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系统的管理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预警信息系统组成、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建立、预测评价系统形成、预警系统的实现四个方面简要阐述预警系统的管理,根据工作实际对组成、建立范围明确界定,有利于预警工作开展。
  关键词:预警系统;组成;建立;形成;实现
  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乡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
  一、预警信息系统组成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的活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辨伪。完成以上活动就是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过程。
  二、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建立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1)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
  所谓预警评价指标就是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2)预警评价指标包括: 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3)预警值确定
  预警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值;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就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值。
  三.预测评价系统形成
  (1)评价对象
  从安全系统原理的角度出发,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良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预警系统中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从事故的发展规律来看,评价对象亦是生产过程中“外部环境不良”和“内部管理不善”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构建了整个预警的信号系统。
  (2)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
  对评价对象经过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过程后,预警系统需要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它是预警活动主要成果之一。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U、I级)。四级预警如下:
  1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四、预警系统的实现
  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对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的整理、分析、存贮,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与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
  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
  (二)识别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所谓“适宜”,是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它既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业)已发生事故的历史纵向比较,也不是简单的同其他企业(行业)发生事故情况进行的社会横向比较,而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生产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事故控制绩效,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安全状态,综合判定生产过程是否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故现象。
  (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以明确哪些现象是主要的,哪些现象是从属的、附生的。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其风险可能是静态的,可能是动态的。有的是比较明显的,有的是潜在的。一方面可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事故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必要时咨询专家的意见。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监测活动是预警系统活功开展的前提,没有明确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后三个环节的活动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与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译.施工合同条件.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刘英等译.土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条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刘光庭编著.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4]田金信,周爱民编.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张信春(1981—),男,吉林辽源人,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程师,学士,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当前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电网的高效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了电力供应的水平,从而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好电网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供应;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  人类发展问题带来的能源供给需求日趋强烈,势必会造成能源严重匮乏的局面,世界各国也都加快了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的成效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还能
摘 要:本文从管制行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出发,结合了八小时之外管理的作用,以东北空中交通管理局为例,阐述了其八小时之外管理的现状,并具体分析了其经验做法,为其他行业八小时之外管理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管制行业 八小时之外管理  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是指一个人在参加社会劳动及履行其他社会必要职责以后,所剩余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此时间内无确定的实际内容,全凭个人的兴趣爱好、环境等因素
油菜,又名芸苔、胡菜、寒菜、苔菜、芸苔菜、苔芥、红油菜等。为十字花科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油菜味辛,性凉,无毒,入胃、大肠经。具有散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劳伤
内容摘要:在九年义务教学阶段,在高效课堂环境下,我们如果能够有效地提供和实施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班级管理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 个别化教学 实施策略  一、了解每个教育对象,构建课堂目标和内容  1、了解每一个教学对象的个体。个别化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测查诊断,根据诊断安排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
摘 要:文章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应用手段,并通过对地铁整体运行的把握,从多方面形成地铁自动售检票的设备结构优化,形成安全化的自动售票模式,进而服务地铁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设计;安全解决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是地铁系统中的运营核心子系统,直接与乘客交互,关系着地铁的收益。随着地铁网络化的开通运营AFC系统的建设投资成本越来越大,票务运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而且系统资源利用率低,浪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和色彩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绘画的学习时,采用相应的素描色彩技巧,可以使得绘画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在进行素描和色彩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正确
目的:为了探讨在儿科的护理当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的160例患者,这些患者所患的病症都不相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为80例,对照组的患儿正常的
作者应用法莫替丁和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剂剂(PPI)不能控制夜间烧心症状的顽固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旨在探索更人性化的NERD治疗方案。1临床资料本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呢?  关键词:理解知识 陶冶情操 学习兴趣  1.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