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故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本文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的进行学习。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具体形象思維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一、使创设的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数学是在生活中发现和存在着的,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实的数学教学都是远离孩子的生活,抽象而过于繁琐,许多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应该从它的摒弃弊端着手,即怎么让数学走进儿童生活,让儿童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时,我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其中1人扮演售货员,3人扮演顾客,分别采购不同的东西进行买卖物品的模拟活动。同时在课外,要求家长陪同孩子用10元钱在超市采购两样东西,可以买哪两样东西,分别是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且每组配一位代表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分别是哪样东西,一共花了多少(列出加法算式),还剩多少?(再列出一个减法算式),通过这样的汇报与演示,不仅有助于加深元、角、分的认识,并且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整元减有元有角的知识点,在生活体验中迎刃而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
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真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数学教育,可以说数学在情境中产生,在引导学生到情境中去运用,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使创设的情境自然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是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桥梁,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境问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秒》中,由于教材的难点是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及对时间单位观念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联系学生学习的作息时间,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他们自己上学,放学以及做眼保健操时的情境,学生们立马兴趣盎然。居然老师把自己放在大屏幕上,从而引起他们格外的关注,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的集中到了课堂,此外由于时间单位比其他计量单位更抽象,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1时、1分、1秒的时间有多长,在观念上比较薄弱,所以我截取一分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们跟着节奏去唱歌即感知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1分钟有多长。因此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力求自然贴近,所创设情境力求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实现教学再创造。
三、使创设的情景具有可操作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内潜”的智力活动最初都是从“外显”的操作活动开始,有效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到此类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难度,他们会觉得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时,创设必要的操作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所以我在教学时这样创设情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这些工具有什么用处吗?你知道咱们教室里黑板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在学生好奇心被点燃后,我在学生的帮助下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以及讲桌的长和宽,接着我教会同学们测量的具体方法,看到老师的测量操作演示,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此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直尺或者测量工具量一量自己课本的长和宽以及课桌的长和宽,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的学习必须不断的引领儿童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应具有鲜明的探究特点,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但是探究并不意味着是抽象,并非仅仅是逻辑,儿童学数学应该伴随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去探究,也就是在情境中探究,在静中生情,以情启智,这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更能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的进行学习。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具体形象思維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一、使创设的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数学是在生活中发现和存在着的,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实的数学教学都是远离孩子的生活,抽象而过于繁琐,许多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应该从它的摒弃弊端着手,即怎么让数学走进儿童生活,让儿童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时,我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其中1人扮演售货员,3人扮演顾客,分别采购不同的东西进行买卖物品的模拟活动。同时在课外,要求家长陪同孩子用10元钱在超市采购两样东西,可以买哪两样东西,分别是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且每组配一位代表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分别是哪样东西,一共花了多少(列出加法算式),还剩多少?(再列出一个减法算式),通过这样的汇报与演示,不仅有助于加深元、角、分的认识,并且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整元减有元有角的知识点,在生活体验中迎刃而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
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真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数学教育,可以说数学在情境中产生,在引导学生到情境中去运用,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使创设的情境自然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是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桥梁,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再通过自己的发现解决新的情境问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秒》中,由于教材的难点是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及对时间单位观念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联系学生学习的作息时间,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他们自己上学,放学以及做眼保健操时的情境,学生们立马兴趣盎然。居然老师把自己放在大屏幕上,从而引起他们格外的关注,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的集中到了课堂,此外由于时间单位比其他计量单位更抽象,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1时、1分、1秒的时间有多长,在观念上比较薄弱,所以我截取一分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们跟着节奏去唱歌即感知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1分钟有多长。因此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力求自然贴近,所创设情境力求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实现教学再创造。
三、使创设的情景具有可操作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内潜”的智力活动最初都是从“外显”的操作活动开始,有效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到此类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难度,他们会觉得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时,创设必要的操作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所以我在教学时这样创设情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这些工具有什么用处吗?你知道咱们教室里黑板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在学生好奇心被点燃后,我在学生的帮助下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以及讲桌的长和宽,接着我教会同学们测量的具体方法,看到老师的测量操作演示,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此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直尺或者测量工具量一量自己课本的长和宽以及课桌的长和宽,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的学习必须不断的引领儿童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应具有鲜明的探究特点,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但是探究并不意味着是抽象,并非仅仅是逻辑,儿童学数学应该伴随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去探究,也就是在情境中探究,在静中生情,以情启智,这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更能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