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所引发的设计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贝幸铭先生的作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环境研究,尝试着对中国当前设计中的文化性这一议题进行思考。具有年历史的苏州古城需要保护,但又需要发展。新馆坐落在苏州的古城区,周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区,进行全新的设计,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新馆的成功,对今后在设计的文脉传承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贝幸铭;苏州博物馆;空间环境
  一、贝幸铭与苏州博物馆
  贝幸铭是世界建筑界取得卓越成就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作品散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建造了众多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的展览馆类作品。这使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幸能以更直观的方式领略到大师的风采。并有机会能够对我们身边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年建立,年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师贝幸铭,同时也是他在家乡的唯一作品。对设计师本人的文化考量确实很高,贝幸铭把苏州人文性、地域性元素融入其中,对建筑的空间形式的不断追求,也使其做到与周边环境和睦相处。
  二、对“中而新,苏而新”的思考
  2.1符号性和象征性
  贝幸铭在追求“传承”和“发扬”时,用现代主义几何形构图是创作的一种手法,贝幸铭用具体的象征和复杂的形态来表达设计理念,此手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项目中得到了完美的运用,贝幸铭用“中而新,苏而新”的观点发展了传统,采用了风格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符号来强调地方性传统元素和民俗风格。与复兴传统风格设计相比较,这种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
  这种符号性和象征性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上得到了创造性运用。比如,苏州园林里的花窗、粉墙黛瓦的色调,坡屋顶等等,这些元素的采用是贝幸铭对苏州本地文化的尊重的体现。同时也给苏州博物馆新馆带来了一些亲切感,但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位日本人来到苏州,从外貌上不容易分辨他是外国人,但当你接近时,便能发现其言行举止的不同。在前面我们己经对日本美秀博物馆做了简单的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后,原本带有苏州元素符号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应该是一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分格的建筑。但其特征与日本美秀博物馆却有着很多共同点,日本与中国虽然同属东方文化体系,但毕竟是两个国度,民族特性应有许多不同,只是在这两座博物馆中没有出现应有的最大限度的不同之处。
  2.2新馆与日本美秀博物馆的相似之处
  在日本美秀博物馆中出现的建筑色调、门厅设计,天棚以及灯饰的形式与苏州博物馆新馆都颇为雷同。日本美秀博物馆为了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便在建筑形体上提炼了日本江户时代农舍的形象,传统的歇山式屋顶用四面体进行抽象化设计,大框架跳出的部分让人联系到日本江户时期农舍的轮廓。这种手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外形体上也有类似处理图。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在建筑几何外观上继承了美秀博物馆的气质,在光环境的营造上也颇为类似。顶棚和山墙大面积使用玻璃,用来引进光线,使得博物馆整体通透。顶部天窗玻璃和钢管支撑杆之间的铝合金格栅是直接从美秀博物馆移植而来。
  三、从苏博新馆引发对文脉传承的思考
  当前,中国城市的美化运动己经来到,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席卷大江南北。这种城市化运动的到来,随之带来很多问题。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对地域性文脉的关注,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3.1城市文脉传承的断裂
  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决策者的权利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工程。“其本质问题,是封建专制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反映。一个民族,它的艺术或文化生活领域出现了一些低级趣味,虽然不好,但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的优秀作品不能面世,它追求真理的冲动受到极大的压抑。
  一些老旧建筑,比如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或是苏州的传统民居,时常能看到,这些建筑如果屋瓦毁损了,一般就用很简单很便宜的铁片去搭盖,很少有人会按原先建筑的形式,用原来的建材、风格去修复。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原因,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几年前发现北京很多胡同、四合院都在拆,因为要迎接奥运。虽然知道拆掉那些老旧胡同是为了整个城市建设的需要,可还是觉得很可惜。因为“胡同”是北京的城市建筑的象征,也是一种有形的文化资产。
  3.2城市规划中的文脉传承
  我们的城市规划主要还是以建设、商业为目的去进行。老旧建筑汰旧换新的速度很快,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但有没有想过,出国旅游什么最吸引你就是那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去印度,看到印度教的僧侣在冥想去西班牙,看到他们在斗牛去南美洲感受桑巴舞去日本看他们传统的樱花祭,就是那股异国的情调与神秘感在吸引着我们。如果全世界的建筑都盖的一模一样,所有的人穿着打扮也都一样,饮食、庆典、风土民情也不再有各自的特色,那其实已经没有观光的必要了,因为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全球化应该指的是经贸方面的交流,而绝对不应该是文化上的统一。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虽然争论不断,但还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贝幸铭用作品告诉我们,要对地域性文化的尊重。并与我们的设计语言相结合,要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的设计之路。
  四、结语
