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评价标准;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51.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1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所以,适时进行教师评价标准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现行教师评价集中表现为教师的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以一年一度的考核为主。年终考核的内容,各地区或许有所不同,但大致有较为一致的构成成分。以兰州市为例,包含如下表所列的考核要素:
1. 基本项(占80%)
2. 加分项(占10%)
3. 民主测评(占10%)
从分值上来分析,上表中基本项占80%,加分项总共才占10%,民主测评占10%。对照《兰州市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量化测评表》,德、能、勤、绩又被划分为24个小项,这24个小项要么标准模糊,要么缺乏区分度,要么与加分项交叉,总之无法准确评价一个教师的基本情况。加分项倒是具有很明确的界定,但分值太小,不仅如此,按照《兰州市中小学教师量化考评加扣分项目积分表》的备注,荣誉称号及教研成果奖以最高奖计分,不重复计分;在同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以上的酌情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这样一来,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弱在考评中不能得到合理的体现,教师发表一篇论文和发表多篇论文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一段话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的方法。
在教师评价的目的方面,新课程评价要求对教师着眼于发展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认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着能力差别,所以考核的目的是帮助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完善和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以利于教师个人和教育工作两方面的发展。
在教师评价的主体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至少三种:校长、教师、家长,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原则的体现。新课程评价应实施多主体评价,即加强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倾听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
在教师评价的方法方面,新课程评价主张以教师自评为主,坚持谈话法,采取在较长的评价周期内与教师进行多次面谈,全面细致地了解教师。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法,不仅有利于评价的公平、公正、准确,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
通过以上的讨论,对现行的教师评价进行如下的改革建议:
1. 改革评价机制,考评小组仍然需要,但其职能应该转变,由原来的“打分”转变为各种评价信息的整合。
2. 考评要素及其权重应作调整,教师的相互评价(现行考核中的民主测评)、学生评价(现行考评中的学生民意测验)、领导评价(现行考评中的考评小组打分)、学生家长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现行考评中虽有教师的个人述职,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等各项应相对平衡,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的分值应占较大比例。
3. 教师的各种荣誉称号、论文、著作应作为教师业务的基本项目对待,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科研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为主,无法量化或不宜量化的内容坚决不采用量化评价,量化的内容一定要以客观准确的数字来表现。
〔中图分类号〕 G451.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1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所以,适时进行教师评价标准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现行教师评价集中表现为教师的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以一年一度的考核为主。年终考核的内容,各地区或许有所不同,但大致有较为一致的构成成分。以兰州市为例,包含如下表所列的考核要素:
1. 基本项(占80%)
2. 加分项(占10%)
3. 民主测评(占10%)
从分值上来分析,上表中基本项占80%,加分项总共才占10%,民主测评占10%。对照《兰州市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量化测评表》,德、能、勤、绩又被划分为24个小项,这24个小项要么标准模糊,要么缺乏区分度,要么与加分项交叉,总之无法准确评价一个教师的基本情况。加分项倒是具有很明确的界定,但分值太小,不仅如此,按照《兰州市中小学教师量化考评加扣分项目积分表》的备注,荣誉称号及教研成果奖以最高奖计分,不重复计分;在同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以上的酌情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这样一来,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弱在考评中不能得到合理的体现,教师发表一篇论文和发表多篇论文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一段话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的方法。
在教师评价的目的方面,新课程评价要求对教师着眼于发展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认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着能力差别,所以考核的目的是帮助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完善和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以利于教师个人和教育工作两方面的发展。
在教师评价的主体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至少三种:校长、教师、家长,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原则的体现。新课程评价应实施多主体评价,即加强教师的自评和互评,倾听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
在教师评价的方法方面,新课程评价主张以教师自评为主,坚持谈话法,采取在较长的评价周期内与教师进行多次面谈,全面细致地了解教师。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法,不仅有利于评价的公平、公正、准确,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
通过以上的讨论,对现行的教师评价进行如下的改革建议:
1. 改革评价机制,考评小组仍然需要,但其职能应该转变,由原来的“打分”转变为各种评价信息的整合。
2. 考评要素及其权重应作调整,教师的相互评价(现行考核中的民主测评)、学生评价(现行考评中的学生民意测验)、领导评价(现行考评中的考评小组打分)、学生家长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现行考评中虽有教师的个人述职,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等各项应相对平衡,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的分值应占较大比例。
3. 教师的各种荣誉称号、论文、著作应作为教师业务的基本项目对待,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科研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为主,无法量化或不宜量化的内容坚决不采用量化评价,量化的内容一定要以客观准确的数字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