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五论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柴米油盐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课堂的“世外桃源”。现实世界里,因为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原因,教师感到人微和言轻。但课堂的“世外桃源”里,因为有了科学的瑰奇和人文的美丽,教师便有了诗意和远方。鲁迅的一首诗中有这么两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课堂就是教师的“小楼”,教师身在其中,感受着生命的纯洁和真挚,享受着理想的真善和静美。无怪乎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小小三尺讲台搭建起教师的几乎整个精神世界,那里有大爱的教育情怀、艺术的教学设计、足够的思想深度、丰厚的学科素养……课堂,是教师个人事业的大天地和学校文化的大世界。
  关于课堂,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
  一、课堂的布局
  课堂首先要有大局观。课堂是社会着眼于人类未来发展的、以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活动场,这种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以自己的教育眼光和教育思考影响着学生。人们希冀着明天更美好,这个梦想靠更优秀的下一代人来实现。课堂的意义就是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人!让下一代人完成上一代人的夙愿,让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让人性得以进化和完善。
  从这个根本出发,课堂的功能就要既着眼于学业成绩的发展,又着眼于支持着学业成绩发展的心智成长、意志成长和品质成长。课堂的任务既要着眼于知识学习的战略战术,又要着眼于品行培育的春风化雨。课堂的评价既要着眼于教学的成与败,又要着眼于教育的得与失。
  有教育大局观的课堂,教师既有关于学科知识的严谨构思,又有关于思维、视野、道德的教育设计。
  有教育大局观的课堂,教师总在课堂方案里把学生的自主活动放在设计的首位考虑。
  有教育大局观的课堂,既不否认认知规律在学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又重视价值观、理想主义和心脑科学在治学上的重要价值。
  有教育大局观的课堂,笃信自主精神在个体精神和学业的双重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唯知识的课堂只迷信“扣、摽、抓”的管理。
  有教育大局观的课堂把“身心成长”作为主旨,唯知识的课堂则把“获得知识”作为目的。
  课堂的形式虽然有很多,但从本质上说只有两种课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和以教为中心的课堂。
  二、课堂的环节
  新课堂都有自学和研讨的环节,但有自学和研讨环节的不一定是新课堂。有的自学是教师把语言的教学变成了文字的教学而已,学生沿着教师设定的路线,思考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寻觅着教师设置的答案。这种自学不叫自学,它甚至更加强化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自学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开放性有空间和自由两个维度,丧失了思考的空间,没有了选择的自由怎么能叫自学呢?现在常说要让孩子从“学会”走向“会学”,没有开放性作为自学的前提和保证,怎么能实现“会学”这个目标呢?
  研讨是学问切磋的过程。同学之间因为成长中相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学习经验、相通的语言表达方式,极容易获得一致的心理取向,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沟通气氛。
  研讨应该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样说和纪律无关。宽松指的是学生没有“回答错了”的恐惧,指的是教师摒弃强势引导的企图。
  研讨不应该有行政化的分工,不需要构建组长和组员关系去推进研讨,而需要营造沙龙式的环境氛围和心理氛围,民主最应该出现在研讨的场合。
  研讨可能会冷场,当讲授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主动思考的欲望、切磋交流的欲望就会降低。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三点:第一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第二增强耐心和定力,特别要爱护孩子的表达诉求并尊重孩子表达的结果。第三放松对问题讨论的方向和局面的控制,教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定式去干预学生,不要有对课堂失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可能来自于自身的实力不足或维护师道尊严的心理。其实当你抱定了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心态,想象中的复杂和难堪就会变得简单和太平。
  精讲是课堂上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是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试金石。“精”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数量要少,二是质量要好。“精”就要对教材有取有舍,舍就是留一些内容给学生自学和研讨,取就是教师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讲解,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在教材上盘桓——反复讲、反复练、反复考,这样很难做到精讲。多讲很容易,精讲却需要立足教育的本质,站在学科的高度,抓住精要,区分纲目,将章节与章节甚至学科与学科融会贯通,萃取出学科思想,归纳出规律方法。
  三、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有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一是板书,二是朗读。板书有两个指向:一是粉笔字的书法功夫,二是板书内容的概括能力。书法在学堂的地位已经式微,而今写字几乎已成为极少数书法爱好者的非作业性练习。有许多知识分子学问做得很好,字却写得很糟糕。古有“以貌取人”之说,对社会大众来讲,书法虽然不等于学问,但“以字取师”仍然是普遍的心理。
  但光字写得好还不行,教师非得有对知识内容的较强概括能力,才能使板书简洁、准确、明快。
  在语言类学科(语文、英语)里,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上的朗读环节,他们读起来摇头晃脑,沉醉于其中。学生也为教师的投入之美、文章的意境之美而感动。教师醉在诗情和画意中,学生醉在理想和远方里。如今的课堂,教师朗读时少了自得和痴迷,学生听读时少了忘我和神往。如果没有了朗读,只剩下语法,只剩下八股套路,语言学科的美还有多少呢!
