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审美力等方面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来起到促进和谐课堂产生的效果,使音乐课堂悠扬的歌声。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 教学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合唱中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气息的控制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冲突带来了困难,而对于学生来说,平常的独唱与声音的和谐统一也构成了困难。下面谈谈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合唱教学课堂。
一、注重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开始,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唱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聆听合唱曲目,从优秀的合唱作品中,提高他们对合唱练习的兴趣。此外,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觉体验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一)利用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欣赏课中专门为学生设置一个合唱欣赏曲目的环节,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供学生欣赏。例如:从网站上下载经典曲目、青少年合唱比赛获奖作品、流行音乐合唱等等,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利用唱歌课中穿插欣赏曲目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虽然是受学生欢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从头唱到尾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这时穿插欣赏曲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教师可以穿插相同曲目的合唱、独唱方式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例如: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合唱版的音频,当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之后,便让学生欣赏合唱曲,学生便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中听赏、音乐课堂外的听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唱兴趣之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歌唱教学抓起,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在音乐课堂训练中教给学生合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一)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唱理论学习
扎实的合唱理论基础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和关于合唱的基本理论与要求。只有理解了合唱的这两方面知识,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合唱学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掌握合唱知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等等。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在讲解基本的发声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简单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再结合教师的示范,促进学生体会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平躺时呼吸练习、轻声说话呼吸练习、抽泣练习、深呼吸练习等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发出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的吐字。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小腹发声练习,改变原来靠脖子发声练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在合唱中唱出感情,进而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唱出有感情的歌曲。歌需要用心来唱,否则唱出的歌曲没有感情。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歌唱,并结合课堂里的歌唱技巧,掌握好音色、力度等要素,有效地展现作品的风格,让学生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注重基础训练,形成良好音乐素养
初中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合唱基础训练,尊重学生合唱水平的差异性,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不仅包括识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多声部训练等等,教师还要为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乐理知识。如:指挥和合唱的知识、合唱作品的分析等,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识谱训练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很多教师放弃了课堂教学中的识谱训练,这实际上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审美情感,对于合唱教学中的各声部音准概念也很难掌握,最终破坏了合唱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识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谱带来的音乐情感的变化,有效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学唱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谱,教师唱谱学生唱词等方式促进学生大概掌握歌曲旋律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视唱歌谱的训练。教学难度被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高了。学生依靠歌谱旋律掌握了合唱的音准,再加上音乐记号、装饰音、表情术语等,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合唱歌曲的艺术内涵,进而提高合唱水平。
(二)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合唱特别注重节奏,如果出现节奏不统一就很难实现多声部的音调和谐。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单一的节奏训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如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将这些训练过的节奏进行改编,还可以将单一声部节奏改为两声部节奏练习等等,通过这样反复进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节奏训练水平,也强化了学生的声部意识。 (三)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在初中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要训练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辨别音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活动设置游戏化一点。如:音阶练唱中利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辨别出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全音、半音等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手势控制音准。当学生对以上音准都能够有效掌握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等,让学生的听辨能力有效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干扰性的聆听来强化学生的多声部听音练习。如:教师用钢琴为学生弹唱另一个声部的歌曲,看看是否能够干扰学生这一声部的练习等。
(四)加强学生的多声部练习训练
在合唱环节中难免会遇到多声部的歌唱,引导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歌唱方法,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表现出更好的歌唱效果。在初中音乐合唱中进行多声部的歌唱训练,教师可以放在呼吸、声音训练之后,建议用简单的二声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有较高的歌唱水平后再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如三声部、四声部等。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方式要尽快让学生熟悉,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指挥意图。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开始要选择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如:运用卡农式的合唱训练,选择各声部旋律变化较小,节奏基本相同的二声部,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的合唱。
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教师要从合唱欣赏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结合歌唱教学和基础训练,从识谱、节奏、音准和多声部四个环节入手,积极做好四个环节之间彼此链接,使之能够达到协调统一,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及技巧,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让和谐优美的声音在音乐课堂中传扬。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体卫艺专项T-c/2013/004。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金世余.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J].艺术研究,2006,(02).
