文讲授还是题目评讲,都要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比如探究一篇现代文,应该由从理解文章的一系列重要的词句入手,通过层层分析,逐渐引导学生向中心主旨去靠近,让学生在对文字的慢慢咀嚼中品读出文章的精髓。好的课堂应该是能够引领学生思维的,能够让学生不因题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而产生无趣或者反感的情绪。
三、营造氛围是否严肃与愉悦交织
心理学家顾修全有言: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简单的一句话道明了情绪对人的影响。现今,很多教育者们都在追求轻松愉悦课堂氛围,力争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快乐氛围中度过课堂的45分钟。固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因愉悦而满怀兴致地汲取知识当然必不可少。但是,在我看来,课堂教学设计“以生为本”的理念应当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自古儒家便强调,凡事过犹不及。私以为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方面,教师必须进行一个细致的程度和时间上的设计。通俗说来,如果一节课45分钟学生全部处于极其放松的状态,学生也许会热情地去思考问题,但是也势必会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体现出浮躁、肤浅、庸俗的倾向,缺少对问题的成熟且理性的分析,而长期地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不见得在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多大的长进。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战场,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应该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准备和研究,在实践中做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快乐而又健康的成长。
四、有无盲目追寻教学形式的多样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以它先进、便捷、吸引力强的特点渗透到了教学工作中。在评价教学设计时,专家、学者有一个必看的要素那就是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声音、视频等。在有的评价中,不少专家、学者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时候会狭隘地认为,一个教学设计如果没有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那必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这致使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味地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课堂的本真。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不能否认现代技术和学科课程的结合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一味地去拼凑各种现代技术,而是应该要考虑学科特点、授课内容的特点去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美好与感动,信息技术应该处于一个辅助的位置,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本末倒置,让其成了作秀工具。如在教授《江南的冬景》
(下转第6页)
(上接第5页)
这篇散文时配上优雅的音乐和几幅淡雅的图片,自是可以帮助学生去感知语言文字的美感,而如若在现代爱情诗《神女峰》的教学中穿插进《化蝶》的背景音乐,那就不免让人啼笑皆非了。
五、有无知识与涵养的双重渗透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勇敢地放下了应试教育的大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教育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的确,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去领略我国从古至今灿烂的文学发展史,更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善良有爱的优秀公民,能够具备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我们应该期待,无论他以后行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是一个从思想到行为都很优秀的人。这也是语文其深厚的人文教育的价值。在评价教学设计时,这也应成为一个评判的标准。但是这种影响毕竟是潜移默化的,且在具体的评判标准上难以量化,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观察法、测试法去进行抽样调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许在短期内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精神内涵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在每日的教学中能够巧抓每个知识点上的契机,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进去,在授课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自我的评价反思。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里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想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学科知识层面,而应该是立足孩子的精神和灵魂,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生命成长。又如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悲观点来说,倘若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不能再危急关头呈现出出奇冷静且临危不惧的意识,能否在人心惶惶之时显露出团结协作,一心为人的精神风貌,这都是值得我们思量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承担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母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能够承担作为一个社会之人的重任。
六、结语
很多教师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问题,其实,评判一个教学设计是否优秀的方面有很多,评价教学设计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用全方位的指标去评价自身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希望所有的语文工作者都能在不断的思考、探索、研究中不断进步,致力于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学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C,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