  从贝幸铭的作品中能够很清晰的看出现代主义建筑师对他的影响,但贝幸铭并没有停滞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教条里,而是不断的尝试。贝幸铭与密斯的不同主要在密斯采用钢和铝的部位,贝幸铭多用混凝土取而代之。密斯的路子过于严峻、缺乏人情味,那种“皮包骨”的建筑格调与贝幸铭所追求的空间和体量的表现差距感大。贝幸铭与柯布西耶不同,主要表现在贝幸铭虽然对柯布西耶多有借鉴,但在风格上,却一反柯布西耶的粗犷野性,充分表现了工业化的无比精美。正因为贝幸铭的不断尝试,才使得他的设计别具一格,为现代主义设计拓宽了道路。后期,贝幸铭设计中最大特点是对已有环境的延续,并从传统文脉中提取抽象的几何元素,加载到建筑装饰体系中。这种手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新馆是贝幸铭对中国建筑所做的探索,对以后我们的设计具有启示作用。在如今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新馆的建成虽然有争论和一些遗憾之处,但笔者认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设计手法上不断创新,并关注与地域性文脉的结合,试着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建筑之路,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尊重的。
  参考文献:
  [1]《博物馆建筑设计》皱瑚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状态研究》杨玲潘守永北京学苑出版社,
  [3]《城市景观》魏向东宋言奇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在一个重视表象的世界,人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看起来的样子”,活得好与活得坏似乎也总是有个固定的标准。所谓“孤独”,是因为:你不那么想,但却发现没有人和你一样,没有人真正懂得你眼中所看见的美好,也没有人真心理解你内心的深邃。你是你,只有你,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在乎,在喧闹纷扰的世界里,你的内心深处,空无一人。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生活中的一些人,就像一只刺猬一样,只能选择将自己的防御性的外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或技巧,而是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文高中音乐教学中体现的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分析了在高中生人格形成阶段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艺术的来由、艺术美的特征进行简述,说明什么是艺术美,以及如何获得艺术美。  【关键词】:艺术;感受;创造;艺术美  要谈论美,我们就都得知道美是什么?在李泽厚的《美学四讲(美是什么)》中,他对“美”从字源上进行分析得出两种解释,一种是:“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种是“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这两种解释的导向很明显的向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承纳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今日,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艺术设计文化资源。设计者只有通过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切身感悟和不断钻研才能达到设计上的自我突破和提升,使中国设计不但具有“世界风范”,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汉字;书法艺术;视
期刊
【摘要】:朱鹮是吉祥与美好的象征,舞剧《朱鹮》没有繁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冲突,而是创造了一套专属朱鹮的舞蹈语言,充分发挥舞蹈肢体美与心灵美的特质。  【关键词】:舞剧;朱鹮;美学特征  第一章 鹮之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或自然生命运动中显现出来的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在我国,古代美学一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这种自然审美观源于庄子,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然”。我国古代《诗经》中“桃之夭夭
期刊
【摘要】:西方油画的引入中国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西方油画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发生文化性质上和艺术形态上的变化,“中国油画”的构建发展收效甚微,中国油画的观念体系和技法体系远未建立,针对西方已经逐渐开始的当代艺术,中国油画应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为此,本文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油画在技巧的方位价值中的取向,如何展现当代中国油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西方艺术;中国油画;技巧  1.当代西方艺术中技
期刊
【摘要】:书法艺术是作者自我感情的抒发,同时书法艺术又包含视觉关系。现代中国设计,诸多设计师将书法、水墨融入到设计作品当中,并将其创新使书法艺术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将书法艺术之美与视觉设计二者相结合,其中包含中国传统元素,又不失设计的现代感,这样的设计作品,不缺内涵,同时又彰显独特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书法;艺术;视觉设计;书法中的设计精神  从汉字本身来看,汉字有其自身的结构规律性,但同时又
期刊
【摘要】:“重写文学史”一说并非凭空跃出。随着新文学的发生发展,各式文学史也随之出现,它们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然而偏颇也难免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个的经济与思想环境也便给了陈思和与王晓明二位学者一个契机提出“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涉及对过去文学史的一个总结,我们也当站在今天的时空角度对这一曾经的文学热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重写文学史”; 源流;新文学;反思
期刊
【摘要】:从当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传统水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中央电台的相信品牌的力量推出后,更是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传统水墨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是因传统水墨能够比较全面的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从中可以看出设计民族化的进步。但是从这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统水墨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缺乏一定艺术指导,将东方的
期刊
【摘要】:包装不仅是商业行为,更应承载文化的内涵,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崇尚健康的、自然的以及环保的思想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绿色包装由此成为时尚。  【关键词】:创意设计;绿色包装;现实应用  一、包装设计现状  1、设计缺乏内涵  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内涵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同产品脱节,没有意识到产品包装设计是作为产品附加价值和辅助功能体现的。一些设计师在不了解产品性能、结构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