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竞赛规则是比赛的指挥棒,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但在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规则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武术散打市场化和其大众化的发展要求,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新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规则的制定应向不断提高比赛观赏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比赛 观赏性
一、前言
制定竞技武术散打规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就要求在制定散打规则时,要尽力提高散打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喜爱散打运动。目前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散打运动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使武术散打规则的修改和改革朝着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顺应市场化的发展潮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加强武德教育和规范、强调武术散打的“抱拳礼”礼仪
通过笔者到“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现场调查,发现运动员的抱拳礼给人留下的确实就像是在敷衍或是在完成规定的任务。这种对礼节不讲究、不重视、不尊重的行为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运动员的行礼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种应付,是为礼节而礼节的行为,崇尚武德的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有73%的专家和教练员赞成脱下拳套行抱拳礼,有27%的专家和教练员赞成戴拳套行抱拳礼。建议加强和规范武术散打的抱拳礼,在行抱拳礼时脱下拳套再相互行礼,再加上传统的音乐的衬托,使武术散打的抱拳礼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2.改革和创新武术散打服装护具,增加民族特色
散打技术随着护具形制的演变而变化着。过多的强调护具的保护作用,反而会使散打技术因护具的保护性而趋向简单化,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服装护具应朝着安全性、轻便型、电子化方向研制,量化击打效果,从而保障规则的易操作性,也令比赛更精彩、更激烈。
从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武术散打的护具和服装改革中,建议采用传统特色的分别是20%和32%,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我们知道散打源于传统武术,其护具和服装设计如果能参照传统的风格,也许就会更多的体现出这项运动的传统特色。这样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观赏性,并且能让观众在看过武术散打比赛后,对武术散打的护具造型以及体现出的传统设计理念所吸引。
3.改革与创新散打擂台,突显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问卷调查,建议用现有擂台和有围绳擂台的分别占27%和20%,建议设计并使用具有传统特色擂台的占53%,独具民族性的运动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越民族性的运动,才越是属于世界的运动。因此,建议古为今用的从比赛场地的布置、场内外气氛的调动等各方面对散打比赛进行艺术包装,建议将擂台设计有四边形改为八卦形,体现中国武术的传统内涵。相对于四边形的擂台来说,八卦形的擂台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传统的感觉和印象;从一定程度上增强武术散打比赛对观众的吸引力。
4.通过判罚劝告、警告来减少比赛中的消极搂抱
从笔者到“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现场,发现抱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方主动摔,一方防摔,造成持续2秒以上的僵持;一种是由于运动员体力不济,利用规则中“互相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喊停”的条款,相互抱缠在一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专家调查,大部分专家认为主要是加强对消极搂抱的判罚力度,减少抱缠的机会。要求规则限制搂抱的次数,对搂抱现象进行劝告,甚至扣分,有30%的专家和教练员建议采用罚分制;有39%的专家或教练员建议在规则中增加允许膝法进攻的条款;有31%建议取消“倒地在先”条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是制约和影响其比赛观赏性的重要因素。
(2)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改革与创新是增强其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建议
(1)在散打比赛前,安排散打运动员传统武术套路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观众的观看热情,让观众感觉到武术散打的传统气息。
(2)在散打比赛前,安排功力展示。建议在武术散打比赛前,通过运动员踢木板、碎砖块等功力展示,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
(3)在散打比赛前或休息时间,安排武术散打专家对武术散打动作的讲解、示范建议在武术散打比赛前或休息时间,也效仿武林大会的成功经验,通过武术散打专家的讲解示范,让观众更好地看懂比赛,也可以让现场观众参与专家的讲解示范,提高观众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对散手推广普及若干因素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李龙,王浩.对竞技散手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
[3]刘劲松,刘谦.散打运动中的美学特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李中正,彭彦铭散打运动中的美学体征[J].武术科学,2006.
[5]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
[6]吉洪林.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5.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比赛 观赏性
一、前言
制定竞技武术散打规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就要求在制定散打规则时,要尽力提高散打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喜爱散打运动。目前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散打运动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使武术散打规则的修改和改革朝着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顺应市场化的发展潮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加强武德教育和规范、强调武术散打的“抱拳礼”礼仪
通过笔者到“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现场调查,发现运动员的抱拳礼给人留下的确实就像是在敷衍或是在完成规定的任务。这种对礼节不讲究、不重视、不尊重的行为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运动员的行礼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种应付,是为礼节而礼节的行为,崇尚武德的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有73%的专家和教练员赞成脱下拳套行抱拳礼,有27%的专家和教练员赞成戴拳套行抱拳礼。建议加强和规范武术散打的抱拳礼,在行抱拳礼时脱下拳套再相互行礼,再加上传统的音乐的衬托,使武术散打的抱拳礼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2.改革和创新武术散打服装护具,增加民族特色
散打技术随着护具形制的演变而变化着。过多的强调护具的保护作用,反而会使散打技术因护具的保护性而趋向简单化,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服装护具应朝着安全性、轻便型、电子化方向研制,量化击打效果,从而保障规则的易操作性,也令比赛更精彩、更激烈。
从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武术散打的护具和服装改革中,建议采用传统特色的分别是20%和32%,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我们知道散打源于传统武术,其护具和服装设计如果能参照传统的风格,也许就会更多的体现出这项运动的传统特色。这样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观赏性,并且能让观众在看过武术散打比赛后,对武术散打的护具造型以及体现出的传统设计理念所吸引。
3.改革与创新散打擂台,突显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问卷调查,建议用现有擂台和有围绳擂台的分别占27%和20%,建议设计并使用具有传统特色擂台的占53%,独具民族性的运动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越民族性的运动,才越是属于世界的运动。因此,建议古为今用的从比赛场地的布置、场内外气氛的调动等各方面对散打比赛进行艺术包装,建议将擂台设计有四边形改为八卦形,体现中国武术的传统内涵。相对于四边形的擂台来说,八卦形的擂台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传统的感觉和印象;从一定程度上增强武术散打比赛对观众的吸引力。
4.通过判罚劝告、警告来减少比赛中的消极搂抱
从笔者到“将军杯”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现场,发现抱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方主动摔,一方防摔,造成持续2秒以上的僵持;一种是由于运动员体力不济,利用规则中“互相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喊停”的条款,相互抱缠在一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专家调查,大部分专家认为主要是加强对消极搂抱的判罚力度,减少抱缠的机会。要求规则限制搂抱的次数,对搂抱现象进行劝告,甚至扣分,有30%的专家和教练员建议采用罚分制;有39%的专家或教练员建议在规则中增加允许膝法进攻的条款;有31%建议取消“倒地在先”条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是制约和影响其比赛观赏性的重要因素。
(2)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改革与创新是增强其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建议
(1)在散打比赛前,安排散打运动员传统武术套路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观众的观看热情,让观众感觉到武术散打的传统气息。
(2)在散打比赛前,安排功力展示。建议在武术散打比赛前,通过运动员踢木板、碎砖块等功力展示,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享受。
(3)在散打比赛前或休息时间,安排武术散打专家对武术散打动作的讲解、示范建议在武术散打比赛前或休息时间,也效仿武林大会的成功经验,通过武术散打专家的讲解示范,让观众更好地看懂比赛,也可以让现场观众参与专家的讲解示范,提高观众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对散手推广普及若干因素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李龙,王浩.对竞技散手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
[3]刘劲松,刘谦.散打运动中的美学特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李中正,彭彦铭散打运动中的美学体征[J].武术科学,2006.
[5]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
[6]吉洪林.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5.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