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起小学语文课堂,总有人说,要有语文的味道,要有质疑的意识,要有生长的力量。其实这也说明了小学语文课堂要有多样的维度,要有数学课的缜密思维,要有美术课的模仿能力,要有音乐课的配合天分,要有体育课的积极展示,要有科学课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思维;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39-01
1.小组合作使质疑走向纵深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特别喜欢问问题,问问题几乎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的增加,也由于语文学习难度的增加,还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学生越来越不爱问问题。他们会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会去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但他们自己却渐渐失去质疑的兴趣。一方面,班级质疑的兴趣不浓,如果组建一个小组,由小组长带头质疑,学生也会跟着质疑,这就是兵带兵,形成一群好兵。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他们也就慢慢失去问的兴趣,毕竟教师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都在学生身边。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的问题就会得到及时的处理,还有不会的,就由小组长拿到课堂上,集体切磋,加以解决。这个合作的过程既让学生质疑的思维得以继续,也让思维的火花走向纵深。小学生也能思考大问题,也能思考深问题,也能在思考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詹天佑》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质疑,但不是满天飞式的提问,而是将问题明确到具体的语段。在“勘测线路”这一段,学生根据教师平常教学时所常用的提问方法,即英语的8个wh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这个不需要讨论,学生在读完之后,就能画出相应的句子。接着有学生问,这些语句表明了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着怎么样的性格呢。这是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随着阅读思维的深入,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新的思考。有说詹天佑一丝不苟;有说他身先士卒;有说他不怕困难。当这些见解进行整合之后,就是对詹天佑人格的一次完整解读,就是学生合作之后的一个集体思维的结晶。由此可见,合作给学生带来了灵感,带来了彼此思维的融合。
2.电脑技术给质疑更多维度
质疑能给语文课堂更多思考的气息,更多鲜活的因子。但质疑也容易走向极端,如整个课堂教师一直在不停的问,学生一直在不停的回答,学生会为应付教师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浮光掠影地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萃取出来。这些都是一些碎片化阅读,都无形中将文本进行了肢解,将美丽的语文意境进行了人为的破坏。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将文本的情境进行复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质疑。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文本有机地建构成一些画面,一些视频、一些动画,然后让学生在有了整体的感官体验之后,再去质疑。同时教师在质疑的时候,也将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多运用他们擅长的形象思维,具体思维,再渐渐去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对于情境,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一些,比如,让学生描写春天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动、多彩的生活。但有一些情境,却需要教师通过电脑技术进行建构,即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通过幻灯片、flash等程序展现出来。在给学生多维度展示文本的同时,也给学生多维度思考的机会,也将他们的思维从单一的文字中解脱出来,进入文本的多棱镜中。电脑技术将问题聚焦在具体的情境中,给学生生成问题带来带来便利。
3.彼此沟通让质疑具有灵性
对小学生而言彼此沟通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因为沟通既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沟通的过程也是他们交流學习感受的过程。以教学这个音“ao”为例,学生通常只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情境图中的内容,这将学生的语音发展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非常不利于今后的语言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先通过比较小狗、小猫、海豹等词语,让学生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ao”,接着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含有“ao”这个音的常见的事物。于是学生在座位上说着,教师让他们进行交换,即自己用想到的词语,去换取自己没有想到的。最后看谁想到的最多。其实这个沟通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充实自己认知的过程。到最后,所有的学生都能收集到不少的词汇。教师再将这些拼音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因为有了沟通的体验,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容易许多。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一些拼音:tiào wǔ、tiào zǎo、tiào ɡāo、 xiǎo niǎo、 hǎi niǎo。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再枯燥无趣,甚至还会做相关的动作。学生在沟通中交流,更会在沟通中质疑。在学习《鹬蚌相争》时,学生一开始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鹬蚌为筋疲力尽,为什么渔翁会得利。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个演“蚌”,一个演“鹬”。于是有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沟通与表演。
鹬:“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蚌:“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鹬:“松开壳儿,不然我渴死你!”
蚌:“松开嘴,不然我饿死你!”
