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服务航天器捕获非合作目标后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接管控制是空间在轨服务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器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目标航天器质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
: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室开放基金(HTKJ2020KL502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B1506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3135,61973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航天器捕获非合作目标后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接管控制是空间在轨服务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器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目标航天器质量参数未知、对抗能力不确定等非合作特性,开展了基于空间姿态一致性原则的组合体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数据驱动建模。然后,将目标航天器通过机械臂施加给服务航天器的反作用力矩视为广义干扰,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增益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实现了对广义干扰的有限时间收敛观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干扰观测结果的前馈补偿姿态接管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数值仿
其他文献
鉴于现有的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难以兼顾路径质量和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将扰动流体动态系统与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扰动流体算法仿真生成样本数据以解决样本数量不足的问题,并通过灰狼优化算法和滚动时域控制优化样本性能。然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从样本数据中提取无人机与目标点、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姿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以扰动流体算法的参数作为深度神经网络输出端的特
空地子母机器人能够实现地面移动机器人长续航能力和飞行机器人高空侦察能力的互补,在灾害救援、公共安全、军事侦察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飞行机器人在地面移动机器人上的自主释放与回收是实现子母机器人系统的核心问题。针对母体机器人上起降空间狭小、动态运动等问题,采用相对高精度定位和信息融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局部定位引导系统,为飞行机器人的自主起降提供了精准的相对定位信息;并对无人机在移动机器人平台上进
随着世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美国竞争对手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军提出了马赛克战的新型作战概念,旨在形成大国战略竞争及对称作战中的军事优势。通过紧密结合马赛克战项目的规
针对民航飞机飞行过程中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套惯导融合方案,研究了三套惯导平行安装冗余配置条件下最优导航解的求解方法。根据已有导航结果与每次飞行
无人探测器着陆火星执行复杂探测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研究热点。首先对陆空协同合作的无人系统技术与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阐述,展望陆空协同无人系统的发展趋势;随后阐述了火星地面与大气环境条件,对应用于火星探索的地面探测车和旋翼无人机系统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探讨了火星探索陆空自主协同无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综述表明,在未来更多执行行星无人探测任务的设计中,发展并强化无人系统陆空智能协同合作能
行星车在星体表面自主探测过程中,路径规划技术作为其自主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星车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自主巡视探测的必需技术。针对行星车自主探测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局与局部规划结合的行星车自主探测融合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行星表面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了综合平滑度地图,然后提出了一种融合路径规划方法,先基于综合平滑度信息改进了A*算法启发式函数,用于指导算法生成全局最优路径,然后应用动态窗口法
近年来,探索多个航天器同步运行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促进了分布式空间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对象包括星座、卫星列车、编队、集群、分体卫星系统和联邦卫星系统。首先,研究了分布式空间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星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黑杰克项目、F6项目、ONION项目等典型分布式空间系统。其次,分析了分布式空间系统相比于传统单体卫星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新型分布式空间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探索。最后
针对双航天器六自由度领航-跟随编队的姿轨耦合控制问题,为了简化六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采用twistor对双航天器的相对姿轨运动进行统一描述,提出了有限时间收敛的六自由度姿
以共面圆轨道卫星星群一对一在轨服务问题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编码差分进化的在轨服务任务规划方法。首先,综合考虑速度增量和变轨时间等指标,基于双脉冲霍曼转移构建了一种两层任务规划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网格编码差分进化方法。该方法引入序列逐次枚举思想,快速生成满足一对一任务约束的任务指派矩阵,并定制一种面向离散网格编码的差分变异操作,在保证任务规划方案可行性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空间的高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