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自《诗经》开始,文人作家犹如天上的星星,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无从计数。很多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后人留下不少的文学经典。纵观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与他们自身的际遇、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大多借诗词来表明自己的心志,用诗词歌赋来排遣内心的忧郁,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即“文由心生”。从古至今,无论是诗、词、文,包括现在的流行歌曲,能长久不衰、永葆生命的作品,都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最真实流露。
一、李白豪放诗风中透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他的《梁甫吟》:“张公两龙剑,神物有合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倪屼当安之。”这首诗列举了许多历史上的事例,抒发出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希望有一天能够逢时发挥大才的愿望。《将进酒》诗中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失意后的及时饮乐情绪。诗人在失意之时却非常豪迈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如此的自信;诗人把钱看作身外之物,决不作钱的奴隶,“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是多么的自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愁”这一句既表现出他失意,又显示出他的豪迈性格,字里行间渗透了他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鸣。这些诗句是作者发自心底的不平之音。他在另一首诗《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自己终有实现报抱的一天。在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李白人京,临行前写下了贿陵别儿童人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他盼望已久的施展抱负的机会到来时得意忘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李清照前后期诗风迥然不同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以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了少女时代游玩醉归、误入藕池、惊飞鸥鹭的场面,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李清照晚年孤独一人流落南方,独身漂泊,生活极为凄凉,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孤苦,带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社会性。她的《蝶恋花·上已招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醉里插花花奠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作者长年以来愁苦很多,和亲族相聚,自当稍有一些欢乐。她喝了一些酒,拿起一枝花插在头上,这与她的年龄不相符,可是她却说“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令人伤心,但词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人是暮春之人,花是暮春之花,国也是暮春之国,怎么不叫人伤心?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李清照的愁在她晚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的愁到了极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篇贯穿一个“愁”字。作者的经历决定了作品的内容,作者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情感尽情宣泄。
三、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李煜即南唐后主,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李煜的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映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璃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微阵子》)一旦归为臣虏,一切美好都成为过去,记忆愈刻骨铭心,悔恨就愈撕心裂肺:作为阶下囚的李后主,终日以泪忏悔。逃避、屈辱和忍让,都没有让他摆脱做臣虏的悲惨命运。《虞美人》词里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忘不了故国,忘不了亡国之恨,苟活于世对他已没有任何意义,他不再掩饰,而任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细细阅读,发现那些来自作者心底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使作品能永葆青春的原因。要探求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读透作品的内蕴。我们平时应注意多观察生活,加强文学修养,写作中尽量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一、李白豪放诗风中透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他的《梁甫吟》:“张公两龙剑,神物有合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倪屼当安之。”这首诗列举了许多历史上的事例,抒发出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希望有一天能够逢时发挥大才的愿望。《将进酒》诗中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失意后的及时饮乐情绪。诗人在失意之时却非常豪迈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如此的自信;诗人把钱看作身外之物,决不作钱的奴隶,“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是多么的自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愁”这一句既表现出他失意,又显示出他的豪迈性格,字里行间渗透了他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鸣。这些诗句是作者发自心底的不平之音。他在另一首诗《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自己终有实现报抱的一天。在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李白人京,临行前写下了贿陵别儿童人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他盼望已久的施展抱负的机会到来时得意忘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李清照前后期诗风迥然不同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以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了少女时代游玩醉归、误入藕池、惊飞鸥鹭的场面,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李清照晚年孤独一人流落南方,独身漂泊,生活极为凄凉,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孤苦,带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社会性。她的《蝶恋花·上已招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醉里插花花奠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作者长年以来愁苦很多,和亲族相聚,自当稍有一些欢乐。她喝了一些酒,拿起一枝花插在头上,这与她的年龄不相符,可是她却说“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令人伤心,但词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人是暮春之人,花是暮春之花,国也是暮春之国,怎么不叫人伤心?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李清照的愁在她晚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的愁到了极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篇贯穿一个“愁”字。作者的经历决定了作品的内容,作者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情感尽情宣泄。
三、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李煜即南唐后主,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李煜的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映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璃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微阵子》)一旦归为臣虏,一切美好都成为过去,记忆愈刻骨铭心,悔恨就愈撕心裂肺:作为阶下囚的李后主,终日以泪忏悔。逃避、屈辱和忍让,都没有让他摆脱做臣虏的悲惨命运。《虞美人》词里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忘不了故国,忘不了亡国之恨,苟活于世对他已没有任何意义,他不再掩饰,而任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细细阅读,发现那些来自作者心底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使作品能永葆青春的原因。要探求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读透作品的内蕴。我们平时应注意多观察生活,加强文学修养,写作中尽量写出自己真情实感。