[5]邹初本.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 教学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合唱中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气息的控制与学生个体差异的冲突带来了困难,而对于学生来说,平常的独唱与声音的和谐统一也构成了困难。下面谈谈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合唱教学课堂。
一、注重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就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开始,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唱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聆听合唱曲目,从优秀的合唱作品中,提高他们对合唱练习的兴趣。此外,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觉体验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一)利用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欣赏课中专门为学生设置一个合唱欣赏曲目的环节,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供学生欣赏。例如:从网站上下载经典曲目、青少年合唱比赛获奖作品、流行音乐合唱等等,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利用唱歌课中穿插欣赏曲目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虽然是受学生欢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从头唱到尾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疲惫,这时穿插欣赏曲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教师可以穿插相同曲目的合唱、独唱方式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例如: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合唱版的音频,当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之后,便让学生欣赏合唱曲,学生便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中听赏、音乐课堂外的听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二、注重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唱兴趣之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歌唱教学抓起,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在音乐课堂训练中教给学生合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一)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唱理论学习
扎实的合唱理论基础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理论和关于合唱的基本理论与要求。只有理解了合唱的这两方面知识,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合唱学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掌握合唱知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等等。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在讲解基本的发声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简单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再结合教师的示范,促进学生体会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平躺时呼吸练习、轻声说话呼吸练习、抽泣练习、深呼吸练习等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发出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的吐字。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小腹发声练习,改变原来靠脖子发声练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合唱,在合唱中唱出感情,进而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唱出有感情的歌曲。歌需要用心来唱,否则唱出的歌曲没有感情。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歌唱,并结合课堂里的歌唱技巧,掌握好音色、力度等要素,有效地展现作品的风格,让学生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三、注重基础训练,形成良好音乐素养
初中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合唱基础训练,尊重学生合唱水平的差异性,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不仅包括识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多声部训练等等,教师还要为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乐理知识。如:指挥和合唱的知识、合唱作品的分析等,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识谱训练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很多教师放弃了课堂教学中的识谱训练,这实际上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审美情感,对于合唱教学中的各声部音准概念也很难掌握,最终破坏了合唱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识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谱带来的音乐情感的变化,有效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学唱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谱,教师唱谱学生唱词等方式促进学生大概掌握歌曲旋律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视唱歌谱的训练。教学难度被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高了。学生依靠歌谱旋律掌握了合唱的音准,再加上音乐记号、装饰音、表情术语等,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合唱歌曲的艺术内涵,进而提高合唱水平。
(二)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合唱特别注重节奏,如果出现节奏不统一就很难实现多声部的音调和谐。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单一的节奏训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如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休止符等。将这些训练过的节奏进行改编,还可以将单一声部节奏改为两声部节奏练习等等,通过这样反复进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节奏训练水平,也强化了学生的声部意识。 (三)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
在初中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要训练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辨别音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活动设置游戏化一点。如:音阶练唱中利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辨别出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全音、半音等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手势控制音准。当学生对以上音准都能够有效掌握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等,让学生的听辨能力有效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干扰性的聆听来强化学生的多声部听音练习。如:教师用钢琴为学生弹唱另一个声部的歌曲,看看是否能够干扰学生这一声部的练习等。
(四)加强学生的多声部练习训练
在合唱环节中难免会遇到多声部的歌唱,引导学生掌握多声部的歌唱方法,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表现出更好的歌唱效果。在初中音乐合唱中进行多声部的歌唱训练,教师可以放在呼吸、声音训练之后,建议用简单的二声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有较高的歌唱水平后再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如三声部、四声部等。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方式要尽快让学生熟悉,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指挥意图。在多声部训练中,教师开始要选择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如:运用卡农式的合唱训练,选择各声部旋律变化较小,节奏基本相同的二声部,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的合唱。
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教师要从合唱欣赏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结合歌唱教学和基础训练,从识谱、节奏、音准和多声部四个环节入手,积极做好四个环节之间彼此链接,使之能够达到协调统一,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及技巧,并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让和谐优美的声音在音乐课堂中传扬。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体卫艺专项T-c/2013/004。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金世余.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J].艺术研究,2006,(02).
[5]邹初本.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