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个性课程作为在校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德育课程模式,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协同学的视角,杭州市天长小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网络学习三个方面实现了个性课程的模块建构。
【关键词】协同学 德育个性课程 建构 实践
一、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赋予了学校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新体制,是实现学校积极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在差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德育个性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
从教育的目的来说,培养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作为个人,个体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尽管个性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但个性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由此看来,追求个性课程是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德育个性课程是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的课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行德育课程决策、德育课程开发,并能够对学生德育个性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差异教育研究的中心,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一直在做着个性差异的研究。20世纪,该校的两部实验专著《 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初探 》《 整体优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分别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发现要使得整体进一步优化,个性课程的开发必不可少。只有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整体优化以及学生的差异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二、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实践与创新
德育个性课程的建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结合社区的力量,依托学校科研团队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了德育个性课程的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课外活动模块和网络学习模块。
1.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还应当能够适当地开发拓展学生能力的德育个性课程。为此,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了确保德育个性课程的有效开展,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把每位教师的优秀电子教案、课件、反思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校共享文件。在教师备课方面,加强年级组共同备课的力度。针对校内不同层次教师,制定了阶梯性备课制度,对教师备课形式、数量、内容等做出了有差异的要求。
有了以上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使得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之外能够实现一定的德育课程个性化。例如语文教研组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各单元知识点为依据,融入学校历史、文化等元素编写了三四年级《 语文自主学习手册 》,每个单元中有根据课文知识点拓展而来的“基础园地”,也有跟单元主题相切合的“阅读城堡”,还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性的“活动芳草地”。《 语文自主学习手册 》的编写,以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学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感染。语文教研组还倡导每位教师将经典诵读和班级读书会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班级读书会,在读书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差异学生,该校也对其实施有个性的德育课程教学。如对个别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奉献自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常规学习任务后,教师带其外出,在生活中感悟德育;而对于个别特殊儿童,学校则建设了心理咨询室,让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帮助。
2.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是该校目前开发实施德育个性课程的主要依托。个性化活动课程具有多样性、普及性、拓展性等多种功能,能够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目前学校采取的个性课外活动课程主要由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两部分组成。
学生社团属于常规课程之外的必要补充,对于学生个性及其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该校目前开设的社团多达38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报名,这让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目前该校对课外社团组织采取横向和纵向两种组织模式,让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相互联系。如社团实行的“走班制”,让学生在选择中逐步确立自己的长项优势,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在中高年级开展“跨班跨年级”展示活动,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不同的展示平台,在展示和学习中发展自己。有效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使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相互整合、相互转化,让学生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学校不仅从教师中挖掘人才,还充分利用了家长、社区及社会资源。
此外,学校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整合“第二课堂行动”“游学课程”等活动载体,利用各类科际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在与社会的对话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广泛开展“第三种生活空间”(即有别于学校学习,又有别于家庭活动的依托社区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活动)。学校依托各类资源开发了《 我与西湖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以“杭州童谣”“杭州小吃”“茶文化探寻”“我们的校园”“杭州园林”“桥的研究”为六大主题,每个年级一个主题,循序渐进。可以说,综合实践的平台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德育成长的自然规律,同时关注了阶段性重点,提供了有差异的活动,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3.网络学习模块
当前,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实施个性化德育网络学习课程。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内容丰富的、交流便捷的德育网络学习平台,既可以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学习互动。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校逐步改善了校园网络环境,增加了网络论坛功能,让学生在家里的每一点进步可以立刻呈现在校园网络上。
除了论坛功能外,学校还针对绝大多数家长都有QQ的特点,建立了家校沟通群。这种群不仅仅能够实现家长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在一定的情况下还能转化为学习的工具,成为一种创新模式的德育个性课程实施方式。
三、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该校目前所做的个性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一种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个体差异之上所做的解读。在这种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
1.依托专家开发德育个性课程
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开发与设置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个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专家引领为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个性课程的开发,力争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
2.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个性课程的执行最终需要教师来完成。因此,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对于个性课程的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目前,杭州市天长小学正在有计划地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同时通过“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3.重视学生评价反馈
为了能够确保个性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学生的评价反馈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仅不能将学生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反而应该视学生的评价反馈为我们改进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实践者,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对于德育个性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取向,建构范式及其解读,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协同学视野下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号:JG11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董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刘大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肖军飞,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546300)