  四、教师的四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处理教材的能力。过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参考。教材是依据的时候教师必须围着它转,是参考的时候它任教师裁剪所用。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熟悉学科知识体系,熟悉学情,在这个前提下写出完整的课案。完整的课案是指要有指导学生自学的学案,要有精讲的讲案,要有体现教育教学艺术的组织教学的堂案。
  这种课案是有生命的方案,因为教师走进教室并不是课案的结束,而是课案的进行时。课案要因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而随时调节,要因课堂的总体感受在课后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二种能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能力。有人说出了校门走入社会之后,脑海中留下的东西才是学校学到的东西。据说留在脑海的东西只占学到东西的20%左右,是忘记还是留在记忆中,皆因是否产生“问题意识”所致。若知识经过了苦思冥想、夜不能寐、难以释怀,就会像《酒干倘卖无》里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生发出遐思和异想,遇到过疑惑和困难。好课堂不是一览无余的课堂,而是在思索中感受到柳暗花明的课堂。
  第三种能力是课堂的调动能力。这种能力似乎无关教学,但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专注度、学生思维的方向和区域、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映着“教师主导”角色水平的就是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禀赋,是教师素养的展现,是读书、阅历和课堂经验长期积淀的结果。
  第四种能力是语言能力。它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它决定于先天的智能类型、后天的文化功底以及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口头语言要简洁、明快、亲切、准确。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要和善、形象、友好、自然。语言能力不仅仅表现为伶牙俐齿,它还有着深刻、精辟、风趣、明快、朴实等诸多内涵,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外显形式。
  五、课堂观
  课堂的意义对学生来讲,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心智和品德的成长。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千山万水,受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才完成了英雄传奇。我想问:千灵万能的观音菩萨、法力无边的如来,为什么没有免除师徒四人的万里迢迢之苦难、遭遇妖魔鬼怪之险境,而只在他们处于束手无策的绝境中时才云端呈祥,救他们出“水深火热”呢?它告诉我们一个生命的真理:想让弟子成佛,就应该只给他指出一个方向,种下一个信念,而后任由其百般挣扎,经历劫难波折,直至柳暗花明……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就不能成佛!
  当教师读出《西游记》中这层深刻用意时,课堂观就会发生翻转性的变化。
  (作者系国家督学、中國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 编 晓 月)
其他文献
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正确的课堂观决定了课堂改革的正确方向。教师的课案是实现课堂观的行动方案。课堂观不变,课案就不会变,课堂面貌也不会变。  一、课堂观  课堂观是教学观在课堂的投射,它直接反映着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指导原则。旧的课堂观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课堂的使命,强调以“双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目标,以背诵、记忆、训练为学习方法,以考试中的表现为评价尺度。这种课堂观下的课堂,教师离不
编者按: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这位49岁的女教师,在一辆失控的三轮摩托车冲向学生时,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6月21日,教育部追授李芳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芳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学习她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学习她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学习她奋不顾身、
新时代对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与期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如何让育人与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合?近年来,我们从德育课程入手,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思政课程、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互为补充,使学生学在课堂、研在课外。同时,注重家校沟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德育课程应与活动紧密结合  富有纪念意义的德育活动能够让学
前段时间,我和全国高中骨干校长班的学员们,一起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12所全国知名中学。总的来说,就课程与教学方面,这些学校有其共同特点。  一、课程是学校的高水平作品  只有深刻理解课程的意义,师资水平足以支撑起学校的办学理念,才会生成高水平的课程。  1.课程是理念的载体  在考察中,课程开发有深度的几所学校,其校长办学理念与课程的匹配度很高,真正通过课程体系落实了办学的价值观。如苏州十中在“诗性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学生快乐获得新知、体验生命成长的有益载体。  一、利用教材,教育学生互相关爱  学生有个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教师应积极引领其他同学主
期刊
日前,广州中远船务首次成功修理双机双桨重艉轴船——“费德里卡”轮。其拉艉轴工程是广州船务历年所修理的最重艉轴,需要采取外拉式抽轴工艺,其工程难度创下了广。州船务坞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