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之赞美、为之出版的书籍多多。追溯长征“红色文献”的源头,许多专家学者都知道有一部长征亲历者最早的回忆录——抗战时期在延安,党中央曾部署编辑过一部《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或《长征记》,但是70多年来,至少在笔者的视野范围内,却似乎一直少有人说清它的内容、说准它的书名。这样一部伟大的红色史籍,不知道怎么就像是被淹没了。直到2002年,一则“《红军长征记》显露哈佛大学”的消息震动了出版界和收藏界,署名“沈津”的作者撰文,自称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里发现了朱德签名赠送给《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70多年来第一次证实了这部“最早的长征回忆录”实物的存在。
一些出版社自然想起了重印这套珍贵的《红军长征记》。可是燕京图书馆却没有找到它。几年前,著名红色收藏家杨翔飞在武汉淘寻旧书时,突然发现一册装订粗糙缺少封面,只有上册没有下册,但是从前面“出版的话”,到“关于编辑的经过”,再到中间内容“出发前”……“第二次占领遵义城”等,直到最后一篇文章,全部内容完完整整,里面说得明明白白,这正是在1937年开始编辑、1942年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刊行的《红军长征记》。大概是与“长征”有缘,让我有幸为大家揭谜这部伟大的史书。
特此摘录:
出版的话
这本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的《红军长征记》一书(原名《二万五千里》),从1937年2月22日编好直到现在,已经5年半以上了,其间因编辑的同志离开延安,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又使我们忙于其他的工作,无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这是始终使我们放不下心的一件憾事。现在趁印刷厂工作较空的机会,把它印出来,为的是供给一些同志作研究我军历史的参考,以及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资料(近来借阅的同志很多,原稿只有一本,深恐损毁或遗失)。本书的写作,系在1936年,编成于1937年2月,当许多作者在回忆这些历史事实时,仍处于国内战争的前线,因此,在写作时所用的语句,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些不妥。这次付印,目的在供作参考及保存史料,故仍依本来面目,一字未改。希接到本书的同志,须妥为保存,不得转让他人,不准再行翻印。
总政治部宣传部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关于编辑的经过”部分摘录:
编辑这一本书的动机,是在去年的春天,当时的计划是预备集中一切文件和一些个人的日记,由几个人负责写,但被指定写的人偏忙着无时间,一直延宕到8月,事实告诉我们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而采取更大范围的集体创作,于是发出征文启事,又从组织上和个人关系上去发展计划中必需的稿件。
征文启事发出后,我们仍放不下极大的担心,拿笔杆比拿枪杆还重的,成天在林野,星月下铅花里的人们,是否能不使我们失望呢?没有人敢说有把握的确信。然而到了9月中旬,有望的氛围传來了,开始接到来稿,这之后稿子便是从各方面涌来,这使我们骄傲,我们有无数的文艺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200篇以上,以字数计,约50余万言,写稿者有三分之一是素来从事文化工作的,其余是“桓桓武夫”和从红角星墙报上学会写字作文的战士。
我们怎样来采录整理和编次这些稿子呢?我们决定以下几个方针:
1.同一内容的稿子,则依其简单或丰富以及文字技术的工拙,来决定取舍。
2.虽是同样的内容,散在两篇以上稿子里,但因其还有不同的内容,也不因其有些雷同而割爱。
3.有些来稿,只是独有的内容,不管文字通与不通也不得不采用。
4.有些来稿虽然是独有的内容,但了了百数十字,而内容又过于简单平常,那也只好割爱了。
5.来稿中除一些笔误和特别不妥的句子给以改正外,其余绝不滥加修改,以存其真。
6.编次的方法,是按着时间和空间。此外关于统计等等,是依着命令报告各种日记和报纸汇集的。
此外,编者写于1937年2月22日的“关于编辑的经过”称:一九三六年春上海字林西报曾有以下的话:“红军经过了半个中国的远征,这是一部伟大诗史,然而只有这部书被写出后,它才有价值。”……“现在这部破世界纪录的伟大诗史,终于在数十个十年来玩着枪杆子的人们写出来了,这是要使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失惊的,同时也是给了他一个刻苦的嘲弄。”
在文章最开头提到的“《红军长征记》显露哈佛大学”之说,主要有如下要点:
1.延安时期确实出版过《红军长征记》,由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编印,于1942年出版,是记载长征史实的最早书籍。
2.这部《红军长征记》32开共412页,上册42篇文章,下册58篇文章,还有歌曲10首。
笔者查对手中的《红军长征记》上册,不但可以证明以上说法基本无误,而且还可以证实“哈佛之说”的出版缘由和编辑情况,除了个别字词有误外,内容完全符合实物上的“出版的话”和“关于编辑的经过”。
(责任编辑: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