在最后的对话阶段,学生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了,他们就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句式,教师也不加阻拦,就让他们重复着。慢慢地,表演的学生不想说话了。教师问,为什么表演者不说话了。其余学生答道,他们筋疲力尽了。那渔翁会怎么样呢,教师追问道。显然地,学生知道了答案。沟通让质疑带有了温度,带有了一起探索的意蕴。
一句话,小学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多样的能力得以生长,要让学生从识记能力走向高阶能力,诸如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明显地,大多高阶能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拓展。所谓质疑,对语文课堂而言就是培养他们问的习惯。
关键词:思维;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39-01
1.小组合作使质疑走向纵深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特别喜欢问问题,问问题几乎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的增加,也由于语文学习难度的增加,还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学生越来越不爱问问题。他们会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会去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但他们自己却渐渐失去质疑的兴趣。一方面,班级质疑的兴趣不浓,如果组建一个小组,由小组长带头质疑,学生也会跟着质疑,这就是兵带兵,形成一群好兵。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他们也就慢慢失去问的兴趣,毕竟教师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都在学生身边。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的问题就会得到及时的处理,还有不会的,就由小组长拿到课堂上,集体切磋,加以解决。这个合作的过程既让学生质疑的思维得以继续,也让思维的火花走向纵深。小学生也能思考大问题,也能思考深问题,也能在思考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詹天佑》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质疑,但不是满天飞式的提问,而是将问题明确到具体的语段。在“勘测线路”这一段,学生根据教师平常教学时所常用的提问方法,即英语的8个wh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这个不需要讨论,学生在读完之后,就能画出相应的句子。接着有学生问,这些语句表明了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着怎么样的性格呢。这是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随着阅读思维的深入,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新的思考。有说詹天佑一丝不苟;有说他身先士卒;有说他不怕困难。当这些见解进行整合之后,就是对詹天佑人格的一次完整解读,就是学生合作之后的一个集体思维的结晶。由此可见,合作给学生带来了灵感,带来了彼此思维的融合。
2.电脑技术给质疑更多维度
质疑能给语文课堂更多思考的气息,更多鲜活的因子。但质疑也容易走向极端,如整个课堂教师一直在不停的问,学生一直在不停的回答,学生会为应付教师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浮光掠影地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萃取出来。这些都是一些碎片化阅读,都无形中将文本进行了肢解,将美丽的语文意境进行了人为的破坏。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将文本的情境进行复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质疑。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文本有机地建构成一些画面,一些视频、一些动画,然后让学生在有了整体的感官体验之后,再去质疑。同时教师在质疑的时候,也将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多运用他们擅长的形象思维,具体思维,再渐渐去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对于情境,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一些,比如,让学生描写春天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动、多彩的生活。但有一些情境,却需要教师通过电脑技术进行建构,即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通过幻灯片、flash等程序展现出来。在给学生多维度展示文本的同时,也给学生多维度思考的机会,也将他们的思维从单一的文字中解脱出来,进入文本的多棱镜中。电脑技术将问题聚焦在具体的情境中,给学生生成问题带来带来便利。
3.彼此沟通让质疑具有灵性
对小学生而言彼此沟通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因为沟通既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沟通的过程也是他们交流學习感受的过程。以教学这个音“ao”为例,学生通常只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情境图中的内容,这将学生的语音发展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非常不利于今后的语言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先通过比较小狗、小猫、海豹等词语,让学生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ao”,接着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含有“ao”这个音的常见的事物。于是学生在座位上说着,教师让他们进行交换,即自己用想到的词语,去换取自己没有想到的。最后看谁想到的最多。其实这个沟通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充实自己认知的过程。到最后,所有的学生都能收集到不少的词汇。教师再将这些拼音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因为有了沟通的体验,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容易许多。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一些拼音:tiào wǔ、tiào zǎo、tiào ɡāo、 xiǎo niǎo、 hǎi niǎo。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再枯燥无趣,甚至还会做相关的动作。学生在沟通中交流,更会在沟通中质疑。在学习《鹬蚌相争》时,学生一开始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鹬蚌为筋疲力尽,为什么渔翁会得利。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个演“蚌”,一个演“鹬”。于是有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沟通与表演。
鹬:“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蚌:“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鹬:“松开壳儿,不然我渴死你!”
蚌:“松开嘴,不然我饿死你!”
在最后的对话阶段,学生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了,他们就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句式,教师也不加阻拦,就让他们重复着。慢慢地,表演的学生不想说话了。教师问,为什么表演者不说话了。其余学生答道,他们筋疲力尽了。那渔翁会怎么样呢,教师追问道。显然地,学生知道了答案。沟通让质疑带有了温度,带有了一起探索的意蕴。
一句话,小学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多样的能力得以生长,要让学生从识记能力走向高阶能力,诸如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明显地,大多高阶能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拓展。所谓质疑,对语文课堂而言就是培养他们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