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动有趣、形式灵活的对话描写,会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今天,刘老师将和两位嘉宾聊聊“如何写好人物对话”这个话题。
叮叮陈(资深童书编辑):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通常,对话是两个人对着说,说着说着,互相就明白各自心里的想法了,读者也就看懂两个人的心思了。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里的那只鼹鼠,大清早,很好的心情,被突然掉到头上的一块大便搅乱了。它一定要找出肇事者。它问:“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每一个和鼹鼠对话的动物都说:“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鼹鼠和其他动物的心情。这就是对话的力量。
主持人:是的,对话应表现出人物的内心。“说”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比较笼统宽泛,缺乏表现力,不太能准确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要一“说”到底。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你看,用“嚷”来替代“说”,就很好地表现了汤姆不愿意、不甘心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的心理。像“嚷”这类表示“说”的词语数不胜数,如吼、责问、随声附和等等,我们要灵活运用,准确地展现出人物当时的情感和心理。
范泽木(作家):我很赞同两位老师的观点。对话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拿借铅笔为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措辞。彬彬有礼的人会说:“您好,打扰一下,可以借我一支铅笔吗?”无礼的人会说:“喂,铅笔借我用一下行不行啊?”霸道的人会说:“快把铅笔拿过来给我用一下!”
叮叮陈:如果我们将前文所说的那个故事表演出来,那么,人物和对话就变得活生生的了。我们能通过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及其语态,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出更多的情感细节。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对于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对话”是多么有趣,也是多么重要了。
范泽木:是的,在对话前加上生动形象的形容词,能更好地传达对话效果。他淡淡地说:“我考了一百分。”他自豪地说:“我考了一百分。”他得意地说:“我考了一百分。”这三句话,因修饰的形容词不同,意义也不同。第一句表达了主人公的不悲不喜,第二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光荣感,第三句则表达了主人公的骄傲。
主持人:两位老师的话启发我们,为了细致表现人物的情感、心理、性格,有时可以用伴随语言的动作、神态或者语言本身的特点(包括语调、语气、语速等)来替代“说”。当然,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精心组合,综合运用,如:“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段话就具体描述了爱因斯坦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一个友善、调皮、乖巧的老顽童形象跃然纸上。聊到这,我还想问问两位老师,对话描写应该注意些什么?
范泽木:在各种细节描写中,对话描写是比较难的。因为同学们经常会为了对话而对话。比如:“我们去玩好吗?”“好啊,那我们玩什么呢?”“玩陀螺好吗?”“好的。”“那我们开始,可以吗?”“可以,我们开始吧!”事实上这样的对话根本无须存在。
叮叮陈:有时候,对话也可以是一个人说的。一个人说的话怎么叫对话呢?那是因为这个人在和他心里的那个自己说话。比如《我不知道我是谁》里的兔子达利B。它有许多问题问自己:“我是一只猴子吗?”“我应该住在蜘蛛网上吗?”“我应该吃鱼吗?”……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让我们感受到兔子达利B的心理,真心为它着急呢?
主持人:提示语很重要,但需注意的是,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让读者根据对话的内容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增添阅读的乐趣。
叮叮陈(资深童书编辑):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通常,对话是两个人对着说,说着说着,互相就明白各自心里的想法了,读者也就看懂两个人的心思了。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里的那只鼹鼠,大清早,很好的心情,被突然掉到头上的一块大便搅乱了。它一定要找出肇事者。它问:“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每一个和鼹鼠对话的动物都说:“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鼹鼠和其他动物的心情。这就是对话的力量。
主持人:是的,对话应表现出人物的内心。“说”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比较笼统宽泛,缺乏表现力,不太能准确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要一“说”到底。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你看,用“嚷”来替代“说”,就很好地表现了汤姆不愿意、不甘心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的心理。像“嚷”这类表示“说”的词语数不胜数,如吼、责问、随声附和等等,我们要灵活运用,准确地展现出人物当时的情感和心理。
范泽木(作家):我很赞同两位老师的观点。对话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拿借铅笔为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措辞。彬彬有礼的人会说:“您好,打扰一下,可以借我一支铅笔吗?”无礼的人会说:“喂,铅笔借我用一下行不行啊?”霸道的人会说:“快把铅笔拿过来给我用一下!”
叮叮陈:如果我们将前文所说的那个故事表演出来,那么,人物和对话就变得活生生的了。我们能通过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及其语态,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出更多的情感细节。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对于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对话”是多么有趣,也是多么重要了。
范泽木:是的,在对话前加上生动形象的形容词,能更好地传达对话效果。他淡淡地说:“我考了一百分。”他自豪地说:“我考了一百分。”他得意地说:“我考了一百分。”这三句话,因修饰的形容词不同,意义也不同。第一句表达了主人公的不悲不喜,第二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光荣感,第三句则表达了主人公的骄傲。
主持人:两位老师的话启发我们,为了细致表现人物的情感、心理、性格,有时可以用伴随语言的动作、神态或者语言本身的特点(包括语调、语气、语速等)来替代“说”。当然,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精心组合,综合运用,如:“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段话就具体描述了爱因斯坦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一个友善、调皮、乖巧的老顽童形象跃然纸上。聊到这,我还想问问两位老师,对话描写应该注意些什么?
范泽木:在各种细节描写中,对话描写是比较难的。因为同学们经常会为了对话而对话。比如:“我们去玩好吗?”“好啊,那我们玩什么呢?”“玩陀螺好吗?”“好的。”“那我们开始,可以吗?”“可以,我们开始吧!”事实上这样的对话根本无须存在。
叮叮陈:有时候,对话也可以是一个人说的。一个人说的话怎么叫对话呢?那是因为这个人在和他心里的那个自己说话。比如《我不知道我是谁》里的兔子达利B。它有许多问题问自己:“我是一只猴子吗?”“我应该住在蜘蛛网上吗?”“我应该吃鱼吗?”……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让我们感受到兔子达利B的心理,真心为它着急呢?
主持人:提示语很重要,但需注意的是,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让读者根据对话的内容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增添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