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写此文,大约是因为在培训课上,老师讲到太原一些地区、街道名称慢慢变革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气息时,一改往日嬉笺风格,流露出遗憾和悲伤之情。受此感染,我决定写一写太原那些地理名称的由来。
俗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侍说中,山西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的生活之所,尧舜禹也曾建都山西。尽管山西的产煤大省称号掩盖了历史文化大省名头,但是在近年来的转型跨越中,山西越来越看重自身软实力发展,重视打文化牌。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气势,自古就被称为“锦绣太原城”。太原也在努力发掘她深厚的城市文化。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传统艺术之外,地区、街道名也是潜在的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文化。而它们本是一种人们对太原的独特记忆。
现在太原市最繁华的地方当属柳巷。柳巷是太原目前的商业中心,是购物、美食、娱乐功能集聚的区域,每逢放假过节,柳巷里总是人潮涌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柳巷”名字的来历,甚至还有误传是花街柳巷之意。其实际来由是,元末明初时,明西征大将常遇春为攻克太原,混进太原城中,却被元军发现并被追杀,多亏一个老妪救了他,为了报恩,常遇春让老妪在门口插柳枝,并保证攻下太原时不抢门口插柳之人家,老妪连夜通知大家,于是家家门上都插上柳枝,果然没有被抢。后来大家把柳枝插在自己家门前,等到柳树长大,满满一条街都是柳树,于是就把这条路取名为柳巷。
像这样背后蕴含着似传说似史料的小故事的名字还有很多。如义井(义女所跳之井)、皇后园(刘秀为报蛄娘救命之恩,追封其皇后)、辑虎营(明朝晋王于此射杀一斓斑猛虎)等,每个说来都有几分趣味性。如今的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踏过前人踏过的路,是否也能听到风中低吟的那些旧事,那些淡淡的,和着叫卖声、嬉戏声的,被尘封的千年一梦。以前很喜欢故宫,觉得那里出奇地神秘,深宫中的女子、朝堂上的君臣,都是不可回首的古老。然而,在成长中越来越发现,原来我的家乡更是一片古老的土壤,孕育了神圣的文明,她平凡而充满奇异。
除了因历史故事得名的街道,还有一些是根据古代建筑、军队和府宅等命名的。如开化寺街就是以古寺而名。开化寺,创建年代不详,在宋绍圣年间重修,名汉封寺,元大德年间称延寿寺,明正绕年间朱捅重修。寺坐北向南,门前牌坊书“剌赐开化禅林”。俗呼为开化寺。寺南有街,清代称开化市街,西连东米市,通西校尉营。民国二年开化寺北部辟为市场,得名“共和市场”。民国九年拆除塑像改建成市场,定名开化市,今名开化寺。还有文庙巷、双塔寺街、钟楼街、南十方院等,都是以建筑命名。
而精营街则是根据清雍正、乾隆年间驻扎在晋王府废墟上的清绿营是(又称精骑营)命名。久而久之,此地即简称精营。以精营而名的街巷,清未有精营街、东营房等,民国时有精营东边街、精营中街、精营西边街、精营横街等,今有精营南横街、精营东二道街等。同样以军队命名的街道还有大营盘、老呈营、营坊街等等。像宁化府、临泉府等则是以府宅命名的。如今,那些军队早已离教四处,那些府宅也已倾覆衰颓,甚至有些建筑已破败倒塌,可是以它们命名的巷道却在口口相传中得以保留,虽然有一些在改革中被赋予新的名字,但那老树下纳凉的老婆婆却仍随口说出耳熟能详的旧名,那才是人们记得的老太原,那才是太原的老样子。
街道更主要的功能就是生活和市场,于是很多街道名称都是以街道功能来命名的。米市街、牛市街、估衣巷、棉花巷、酱园巷、铁匠巷等。都是因为某种买卖在该地集中进行而得名。
众多的功能型命名可以窥见曾经的繁华喧嚣和多姿多彩。一些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大街小巷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车马,东家王婶和西家张婆的讨价还价,刘叔的青椒比昨日里贵了几文钱,陈记的茶没有上月的成色清亮……不过是一般的琐碎无奇,不过是一般的陈芝麻烂谷子,却一日一日到如今。有些地方已渐涛萧条冷清,居民稀少,有些地方仍旧繁华如故、吵闹如昨,即使是年龄最长的老人也不能把过往的事情都一一道来,只有百年的树和千年的土地无声地记录和回忆著过往,那些反复而斑斓的过往。哦,还有那有几分俗气的街道名字,还记得每个路过的人呢。
除此之外还有根据古城门而定的名字,如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宋朝西城门“金肃门”)、迎泽大街(宋朝“迎泽门”)、小东门街(明朝东北门“迎晖门”)。太原作为北方重镇,城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今还可见曾经的古城楼、古城墙。金肃、迎泽、迎晖,一十个名字都提醒着我们太原城过往的辉煌。多少皇族显贵曾从大小城门穿过,多少平民车马曾于此川流不息,那些日日夜夜的火光明媚,那些日日夜夜的守卫值岗,都在如今消寂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路灯闪烁、汽车飞驰,今夕昨夕,已然迥异。
上学期间的我很少游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总是寓在一个地方诵读圣贤书。借着这个寒假,看了很多街道牌,拂过很多古旧的墙砖,问过很多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的老人,我才看到太原的美。希望这一篇短短的文章,让你也看到美之太原。
