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其他本科高等学校,中职学校主要包括中专、职业高中这样的专业技能学校,其教育针对性要强于本科院校,由于中职学校主要教学为职业技能教育,并且学习时间为三年制,比普通本科院校提前一年毕业,这样的针对性教育一方面可以使中职院校毕业生可以更快的进入工作生活,提高对所选岗位的专业技能,但另一方面却会是学生单一性的只学会一种或几种技能,其他素质远远低于正常本科毕业生,形成畸形的职业思维,因此可以说德育教育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当代中职院校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对德育工作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本文即在对时下德育教育弊病的分析之后进行德育创新方法的研究。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弊病
1、学生素质逐渐下滑,德育工作难以展开
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统招大量扩招,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稀少,同时很大程度上良莠不齐,学生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是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学得一技之长以求快速的找到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毫不在意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其次在当今这个金钱社会,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赚钱,道德倒是次要的了,这也是导致学生文化素质滴的原因。另外,许多学校也并不重视道德素质,为了吸引生源,放宽门槛,同时校方只注重毕业生就业数据,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是德育教育难以展开。
2、教育方式落后
许多院校只是单纯的开设德育课程,并没有细心的进行教授,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的干瞪眼,几年下来,学生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甚至比起入学之前更加低劣,这种情况说明枯燥无味的形式化课程并没有收到学生们的青睐。
3、中职院校对于德育教育的轻视态度
很多职业院校内,校方领导只追求学生毕业后就业人数,用以宣传并提高自身知名度,达到收获更多利益的目的,同时很多低端企业也并不重视普通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与学院对于素质教育的轻视,导致了学生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严重失衡,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教育内涵过于复杂
很多时候提到德育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说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许多教育工作者无法将德育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义,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导致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备。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职教育不应该在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水平就业,而是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打造高效、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因此需要对中职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
二、中职德育教育创新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开始,首先授课的教师要认同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自身道德素质教育是处在同一重要水平线上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可以单纯的以学生职业技术的高低来区别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发展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来考虑问题,对学生进行长远的教育,而不是短浅的单单只为教授技能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爱护自己的学生,师者,为人父母也,只有从学生的观点考虑出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着想,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平等、温和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良好的融合,做到双方向快速发展。
2、开设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由于学生自身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中职学生是由于分数过低没有考上大学不得已才选择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生活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学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这样的机构可以使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学生自卑心理,定期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开展,实现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3、加强德育建设的师资力量
名师出高徒,想要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没有专业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许多院校由于不舍得在德育建设方面投入过大成本,往往采用并不十分专业的教师进行“凑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师的偏见,给学生一种“学校都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只是使用其他老师凑数”的不良印象,使学生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于德育教育产生轻视现象,导致了上课时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底下学生却无精打采的现象。
4、德育方法的实现需要创新
德育教育的创新需要中职院校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授课方式,学习西方的自由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知识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院校方面的教学目的不能单单是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数量,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三、结语
德育建设在现今社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成才,先成人,古人对于德行的要求非常高,到了当今社会,德行却反而成了很多“现实”人士所诟病的事物,如何改变这个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山;试论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大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J];中国农垦;1983年01期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弊病
1、学生素质逐渐下滑,德育工作难以展开
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统招大量扩招,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稀少,同时很大程度上良莠不齐,学生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是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学得一技之长以求快速的找到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毫不在意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其次在当今这个金钱社会,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赚钱,道德倒是次要的了,这也是导致学生文化素质滴的原因。另外,许多学校也并不重视道德素质,为了吸引生源,放宽门槛,同时校方只注重毕业生就业数据,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是德育教育难以展开。
2、教育方式落后
许多院校只是单纯的开设德育课程,并没有细心的进行教授,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的干瞪眼,几年下来,学生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甚至比起入学之前更加低劣,这种情况说明枯燥无味的形式化课程并没有收到学生们的青睐。
3、中职院校对于德育教育的轻视态度
很多职业院校内,校方领导只追求学生毕业后就业人数,用以宣传并提高自身知名度,达到收获更多利益的目的,同时很多低端企业也并不重视普通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与学院对于素质教育的轻视,导致了学生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严重失衡,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教育内涵过于复杂
很多时候提到德育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说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许多教育工作者无法将德育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义,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导致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备。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职教育不应该在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水平就业,而是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打造高效、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因此需要对中职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
二、中职德育教育创新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开始,首先授课的教师要认同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自身道德素质教育是处在同一重要水平线上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可以单纯的以学生职业技术的高低来区别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发展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来考虑问题,对学生进行长远的教育,而不是短浅的单单只为教授技能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爱护自己的学生,师者,为人父母也,只有从学生的观点考虑出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着想,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平等、温和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良好的融合,做到双方向快速发展。
2、开设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由于学生自身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中职学生是由于分数过低没有考上大学不得已才选择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生活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学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这样的机构可以使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学生自卑心理,定期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开展,实现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3、加强德育建设的师资力量
名师出高徒,想要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没有专业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许多院校由于不舍得在德育建设方面投入过大成本,往往采用并不十分专业的教师进行“凑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师的偏见,给学生一种“学校都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只是使用其他老师凑数”的不良印象,使学生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于德育教育产生轻视现象,导致了上课时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底下学生却无精打采的现象。
4、德育方法的实现需要创新
德育教育的创新需要中职院校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授课方式,学习西方的自由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知识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院校方面的教学目的不能单单是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数量,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三、结语
德育建设在现今社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成才,先成人,古人对于德行的要求非常高,到了当今社会,德行却反而成了很多“现实”人士所诟病的事物,如何改变这个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山;试论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大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J];中国农垦;1983年01期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