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国际舆论将“新疆棉花”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棉花是世界上主要而古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真的是“花”吗?
棉花是什么“花”
我们所说的棉花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棉花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着鲜艳的花瓣,刚刚绽放时呈现乳白色或淡黄色,授粉后逐渐变成粉色或者红色。因此,在同一株棉花上会同时看到不同颜色的花朵。棉花完成受精后,花朵会在颜色最深的时候凋谢,留下绿色椭球状的蒴果,称为棉铃。每个棉铃内有数十粒棉籽,棉籽上长满白色纤维。一根棉纤维就是一个细胞,细胞内纤维素积累得越多,最终棉花纤维的强度也就越高。经过50天左右的生长,棉纤维细胞死亡,留下的纤维素充满整个棉铃。棉铃成熟后自然脱水、开裂,此时棉籽表面已经布满了洁白的絮状棉纤维,这些纤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棉花。
棉花是棉属植物的统称,包含大约45个二信体种和5个天然四信体种。按照基因组类型,可以分为A、B、C、D、E、F、G和K八个不同类型。棉花的栽培种主要是草棉(也称非洲棉)、亚洲棉(也称中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其余均是野生棉。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平均纤维长度大于35毫米,其纤维强度高、白度好,生育期比陆地棉稍长,是高档织物的优质原料。细绒棉是陆地棉的商品名,其植株健壮,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占全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
棉花除了白色之外,还有棕、绿、红、鸭蛋青、蓝、黑等彩色品种。这些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是在原来有色棉的基础上,运用远缘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而成的。天然彩棉仍然保持着棉纤维松软、舒适、透气的优点,制成的棉织品可减少印染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八团是我国建成的首个彩棉实验基地,被称为“中国彩棉之乡”。
棉花的来龙去脉
棉属植物的祖先起源于5亿-10亿年前的泛古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近源属种。随着板块运动,大洋洲陆地与古大陆分开,便形成了南半球棉属二倍体种一一澳洲棉的起源中心。留在古大陆上的棉属类群,随着古大陆的再次分离,又形成了两个二信体种——美洲棉和亚非洲棉的起源中心。白垩纪末期(约1亿年前),热带森林逐渐变为干旱的草原、沙漠,锦葵科的一些植物类群也逐渐向旱生化发展,大约1 250万年前进化出了棉属植物。随着分布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以及地理隔离,不同区域的棉种也向着不同方向独立进化。一些岛屿上也形成了特有棉种,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戴维逊氏棉。
棉花的栽培种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干旱地区和荒漠草原,草棉和亚洲棉是二信体棉,祖先均为非洲野生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则是100万-150万年前,由两个二信体种通过天然种间杂交、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棉花驯化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热带(印度、墨西哥、西非等地區),野生型棉花过渡到原始的多年生木本型,又转变为多年生丛生型,保留了短日照和秋冬结实的特点。第二阶段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干预下,棉花进化出了早熟、耐弱光照、夏季结实等特性,培育出了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广、生产力高的一年生草本型棉花。在近代科技发展的支持下,育种家针对更大规模的消费需求以及更高效率种植方式的要求,不断进行棉花品种改良,选育出了满足各种需求的棉花新品种。
人类利用棉花的历史
人类利用棉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印度人对棉花的利用较早,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谷发掘出距今5 000多年的棉织品和棉线。印第安人种植棉花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在秘鲁北部曾出土了距今4 400多年的棉织渔网。
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利用棉花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亚洲棉和非洲棉就传入我国新疆、云南等边境地区。考古发现,我国新疆地区在1 700多年前就已经可以生产棉布。到了元代,棉花被迅速推广。明朝末期,棉花已成了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对亚洲棉长期选择,逐渐培育出了一年生草本型棉花。300年前的《群芳谱》就记载了许多棉花品种,因此国际上也将亚洲棉称为“中棉”。19世纪末,陆地棉传人我国,如今已经取代亚洲棉和草棉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棉花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我们穿的棉质衣服、盖的棉被以及使用的棉布,都是用棉纤维制成的。棉籽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棉籽油中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的55%,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优质食用油。棉籽油精炼后可以制造人造黄油、冷餐油等,我们吃的冰激凌、使用的香皂和化妆品中,都有“棉花”的身影。棉籽榨油后的棉籽饼(粕),还是优质的动物饲料蛋白。榨油前从棉籽壳上剥下来的棉短绒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棉短绒可以制造棉毯、绒衣、医用纱布、绷带,还可以制造无烟火药、导火索。另外,棉短绒也是制造人造丝、胶片、高级纸张、生物塑料的原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纸币就是由棉短绒制成的。
新疆棉为何品质好
新疆棉区是我国棉花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已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约5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7%,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疆棉花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好,多年来棉花品级均居全国首位。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且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特别有利于棉花的生产。棉花是喜温作物,纤维品质与温度、光照、降水和湿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新疆棉花以细绒棉(陆地棉)为主,南疆有少数长绒棉(海岛棉)。新疆长绒棉质量好、纺纱一致性系数大,适纺特细号棉纱,是制作高级服装的优质原材料。多年来,新疆细绒棉的白度、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棉花的白度主要根据太阳下反射的明暗程度定级,新疆3级以上的白棉占比为全国第一,综合品级最高。纤维的长度决定了棉织物的柔软度,直接决定着棉花的整体价值。新疆细绒棉纤维长度近5年来稳定在29毫米以上,高于28毫米的标准级。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关,新疆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整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棉花纤维马克隆值是成纱质量的关键指标,只有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才能达到细度和成熟度均适中,具有最高的纺纱性能,新疆棉花马克隆值B级(标准级)以上占比大于85%,整体品质较高。棉花纤维整齐度指棉纤维整齐程度或者长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新疆棉花的纤维整齐度指数在82.6%上下波动,属于中等接近高等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棉花是什么“花”