你听啊,那些名字,都在讲故事。
俗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侍说中,山西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的生活之所,尧舜禹也曾建都山西。尽管山西的产煤大省称号掩盖了历史文化大省名头,但是在近年来的转型跨越中,山西越来越看重自身软实力发展,重视打文化牌。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气势,自古就被称为“锦绣太原城”。太原也在努力发掘她深厚的城市文化。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传统艺术之外,地区、街道名也是潜在的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文化。而它们本是一种人们对太原的独特记忆。
现在太原市最繁华的地方当属柳巷。柳巷是太原目前的商业中心,是购物、美食、娱乐功能集聚的区域,每逢放假过节,柳巷里总是人潮涌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柳巷”名字的来历,甚至还有误传是花街柳巷之意。其实际来由是,元末明初时,明西征大将常遇春为攻克太原,混进太原城中,却被元军发现并被追杀,多亏一个老妪救了他,为了报恩,常遇春让老妪在门口插柳枝,并保证攻下太原时不抢门口插柳之人家,老妪连夜通知大家,于是家家门上都插上柳枝,果然没有被抢。后来大家把柳枝插在自己家门前,等到柳树长大,满满一条街都是柳树,于是就把这条路取名为柳巷。
像这样背后蕴含着似传说似史料的小故事的名字还有很多。如义井(义女所跳之井)、皇后园(刘秀为报蛄娘救命之恩,追封其皇后)、辑虎营(明朝晋王于此射杀一斓斑猛虎)等,每个说来都有几分趣味性。如今的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踏过前人踏过的路,是否也能听到风中低吟的那些旧事,那些淡淡的,和着叫卖声、嬉戏声的,被尘封的千年一梦。以前很喜欢故宫,觉得那里出奇地神秘,深宫中的女子、朝堂上的君臣,都是不可回首的古老。然而,在成长中越来越发现,原来我的家乡更是一片古老的土壤,孕育了神圣的文明,她平凡而充满奇异。
除了因历史故事得名的街道,还有一些是根据古代建筑、军队和府宅等命名的。如开化寺街就是以古寺而名。开化寺,创建年代不详,在宋绍圣年间重修,名汉封寺,元大德年间称延寿寺,明正绕年间朱捅重修。寺坐北向南,门前牌坊书“剌赐开化禅林”。俗呼为开化寺。寺南有街,清代称开化市街,西连东米市,通西校尉营。民国二年开化寺北部辟为市场,得名“共和市场”。民国九年拆除塑像改建成市场,定名开化市,今名开化寺。还有文庙巷、双塔寺街、钟楼街、南十方院等,都是以建筑命名。
而精营街则是根据清雍正、乾隆年间驻扎在晋王府废墟上的清绿营是(又称精骑营)命名。久而久之,此地即简称精营。以精营而名的街巷,清未有精营街、东营房等,民国时有精营东边街、精营中街、精营西边街、精营横街等,今有精营南横街、精营东二道街等。同样以军队命名的街道还有大营盘、老呈营、营坊街等等。像宁化府、临泉府等则是以府宅命名的。如今,那些军队早已离教四处,那些府宅也已倾覆衰颓,甚至有些建筑已破败倒塌,可是以它们命名的巷道却在口口相传中得以保留,虽然有一些在改革中被赋予新的名字,但那老树下纳凉的老婆婆却仍随口说出耳熟能详的旧名,那才是人们记得的老太原,那才是太原的老样子。
街道更主要的功能就是生活和市场,于是很多街道名称都是以街道功能来命名的。米市街、牛市街、估衣巷、棉花巷、酱园巷、铁匠巷等。都是因为某种买卖在该地集中进行而得名。
众多的功能型命名可以窥见曾经的繁华喧嚣和多姿多彩。一些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大街小巷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车马,东家王婶和西家张婆的讨价还价,刘叔的青椒比昨日里贵了几文钱,陈记的茶没有上月的成色清亮……不过是一般的琐碎无奇,不过是一般的陈芝麻烂谷子,却一日一日到如今。有些地方已渐涛萧条冷清,居民稀少,有些地方仍旧繁华如故、吵闹如昨,即使是年龄最长的老人也不能把过往的事情都一一道来,只有百年的树和千年的土地无声地记录和回忆著过往,那些反复而斑斓的过往。哦,还有那有几分俗气的街道名字,还记得每个路过的人呢。
除此之外还有根据古城门而定的名字,如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宋朝西城门“金肃门”)、迎泽大街(宋朝“迎泽门”)、小东门街(明朝东北门“迎晖门”)。太原作为北方重镇,城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今还可见曾经的古城楼、古城墙。金肃、迎泽、迎晖,一十个名字都提醒着我们太原城过往的辉煌。多少皇族显贵曾从大小城门穿过,多少平民车马曾于此川流不息,那些日日夜夜的火光明媚,那些日日夜夜的守卫值岗,都在如今消寂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路灯闪烁、汽车飞驰,今夕昨夕,已然迥异。
上学期间的我很少游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总是寓在一个地方诵读圣贤书。借着这个寒假,看了很多街道牌,拂过很多古旧的墙砖,问过很多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的老人,我才看到太原的美。希望这一篇短短的文章,让你也看到美之太原。
你听啊,那些名字,都在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