【关键词】协同学 德育个性课程 建构 实践
一、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赋予了学校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新体制,是实现学校积极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在差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德育个性课程管理体系、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机制。
从教育的目的来说,培养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作为个人,个体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尽管个性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但个性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由此看来,追求个性课程是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德育个性课程是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的课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行德育课程决策、德育课程开发,并能够对学生德育个性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差异教育研究的中心,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一直在做着个性差异的研究。20世纪,该校的两部实验专著《 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初探 》《 整体优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分别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发现要使得整体进一步优化,个性课程的开发必不可少。只有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整体优化以及学生的差异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二、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实践与创新
德育个性课程的建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结合社区的力量,依托学校科研团队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了德育个性课程的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课外活动模块和网络学习模块。
1.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还应当能够适当地开发拓展学生能力的德育个性课程。为此,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了确保德育个性课程的有效开展,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把每位教师的优秀电子教案、课件、反思通过网络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校共享文件。在教师备课方面,加强年级组共同备课的力度。针对校内不同层次教师,制定了阶梯性备课制度,对教师备课形式、数量、内容等做出了有差异的要求。
有了以上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使得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之外能够实现一定的德育课程个性化。例如语文教研组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各单元知识点为依据,融入学校历史、文化等元素编写了三四年级《 语文自主学习手册 》,每个单元中有根据课文知识点拓展而来的“基础园地”,也有跟单元主题相切合的“阅读城堡”,还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性的“活动芳草地”。《 语文自主学习手册 》的编写,以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学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感染。语文教研组还倡导每位教师将经典诵读和班级读书会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班级读书会,在读书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差异学生,该校也对其实施有个性的德育课程教学。如对个别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奉献自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常规学习任务后,教师带其外出,在生活中感悟德育;而对于个别特殊儿童,学校则建设了心理咨询室,让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帮助。
2.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是该校目前开发实施德育个性课程的主要依托。个性化活动课程具有多样性、普及性、拓展性等多种功能,能够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目前学校采取的个性课外活动课程主要由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两部分组成。
学生社团属于常规课程之外的必要补充,对于学生个性及其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该校目前开设的社团多达38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报名,这让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目前该校对课外社团组织采取横向和纵向两种组织模式,让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相互联系。如社团实行的“走班制”,让学生在选择中逐步确立自己的长项优势,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在中高年级开展“跨班跨年级”展示活动,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不同的展示平台,在展示和学习中发展自己。有效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使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相互整合、相互转化,让学生往更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学校不仅从教师中挖掘人才,还充分利用了家长、社区及社会资源。
此外,学校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整合“第二课堂行动”“游学课程”等活动载体,利用各类科际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在与社会的对话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广泛开展“第三种生活空间”(即有别于学校学习,又有别于家庭活动的依托社区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活动)。学校依托各类资源开发了《 我与西湖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以“杭州童谣”“杭州小吃”“茶文化探寻”“我们的校园”“杭州园林”“桥的研究”为六大主题,每个年级一个主题,循序渐进。可以说,综合实践的平台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德育成长的自然规律,同时关注了阶段性重点,提供了有差异的活动,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3.网络学习模块
当前,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实施个性化德育网络学习课程。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内容丰富的、交流便捷的德育网络学习平台,既可以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学习互动。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校逐步改善了校园网络环境,增加了网络论坛功能,让学生在家里的每一点进步可以立刻呈现在校园网络上。
除了论坛功能外,学校还针对绝大多数家长都有QQ的特点,建立了家校沟通群。这种群不仅仅能够实现家长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在一定的情况下还能转化为学习的工具,成为一种创新模式的德育个性课程实施方式。
三、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该校目前所做的个性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一种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个体差异之上所做的解读。在这种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
1.依托专家开发德育个性课程
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开发与设置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个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专家引领为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个性课程的开发,力争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
2.打造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个性课程的执行最终需要教师来完成。因此,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对于个性课程的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目前,杭州市天长小学正在有计划地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同时通过“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3.重视学生评价反馈
为了能够确保个性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学生的评价反馈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仅不能将学生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反而应该视学生的评价反馈为我们改进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德育个性课程开发的实践者,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对于德育个性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取向,建构范式及其解读,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协同学视野下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号:JG11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董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刘大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肖军飞,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5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