我们所说的棉花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棉花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着鲜艳的花瓣,刚刚绽放时呈现乳白色或淡黄色,授粉后逐渐变成粉色或者红色。因此,在同一株棉花上会同时看到不同颜色的花朵。棉花完成受精后,花朵会在颜色最深的时候凋谢,留下绿色椭球状的蒴果,称为棉铃。每个棉铃内有数十粒棉籽,棉籽上长满白色纤维。一根棉纤维就是一个细胞,细胞内纤维素积累得越多,最终棉花纤维的强度也就越高。经过50天左右的生长,棉纤维细胞死亡,留下的纤维素充满整个棉铃。棉铃成熟后自然脱水、开裂,此时棉籽表面已经布满了洁白的絮状棉纤维,这些纤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棉花。
棉花是棉属植物的统称,包含大约45个二信体种和5个天然四信体种。按照基因组类型,可以分为A、B、C、D、E、F、G和K八个不同类型。棉花的栽培种主要是草棉(也称非洲棉)、亚洲棉(也称中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其余均是野生棉。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平均纤维长度大于35毫米,其纤维强度高、白度好,生育期比陆地棉稍长,是高档织物的优质原料。细绒棉是陆地棉的商品名,其植株健壮,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占全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
棉花除了白色之外,还有棕、绿、红、鸭蛋青、蓝、黑等彩色品种。这些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是在原来有色棉的基础上,运用远缘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而成的。天然彩棉仍然保持着棉纤维松软、舒适、透气的优点,制成的棉织品可减少印染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八团是我国建成的首个彩棉实验基地,被称为“中国彩棉之乡”。
棉花的来龙去脉
棉属植物的祖先起源于5亿-10亿年前的泛古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近源属种。随着板块运动,大洋洲陆地与古大陆分开,便形成了南半球棉属二倍体种一一澳洲棉的起源中心。留在古大陆上的棉属类群,随着古大陆的再次分离,又形成了两个二信体种——美洲棉和亚非洲棉的起源中心。白垩纪末期(约1亿年前),热带森林逐渐变为干旱的草原、沙漠,锦葵科的一些植物类群也逐渐向旱生化发展,大约1 250万年前进化出了棉属植物。随着分布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以及地理隔离,不同区域的棉种也向着不同方向独立进化。一些岛屿上也形成了特有棉种,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戴维逊氏棉。
棉花的栽培种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干旱地区和荒漠草原,草棉和亚洲棉是二信体棉,祖先均为非洲野生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则是100万-150万年前,由两个二信体种通过天然种间杂交、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棉花驯化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热带(印度、墨西哥、西非等地區),野生型棉花过渡到原始的多年生木本型,又转变为多年生丛生型,保留了短日照和秋冬结实的特点。第二阶段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干预下,棉花进化出了早熟、耐弱光照、夏季结实等特性,培育出了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广、生产力高的一年生草本型棉花。在近代科技发展的支持下,育种家针对更大规模的消费需求以及更高效率种植方式的要求,不断进行棉花品种改良,选育出了满足各种需求的棉花新品种。
人类利用棉花的历史
人类利用棉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印度人对棉花的利用较早,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谷发掘出距今5 000多年的棉织品和棉线。印第安人种植棉花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在秘鲁北部曾出土了距今4 400多年的棉织渔网。
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利用棉花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亚洲棉和非洲棉就传入我国新疆、云南等边境地区。考古发现,我国新疆地区在1 700多年前就已经可以生产棉布。到了元代,棉花被迅速推广。明朝末期,棉花已成了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对亚洲棉长期选择,逐渐培育出了一年生草本型棉花。300年前的《群芳谱》就记载了许多棉花品种,因此国际上也将亚洲棉称为“中棉”。19世纪末,陆地棉传人我国,如今已经取代亚洲棉和草棉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棉花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我们穿的棉质衣服、盖的棉被以及使用的棉布,都是用棉纤维制成的。棉籽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棉籽油中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的55%,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优质食用油。棉籽油精炼后可以制造人造黄油、冷餐油等,我们吃的冰激凌、使用的香皂和化妆品中,都有“棉花”的身影。棉籽榨油后的棉籽饼(粕),还是优质的动物饲料蛋白。榨油前从棉籽壳上剥下来的棉短绒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棉短绒可以制造棉毯、绒衣、医用纱布、绷带,还可以制造无烟火药、导火索。另外,棉短绒也是制造人造丝、胶片、高级纸张、生物塑料的原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纸币就是由棉短绒制成的。
新疆棉为何品质好
新疆棉区是我国棉花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已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约5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7%,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疆棉花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好,多年来棉花品级均居全国首位。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且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特别有利于棉花的生产。棉花是喜温作物,纤维品质与温度、光照、降水和湿度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新疆棉花以细绒棉(陆地棉)为主,南疆有少数长绒棉(海岛棉)。新疆长绒棉质量好、纺纱一致性系数大,适纺特细号棉纱,是制作高级服装的优质原材料。多年来,新疆细绒棉的白度、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棉花的白度主要根据太阳下反射的明暗程度定级,新疆3级以上的白棉占比为全国第一,综合品级最高。纤维的长度决定了棉织物的柔软度,直接决定着棉花的整体价值。新疆细绒棉纤维长度近5年来稳定在29毫米以上,高于28毫米的标准级。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关,新疆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整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棉花纤维马克隆值是成纱质量的关键指标,只有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才能达到细度和成熟度均适中,具有最高的纺纱性能,新疆棉花马克隆值B级(标准级)以上占比大于85%,整体品质较高。棉花纤维整齐度指棉纤维整齐程度或者长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新疆棉花的纤维整齐度指数在82.6%上下波动,属于中等接近高等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