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者其他政策主体制定、贯彻、实施的旨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协调全社会公共利益、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条例、措施、办法等的总称。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施行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伴随着政策网络、社区治理、参与式治理、城市治理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诉求。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政策 执行力
我国是处在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下的科层体制,属于中央、省、市、县、乡性质的五级政府,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距离,加上我国公共政策又是由中央下达,地方政府负责细化和再计划的这样一个过程,整个执行链条如此之长,以至于给公共政策执行的失效造成极大的空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政策执行力发展历程研究
1973年,针对美国旨在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的 “奥克兰计划”项目的失败现象,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出版了《执行———联邦的计划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使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也标志着西方政策科学由传统的侧重政策制定系统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关注执行活动。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以《执行》一书的出版为标志。[1]迄今为止,西方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研究历经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整合型三代研究范式。
我国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代表学者有陈振明、丁煌等。主要的成果有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陈振明《政策科学》。现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成果有胡业飞、崔杨杨以社会养老政策为例剖析了“模糊政策”的政策执行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模糊政策”的执行者会选择一定的“转化工具”将较难开展的“试 验性执行”工作转化为较易完成的“行政性执行”工作。[1]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现状研究
欧博尔和李连江教授对中国乡村的“选择性执行模式”研究为例,提出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执行可以为自身带来利益的政策,而对于服务性质的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我们称之为 “选择性执行模式”。这类执行模式就是很多学者笔下的 “政策变通”模式之一。
钱颖一在分析中提出中央对地方的分权限制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控制,但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造成他们在政策执行中盲目追求当地经济的发展。[2]
申喜连认为在中国政策执行力的实践中存在着替代执行、象征执行、选择执行、附加执行、机械执行、野蛮执行等问题。
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实现途径研究
基于制度创新角度的探索,莫勇波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的组织制度特别是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政策的执行过程,以及对政府执行力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推进政府组织的制度创新是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最重要途径。[3]
周国雄则分别从宏观制度、中观制度、微观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层面入手,提出通过构建良性运行的制度框架来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4]
基于综合角度的探索,申喜连认为,提高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应该实施综合根治的系统方法,重点采取构建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政策执行方式、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等方式。
黄忠华则从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行主体的思想教育、完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民众参与、建设透明政府、引入竞争机制和统筹兼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政策执行力的路径。
四、总结
不同角度的理解赋予了政策执行力不同的内涵,而其内涵的研究趋势则是从单纯的定性分析逐渐过渡到与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定量分析,将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主体逐步扩展到广义上的政策执行主体,从单一层次研究逐步到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研究方法不断增加,研究的可操作性也在逐步增强。
当前,国内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已取得許多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当前政策执行力缺乏对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环境、政策参与客体、政策执行控制和政策执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研究,导致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欠缺整体系统的考虑等。未来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要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吸纳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应用研究;丰富研究对象,开拓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促进研究层次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1(5):62.
[2] MONTINOLA G,QIAN Yingyi,WEINGAST B R.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 conomic Success [J].World Politics,1995,48(1):50- 81.
[3] 莫勇波.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创新角度的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6):63.
[4] 周国雄.论公共政策执行力[J].探索与争鸣,2007(6):34.
作者简介:郭彩霞(1995),女,汉族,山西晋中市寿阳县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伦理。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政策 执行力
我国是处在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下的科层体制,属于中央、省、市、县、乡性质的五级政府,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距离,加上我国公共政策又是由中央下达,地方政府负责细化和再计划的这样一个过程,整个执行链条如此之长,以至于给公共政策执行的失效造成极大的空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政策执行力发展历程研究
1973年,针对美国旨在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的 “奥克兰计划”项目的失败现象,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出版了《执行———联邦的计划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使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也标志着西方政策科学由传统的侧重政策制定系统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关注执行活动。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以《执行》一书的出版为标志。[1]迄今为止,西方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研究历经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整合型三代研究范式。
我国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代表学者有陈振明、丁煌等。主要的成果有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陈振明《政策科学》。现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成果有胡业飞、崔杨杨以社会养老政策为例剖析了“模糊政策”的政策执行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模糊政策”的执行者会选择一定的“转化工具”将较难开展的“试 验性执行”工作转化为较易完成的“行政性执行”工作。[1]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现状研究
欧博尔和李连江教授对中国乡村的“选择性执行模式”研究为例,提出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执行可以为自身带来利益的政策,而对于服务性质的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我们称之为 “选择性执行模式”。这类执行模式就是很多学者笔下的 “政策变通”模式之一。
钱颖一在分析中提出中央对地方的分权限制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控制,但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造成他们在政策执行中盲目追求当地经济的发展。[2]
申喜连认为在中国政策执行力的实践中存在着替代执行、象征执行、选择执行、附加执行、机械执行、野蛮执行等问题。
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实现途径研究
基于制度创新角度的探索,莫勇波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的组织制度特别是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政策的执行过程,以及对政府执行力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推进政府组织的制度创新是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最重要途径。[3]
周国雄则分别从宏观制度、中观制度、微观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层面入手,提出通过构建良性运行的制度框架来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4]
基于综合角度的探索,申喜连认为,提高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应该实施综合根治的系统方法,重点采取构建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政策执行方式、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等方式。
黄忠华则从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行主体的思想教育、完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民众参与、建设透明政府、引入竞争机制和统筹兼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政策执行力的路径。
四、总结
不同角度的理解赋予了政策执行力不同的内涵,而其内涵的研究趋势则是从单纯的定性分析逐渐过渡到与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定量分析,将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主体逐步扩展到广义上的政策执行主体,从单一层次研究逐步到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研究方法不断增加,研究的可操作性也在逐步增强。
当前,国内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已取得許多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当前政策执行力缺乏对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环境、政策参与客体、政策执行控制和政策执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研究,导致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欠缺整体系统的考虑等。未来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要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吸纳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应用研究;丰富研究对象,开拓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促进研究层次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贺东航,孔繁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1(5):62.
[2] MONTINOLA G,QIAN Yingyi,WEINGAST B R.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 conomic Success [J].World Politics,1995,48(1):50- 81.
[3] 莫勇波.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创新角度的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6):63.
[4] 周国雄.论公共政策执行力[J].探索与争鸣,2007(6):34.
作者简介:郭彩霞(1995),女,汉族,山西晋中市寿阳县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