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说过:“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群体。竞争的社会和全新的经济时代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广阔发展的时空境遇,但在历史转型时期,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不仅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崭新的课题,而且使他们面临着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变革。故而,确定有效对策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 用事实穿透的方法分析热点
所谓热点,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一定的社会思潮引发的人们共同关注、讨论的焦点问题,或是在青年学生中普遍流行的行为倾向。任何热点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都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
虽然青年学生目光敏锐,思维活跃,关注社会,可塑性较大,但思想单纯,辨识是非能力较弱,对国情了解不够。虽然他们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东西。尤其当社会矛盾激化,热点积聚,很容易引发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摆事实,无论是纵向剖析还是横向比较,就是利用事实的证明力和说服力,消解青年学生的心理焦虑,排除心理障碍,以取得热点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通过理念揭示,剖析热点的实质
青年学生热点的形成,固然于客观历史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深层根源则是青年学生的自身的心理需求。毛泽东曾言,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对待精神世界的东西,运用事实穿透是一方面,但还得讲道理——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理论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对各色热点具有超强的揭示力,能通过纷杂的热点现象有效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理论教育,可使青年形成科学理念,以弥补其心理的幼稚,认识的不足和经验的匮乏。青年学生的热点生成并非全是“不良倾向”,青年人并非天生“叛逆”个性,其良性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理念揭示热点实质,才能彻底说服青年,但不可或缺的问题是,如果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缺氧”,就会找不到用之于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参照系”。有的相信歪理邪说,有的怪论迭出,有的行为乖戾,这对他们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找准热点成因,施以理论教化充分施展科学理论的揭示力,有利于青年学生的理论修养水平,促进他们科学理论的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运用真理的武器去解析社会现象,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通过情感震荡,净化学生心灵
事实说服和理念揭示,是通过青年学生内心情感的震荡而起作用的。如果客观事实没有穿透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引起其心灵的共鸣;如果科学理论不能和青年学生的情感相融,成为指导青年学生言行的“参照系”,使之理性地思索现实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有效地转化热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空洞说教,形式主义授课,使青年学生对政治学习和理论教育形成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误,不仅不利于热点转化与疏导,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教师应通过心与心交汇而生成的心灵力量去震荡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将忧患意识上升为爱国主义情感,将不满情绪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力拼博的动力。教师应通过榜样的感染力去催化青年学生奋进。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行贿受贿、求神弄鬼、行凶抢劫等社会丑恶风气、现象对青年学生的内心有极大的影响。但这并不能排除典范感召力的作用,社会上涌现的许多好干部、好公仆、好党员在兢兢业业、甘守清贫地为党为人民辛勤操劳,无私奉献,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有血有肉的典型,就是疏导热点的好素材,是教育青年学生的好教材。
四、通过行为磨砺,促成学生的心灵的升华
过去的经验证明,对青年学生的热点教育不能仅逗留于课堂之中、书本之上、校园之内,不能仅靠口头的弘扬,字句的渲染。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溶入社会大舞台。去亲身体会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华,以利于热点的升华。青年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对社会缺乏了解,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及认识上的偏颇,难免有些偏激的言语,甚至过火的行为,而一些青年学生自认为是合理正确的东西,移植到社会大环境中却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热点问题既需要事实的证明,理论的揭示,情感的迁移,但更需行为的升华。
热点的升华可表现为几个层面:首先,青年学生走入社会通过实践锻炼可有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如:让学生目睹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盼,把握现阶段的社会教育发展现状,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其次,学生走入社会在锻炼自己的心智,磨砺意志的同时,认清热点形成的社会背景。明确激情和冲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从而认识到发奋汲取科学知识,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重要性,提高透视热点的能力。
总之,当今社会的系列热点问题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且必须给青年学生正确引导与回答的问题。通过事实穿透、理念揭示、情感震荡、行为磨砺等策略,或许能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 用事实穿透的方法分析热点
所谓热点,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一定的社会思潮引发的人们共同关注、讨论的焦点问题,或是在青年学生中普遍流行的行为倾向。任何热点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都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
虽然青年学生目光敏锐,思维活跃,关注社会,可塑性较大,但思想单纯,辨识是非能力较弱,对国情了解不够。虽然他们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东西。尤其当社会矛盾激化,热点积聚,很容易引发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摆事实,无论是纵向剖析还是横向比较,就是利用事实的证明力和说服力,消解青年学生的心理焦虑,排除心理障碍,以取得热点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通过理念揭示,剖析热点的实质
青年学生热点的形成,固然于客观历史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深层根源则是青年学生的自身的心理需求。毛泽东曾言,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对待精神世界的东西,运用事实穿透是一方面,但还得讲道理——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理论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对各色热点具有超强的揭示力,能通过纷杂的热点现象有效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理论教育,可使青年形成科学理念,以弥补其心理的幼稚,认识的不足和经验的匮乏。青年学生的热点生成并非全是“不良倾向”,青年人并非天生“叛逆”个性,其良性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理念揭示热点实质,才能彻底说服青年,但不可或缺的问题是,如果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缺氧”,就会找不到用之于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参照系”。有的相信歪理邪说,有的怪论迭出,有的行为乖戾,这对他们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找准热点成因,施以理论教化充分施展科学理论的揭示力,有利于青年学生的理论修养水平,促进他们科学理论的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运用真理的武器去解析社会现象,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通过情感震荡,净化学生心灵
事实说服和理念揭示,是通过青年学生内心情感的震荡而起作用的。如果客观事实没有穿透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引起其心灵的共鸣;如果科学理论不能和青年学生的情感相融,成为指导青年学生言行的“参照系”,使之理性地思索现实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有效地转化热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空洞说教,形式主义授课,使青年学生对政治学习和理论教育形成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误,不仅不利于热点转化与疏导,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教师应通过心与心交汇而生成的心灵力量去震荡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将忧患意识上升为爱国主义情感,将不满情绪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力拼博的动力。教师应通过榜样的感染力去催化青年学生奋进。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行贿受贿、求神弄鬼、行凶抢劫等社会丑恶风气、现象对青年学生的内心有极大的影响。但这并不能排除典范感召力的作用,社会上涌现的许多好干部、好公仆、好党员在兢兢业业、甘守清贫地为党为人民辛勤操劳,无私奉献,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有血有肉的典型,就是疏导热点的好素材,是教育青年学生的好教材。
四、通过行为磨砺,促成学生的心灵的升华
过去的经验证明,对青年学生的热点教育不能仅逗留于课堂之中、书本之上、校园之内,不能仅靠口头的弘扬,字句的渲染。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溶入社会大舞台。去亲身体会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华,以利于热点的升华。青年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对社会缺乏了解,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及认识上的偏颇,难免有些偏激的言语,甚至过火的行为,而一些青年学生自认为是合理正确的东西,移植到社会大环境中却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热点问题既需要事实的证明,理论的揭示,情感的迁移,但更需行为的升华。
热点的升华可表现为几个层面:首先,青年学生走入社会通过实践锻炼可有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如:让学生目睹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盼,把握现阶段的社会教育发展现状,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其次,学生走入社会在锻炼自己的心智,磨砺意志的同时,认清热点形成的社会背景。明确激情和冲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从而认识到发奋汲取科学知识,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重要性,提高透视热点的能力。
总之,当今社会的系列热点问题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且必须给青年学生正确引导与回答的问题。通过事实穿透、理念揭示、情感震荡、行为磨砺等策略,或许能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