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诗言志。”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整个世界灿烂辉煌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富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诗歌的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和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古诗词的赏析已经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当然,我们学习古诗歌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则是接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识记著名作家作品和人生态度等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也是如此。一个诗人复杂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和处世态度或多或少都会在诗词体现出来。所以,鉴赏一首诗词首先就是要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如:对于诗仙李白,我们就要理解他那浪漫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对功名的热烈追求;而当谈及到杜甫时,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从“诗圣”和“诗史”的美誉出发,了解他的那种战乱之痛、国破之哀、流离之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淋漓尽致地把一个爱国者的内心痛苦真切地描绘出来。不管是杜甫、辛弃疾还是陆游在他们的作品中时时都在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与感慨。由此可见,加大这方面知识的总结归纳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充分巧析诗词题目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想象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人孤独的登上山顶朝遥远的远方望去,心中会是怎样一种情愫在涌动,从而可以自然而然地道出诗人登高望远时的那种漂泊孤愁、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又如:《蜀相》一诗中的“蜀相”指的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这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诸葛孔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作者写古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握诗人的那种不可表述的痛苦心情。再如:陆游的《书愤》中的“书”就是书写,“愤”就是“悲愤”,所以题目一把握好就可以揭示该诗的感情基调。从题目中来分析古诗词,是准确理解古诗词的一个诀窍,它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方向,避免盲目性。
三、抓住诗眼,把握主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歌的诗眼也就是本首诗的“主旨”。教师在分析诗词时,要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的中心句在哪里,从其入手透视全诗,提挈全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就充分地表达了诗人请缨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紧扣标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试着去找寻诗词的“眼”,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诗只要抓住诗眼句“蜜甜的忧愁”,就会觉得作者一切的忧伤告别仿佛在眼前一般。
四、加强对读诗词意象的总结、归纳
诗歌大都是采取托物言志的方式方法来写的。因而,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就必须在反复诵读中去探究它的意象,从而把握它的意境,由此可见,各种意象的了解对学生能否赏析好一首诗歌具有重大的意义。意象就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物质载体,是诗歌中的一个客观事物。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帮助和带领学生一起把常见的意象进行一个总结归纳。如:“送别类意象”中的“柳”、“长亭”、“酒”等表达的不是依依不舍之情,就是叙写别后的思念;“思乡类意象”中的“月亮”、“鸿雁”等表达的要么是对家乡的思念,要么是表达对亲人无限的牵挂……把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进行一个归类总结,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五、培养“三多”学生
鉴赏古诗词必须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声韵美。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到“三多”的学习标准。
1、要披情入诗地多读。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根本不具备任何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如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作家作品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而这些都只有靠广泛的阅读才能获得。当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单靠“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多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分析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好的向上的情操陶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要有选择性地多看。语文教师要指导和带领学生多看名家诗词和对其鉴赏。学生除了课本等书外还必须多看各种优秀的名篇佳作和分析鉴赏,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一首诗词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借鉴、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底蕴。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练。如果学生每次学完知识后不把其放在具体的练习中去运用,那么那个知识也就自学了——没有实际的练习就等于纸上谈兵。所以,每次学习后能够让学生坚持实际训练、做题等活动对于提高其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可以每一节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一个学生来给大家补充他课后搜寻的诗词,这也是一种实质性的锻炼。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知人论世、多读、多看、多背、多练,就可以让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所收获。
一、识记著名作家作品和人生态度等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也是如此。一个诗人复杂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和处世态度或多或少都会在诗词体现出来。所以,鉴赏一首诗词首先就是要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如:对于诗仙李白,我们就要理解他那浪漫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对功名的热烈追求;而当谈及到杜甫时,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从“诗圣”和“诗史”的美誉出发,了解他的那种战乱之痛、国破之哀、流离之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淋漓尽致地把一个爱国者的内心痛苦真切地描绘出来。不管是杜甫、辛弃疾还是陆游在他们的作品中时时都在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与感慨。由此可见,加大这方面知识的总结归纳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充分巧析诗词题目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想象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人孤独的登上山顶朝遥远的远方望去,心中会是怎样一种情愫在涌动,从而可以自然而然地道出诗人登高望远时的那种漂泊孤愁、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又如:《蜀相》一诗中的“蜀相”指的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这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诸葛孔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作者写古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握诗人的那种不可表述的痛苦心情。再如:陆游的《书愤》中的“书”就是书写,“愤”就是“悲愤”,所以题目一把握好就可以揭示该诗的感情基调。从题目中来分析古诗词,是准确理解古诗词的一个诀窍,它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方向,避免盲目性。
三、抓住诗眼,把握主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歌的诗眼也就是本首诗的“主旨”。教师在分析诗词时,要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的中心句在哪里,从其入手透视全诗,提挈全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就充分地表达了诗人请缨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紧扣标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试着去找寻诗词的“眼”,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诗只要抓住诗眼句“蜜甜的忧愁”,就会觉得作者一切的忧伤告别仿佛在眼前一般。
四、加强对读诗词意象的总结、归纳
诗歌大都是采取托物言志的方式方法来写的。因而,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就必须在反复诵读中去探究它的意象,从而把握它的意境,由此可见,各种意象的了解对学生能否赏析好一首诗歌具有重大的意义。意象就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物质载体,是诗歌中的一个客观事物。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帮助和带领学生一起把常见的意象进行一个总结归纳。如:“送别类意象”中的“柳”、“长亭”、“酒”等表达的不是依依不舍之情,就是叙写别后的思念;“思乡类意象”中的“月亮”、“鸿雁”等表达的要么是对家乡的思念,要么是表达对亲人无限的牵挂……把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进行一个归类总结,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五、培养“三多”学生
鉴赏古诗词必须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声韵美。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到“三多”的学习标准。
1、要披情入诗地多读。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根本不具备任何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如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作家作品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而这些都只有靠广泛的阅读才能获得。当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单靠“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多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分析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好的向上的情操陶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要有选择性地多看。语文教师要指导和带领学生多看名家诗词和对其鉴赏。学生除了课本等书外还必须多看各种优秀的名篇佳作和分析鉴赏,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一首诗词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借鉴、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底蕴。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练。如果学生每次学完知识后不把其放在具体的练习中去运用,那么那个知识也就自学了——没有实际的练习就等于纸上谈兵。所以,每次学习后能够让学生坚持实际训练、做题等活动对于提高其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可以每一节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一个学生来给大家补充他课后搜寻的诗词,这也是一种实质性的锻炼。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知人论世、多读、多看、多背、多练,就可以让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