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思想先驱 职教巨匠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兴斯泰纳(1854-193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德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欧美国家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倡导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1870年以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急需一大批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时德国教育的主旨并没有以技术需求为主,仍侧重于传统理论学科,根本不能满足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凯兴斯泰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主张发展“劳作学校”,培养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忠诚、有用的公民,为德国统治阶级服务。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对“二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人的需要,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在《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的概念》等著作中,他对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民教育是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支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把公民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公民教育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性格训练,培养学生“绝对服从”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支配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以抵消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
  劳作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凯兴斯泰纳在《劳作学校的概念》一书中,强调了劳作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主要任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和团体的伦理化。职业陶冶的预备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培养学生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所任的职务看作郑重的公事,而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学生在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凯兴斯泰纳认为,人的品格不是通过读书或倾听说教形成的,而是在连续不断和扎实的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职业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劳作学校则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
  1887年,凯兴斯泰纳在慕尼黑建立了以“普通补习学校”为基础的第一所职业学校。从那以后,职业学校在德国各地迅速推广。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劳作学校”。在《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劳作学校要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性格与性格教育》等著作中,他对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人为本 推广劳作学校
  1905年,凯兴斯泰纳在汉堡的一次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认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出学校的任务,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准则(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依照这些准则规定学校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劳作学校。他提倡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学校教育,主张将文科学习与手工劳动结合起来,注重手工劳作,发展公民教育
  从1895年到1919年,凯兴斯泰纳先后任慕尼黑市督学长、教育局长和政府高级顾问等职务。在此期间,他主持制定了慕尼黑市职业教育制度,将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还为广大在职青年举办“继续学校”(或“补习学校”),开展技术培训。
  凯兴斯泰纳强调,劳作学校承担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劳作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手工劳动。他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的具体措施,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增设实习工场、缝纫室、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系统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他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大量减少读、写、算等死记硬背的课程,尽量多地安排手工劳作和实践课程。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总是先于精神发育,身体的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手工劳作课程主要包括缝纫、园艺、纺布、编织、剪纸等。
  凯兴斯泰纳认为,手工劳作是劳作学校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内在价值的手段。随着儿童的成长进步,学校的课程安排也相应变化,劳作课的复杂性不断增强。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我们也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好劳作课程,凯兴斯泰纳对劳作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劳作学校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两种“工艺”,教师按学生将来职业的种类进行分组教学。其次是完善学校教学的各种专业设施。为系统落实劳作教学课程,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主要建立如实习工场、缝纫室、烹调室和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再次是加强劳作学校教师的培养。他主张聘请受过技术训练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他强调,劳作学校真正的技术教师必须要通过相当的师范教育培养,既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培养,又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泽被后世 职教集大成者
  20世纪初,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德国教育思想的主流。1919年,德国新颁布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为初等学校的必修科目。1920年,德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就劳动教育的实施形成决议。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有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凯兴斯泰纳退休以后,仍然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等课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都曾聘请他去讲学。
  可以说,是凯兴斯泰纳把职业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把职业教育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时至今日,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德国职业领域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凯兴斯泰纳批判了当时德国传统的国民学校脱离生产劳动实践和实际生活的教育模式,主张建立劳作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并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进行大胆改革。在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是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职业教育是“公民训练的一种极好方式”。
  纵观凯兴斯泰纳的一生,正是他首次把职业教育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赋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位置,尽管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革命性意义。
其他文献
有些人对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妄下断言,说它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于这个时代了。对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敢于说“不”,另一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劳动价值论,对商
介绍了INFORMIX数据库安全审计的概念、类别,安全审计的启动、配置、以及审计分析,并利用例子进行了说明。
基于一维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奇异值分解分析算子方程的不适定性.讨论了正则解的求解方法,并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克服反问题的不适定性.最后根据正则化参数的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既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终点。在教学“家乡”板块的内容时,我就很注重从学生的身边选取材料,从我们可爱的南通这一地域资源上去做文章,以“美丽南通,我的家”为主题,让课堂充满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热爱南通、为南通争光的豪情。  1.饱览南通
女性性恐怖患者存在着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差异。面对性恐怖的不同心态,使她们或采取破坏性回避模式,或采取建设性的积极适应态度。对性恐怖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恐怖性疾患具有家族倾向性,但却没有特殊的明显的创伤或家庭不和等问题。这些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性格脆弱,而父母从小对她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恐怖症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通常,这些患者的父母对她们从小表现出的焦虑持以下三种态度:一、拒绝安抚孩子,要求孩子独
由于受传统观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现,深化高职教育领域改革,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
利用医学图像的纹理、颜色、形态等多种信息分门类建立相关数据库.以多种方式从此医学图像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作者对建库的关键工作,图象的分割和病理特征提取的几种算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